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平
(重慶市巫山縣秀峰初級中學,重慶 404700)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實踐證明,只要教師能努力激 發學生對說明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轉向主動,從“勉為”變成“樂為”,提高說明文教學效率 是大有潛力可挖的。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許多學生愛學習記敘性的文章,而厭學說明性的文章;許多教師也認為,教學說明文總不如文學作品那么形象生動,學起來不免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其實不然。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是創造才能的催化劑。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行省編義務教材初中語文也考慮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入選的一些說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學小品,不少寫得形象生動,通俗活潑,讓人讀也饒有趣味。教師只要根據說明文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就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
省編初中語文第三冊,重點培養說明性文字的讀寫聽說能力,它是由第二冊重點培養記敘性文字的讀寫聽說能力的基礎上,過渡而來的。況且,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的,說明也是常見、常用的表達方式之一。說明文同人們的生產、工作和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是文學作品所無法替代的。學生的說明能力強,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可見,學好說明文,樹立明確的目標,今后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以情動情”是教育的共同規律。教師的情感對學生來說,是導體,是火種。教師首先要善于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讓學生愛讀說明文。俗話說:“樹倒猴群散。”如果教師自己都厭教,那么,怎么談得上學生“學海無涯樂作舟”呢?
葉老說過,說明文“是傳授知識的文字”。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根據說明文具有知識性強和中學生正處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點,教師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現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會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例如第三冊中,《松鼠》、《動物尾巴的功能》,文字活潑,生動有趣;《沙漠里的奇怪現象》、《北京亞運村》,有利于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中國石拱橋》、《祖國的大豆》文情并茂,既富有知識性,又飽含強烈的愛國激情。
說明文的說明性強,即實用性強。教學中,教師把學生各門學科的學習內容聯系起來,課內外生活結合起來,多讓學生留意自己身邊的事物,顯示說明文學習的指導作用,也能激發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濃厚興趣。又如第三冊中,學生學過《中國石拱橋》后,仔細觀察自己所在地區的某一座橋的特點,摹仿課文介紹盧溝橋的寫法,寫一則200字左右的短文。多數學生興趣很高。
說明文的客觀性很強,就是語言要求準確、簡明和周密。教學中,教師只要抓住一些關鍵詞句,讓學生體會語言的準確性、分寸,同樣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再如,講“石拱橋”特點時,“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其中關聯詞表示出“形式”到“質地”的主次與遞進的關系,不僅形體美,而且耐用,這足以說明石拱橋的好處了。講“趙州橋”的特點之二時“大拱橋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讓學生畫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數量的三座橋,進行比較,體會出說明語言的真正魅力。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知識習得的過程中,耳眼并用要比單一感官參與的效果好得多,如果加上手的參與,效果更會呈幾何級數增長,這是心理互補因素的作用。美國緬因州的一個實驗機構對此所作的研究表明,在教學中如果適時地配以編制圖表、做圖示等方法,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在分析內容較深、結構復雜的文章,如果利用捕捉要點、梳理層次、編寫概要和制作圖表的方法,其學習效率也會成倍提高。這是它的視覺形象帶來的新趣。運用圖表作為輔助手段進行教學,并不是陌生的手段,但它對于說明文來說,卻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說明文的內容與實物聯系的直觀性和結構的有序性,為圖示法教學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因為一般的記敘文和文學作品往往通過形象來表現人或事物,用圖表法教學不僅難度較大,而且有時會有一種削足適履的感覺,弄得不好,還會限制學生形象思維的創造性。其次,說明文以對事物的理性說明為主,它相對地弱化了形象的描繪和情感表達。中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變時期,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適當地輔以圖表的手段來幫助他們理解,就能在形象和理性互補的過程中,增添感覺上的新趣,更好地實現思維形式的轉變。有一位教師教學《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一文,在布置預習時首先讓每個學生根據課文對院子、房子、通道和印刷所關系的說明,繪制一張地下印刷所的垂直剖面示意圖。這是一份比較困難的手腦并用的作業,同學們在這個訓練過程中,發現諸如“到十七米的地方”、“垂直的隧道”、“橫的隧道”、“到頭兒”這些在平時看來枯燥乏味的文字,在繪圖時顯得多么的重要。
此外,還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說明方法,引用古典神話典故,打比方,作比較等;讓學生在寫說明文中恰當運用一些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讓學生在電化教學活動中參與;讓學生自己質疑問難等等,著重培養學生客觀準確的寫實能力,進一步激發起學習說明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