璽大敏
(貴州省羅甸縣第二中學,貴州 黔南 550100)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中可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方式、理解能力產生影響,通過更具新穎性、活躍性的課堂教學氛圍與環境可幫助學生加速知識理解與記憶,激發學習熱情[1]。對于英語學習而言,更可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師創建英文交際場景,幫助學生掌握與理解抽象語言知識點,全面提升聽說讀寫技能,構建高效英語課堂。本文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為切入點。研究了現代信息技術的輔助運用方法。
對學習興趣的激發是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課堂中的最首要優勢所在。利用初中生喜歡表現、活潑好動的特征,在信息技術下可將枯燥的書本內容轉化為視聽材料,以此提升教學效率[2]。例如在講解英文知識點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現相關情境,實施情境教學法,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與自身生活的聯系性。在相應的情境中更容易聯想到相關英語詞匯,提升學習效率。
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程的初始階段,也是關鍵階段,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將注意力集中于課堂內容,是否對本節課程產生興趣。信息技術的應用打破了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傳統教學導入模式,可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更高效率的被帶入教師創設的情境之中。例如在學習天氣時,可首先播放各地的特色天氣、極端天氣等來吸引學生關注,或播放臺風、龍卷風之類的較少在日常可見到的天氣狀況來吸引學生,進入天氣相關話題的討論,之后再引入教學內容,讓課堂導入簡潔鮮明。
一些年輕教師對信息技術的依賴程度過大,導致缺乏信息技術的應用則無法展開課堂教學的窘境存在,部分教師甚至犧牲自身休息時間制作數十頁的幻燈片在課堂上播放。雖說可有效吸引學生的關注度,但會明顯壓縮教師講述的時間,學生在與教師互動方面程度減輕,課堂逐漸淪為了播放課件的場所。同時,在制作課件時往往會添加大量圖片或視頻,雖說可達到吸引學生、活躍課堂的作用,但可能對學生學習專注力產生負性影響,對課堂的參與度減輕。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求教師在課件制作上不斷提升能力。一些教師在公開課上所展示的課件不少為網上下載的精美課件稍作修改,但在日常教學中由于其自身課件制作能力的制約,只能夠通過演示文稿簡單輔助,操作技能處于初始階段,對時鐘顯示、模板制作、視頻插入等輔助功能了解甚少,在視頻、圖片、聲音等元素的編輯與制作方面能力欠缺,信息技術的輔助功效無法充分發揮。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要求以學生作為課堂主體、作為教學中心,無論何種教學手段均需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英語課堂教學時,教師應避免將關注點過多放在課件演示上,對素材的整理與選擇固然重要,但更需強調學生的學習情感投入。教師需深入研究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合理選擇課件素材,使課件更貼近學生生活,從而激發其學習激情。在課件演示過程中應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強調課件的可操作性、可演示性、可交流性。
現代信息技術只能夠作為輔助手段幫助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只是眾多英語教學手段中的一種,其與其他教學模式的應用并不存在相斥性,因此可通過有機結合來創建更具高效性的英語課堂。例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模擬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從抽象認知到形象認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角色扮演、情形會話等教學活動,以小組討論模式讓其在相應的情境下更容易投入角色,增強英語會話能力。利用信息技術的輔助讓學生更沉浸于英文學習場景之中,從而提升英語整體水平。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在目前英語課堂上大多以演示文稿的方式呈現,教師應注重ppt與自身講解相結合的串講模式,考慮到課堂時間的限制,注意學生的參與度、主動度以及師生交流的時間,避免課件演示占用過多時間而影響了學習效果。在課件制作過程中,可利用關鍵詞標紅、設計藝術字等方式吸引學生關注,而非大量使用動態圖片、視頻等元素,無須過分追求形式化。利用信息技術讓課堂更新穎、活潑、生動即可,更強調課堂互動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避免分散其注意力導致教學主題沖淡。
根據教學經驗,不少學生在最初應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表現出較高的熱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熱情逐漸減淡。對于此類現象,教師可通過教學模式的改變、課件設計的變換等方式,讓學生保持高度學習熱情。例如在課件播放過程中可適當穿插一些國外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調動其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可播放英語電影原聲影視資料、聽力音頻等幫助其獲得更真實的聽力環境。在英語課堂上應用多媒體展開輔助教學并非局限于ppt演示,可利用網絡讓學生更了解國外的風土人情、新聞趣事,讓其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
總之,在英語課堂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展開輔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課件的有效制作、課堂中與學生的合理互動、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從而幫助學生更愿意主動學習英語,創建更具活躍性的英語學習氛圍,從而創建高效英語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