劉芳芳
(河北省任丘市華北油田華油東風中學,河北 任丘 062552)
當你走過一間經過精心準備的教室時,如果那種輕松、喜悅的氣氛充滿其中,教室內的模型、文字、畫片等就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就能激發學生去了解、探索、研究、學習的欲望和興趣,這種有效的學習氣氛,是教學成功的第一步,更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一步。
因此,“探究式學習法”應用的第一步應是布置好教室。為此可把學生座位調整為“V”字型、“U”字型或“O”字型等形式,以便于師生間的互相合作與交流,更有利于學生對未知世界的探究。在活動中,教師走下講臺,或坐或站,與學生平等交流,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營造出一種平等、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放開思想的野馬奔馳于無際的草原,還學生以隨意發揮的空間,也許創造與發明就在此時閃現或播下了種子。雖然這樣你的教室將會很少有完全的寧靜,但交流以及分享是一種輕松氣氛的關鍵部分,畢竟新發現、新的學習內容以及成功所帶來的強烈喜悅都需要表達。
其次是對教室的點綴,可充分利用模型、文字、畫片、多媒體動畫等布置課堂,創設新奇環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直觀表象,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欲望。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設計者、組織者與引導者,而不僅僅是傳道者。因此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放下“師”的架子,以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現在學生心目之中,才能真正體現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的行為應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注意語言藝術,行為幽默,性格開朗,與學生共同去討論、探究,在適當的地方給予點撥,解決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出的各種問題,而且這些問題應是在教師的精心設計、組織與引導下,學生自己發現提出的,并讓學生學會自己尋找解決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只起一個導向作用。如在探究地圖三要素之前,我請全班同學合作幫我測出校園的大小及教學樓等事物的位置,并在紙上繪出校園平面簡圖,在教師的引導下,每一位學生都積極自愿地參與這個工作,只是有的學生畫的部分事物看不明白是何東西,且圖的大小比例不等,我便要求他在圖邊注明(這就是圖例),并注上方向,算出并比較各同學的比例尺,于是,地圖的三要素由此而得到解決。
在語言上教師與學生間要常用禮貌用語,多鼓勵學生。多蘿茜·洛·諾爾特說,一個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學會了愛;如果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如果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因此,當學生向教師敬禮問好時,請教師也向學生深深地鞠一個躬,敬一個禮,在請學生回答問題或動手操作時,用“請、幫忙、謝謝”等字眼,讓學生解決了問題仍不知教師是在考驗他,或許他們知道教師的目的,但那樣做他們會覺得更容易接受些。當學生答案不是十分準確時,請教師換個角度來評價,或許學生自有他的道理。如學生回答圖二(略)是陰轉晴或晴轉陰。難道我們就一定要說他錯了嗎?難道教師就不能說:你想得很全面,不過我們習慣上是從左到右的順序!
活動的整個過程必須是在輕松、自然、和諧的氣氛中進行,不宜刻意追求,由于受傳統理念的束縛,課堂教學往往與活動是脫節的,學生學習基礎知識與活動是分離的,課改前有的老師為了完成“每節課30%的時間為學生活動”的任務,而把每節課的最后10~15分鐘都留給學生“活動”,這種理解是片面的,這種“活動”也無益于學生的學習。學生的活動應穿插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應通過活動來掌握基礎知識,通過活動去探究原理及規律,通過活動來提高能力,因此在設計活動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活動的興趣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感興趣的,學生才會自愿接受、參與、探究,而只有自愿的,結果才是有意義的。(2)活動的難度不宜過大,應簡便,易操作,盡量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進來。(3)活動的開放性。活動應能夠引導學生探究,激發學生思維。 (4)活動的目的性。活動必須能達到本課的目的,不能為活動而活動。(5)活動的時效性。因為地理課時間有限,所以活動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同時也要注意將探究活動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去。(6)與其他相關知識及學科的聯系。(7)活動所需材料必須是容易得到的。(8)可以根據學生情況和實際需要適當增刪教材上的“活動”,或設計出更有效、更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
新課的進行順序不必拘泥于教材的編排順序,應根據學生實際,圍繞讓學生易上手、易理解、易掌握的思想和活動的設計來安排,做到融知識、能力、實踐于探究活動過程之中。 例如,在探究經緯線、經緯度、經緯網時,就可采用先整體后部分的方法。首先讓學生看經緯網地圖,接觸經緯網定位法,然后由學生繪制經緯網圖,再總結歸納什么是經緯線及有何特征,經緯度的排列規律。這樣的編排順序或許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并運用知識。
每位學生都會在好的活動開展過程中發現許多千奇百怪的問題,無論學生提出怎樣的問題,也無論問題是否與本課知識有關,都是學生積極思維的表現,應給予鼓勵,因為學習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問題,只是課上無法解決太多的問題,而只能解決主要問題,更多的問題有待課后讓學生自己去搜集、整理、分析相關資料信息來解決。
總之,探究式學習法對學生的發展作用巨大,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在新的理念下,方法還需不斷地創新,同時方法是開放的,只要每位地理教師轉變觀念,精心設計、組織、安排每一節課、每一個活動,我們相信學生的地理能力一定會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