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景輝
(北京市西城區第一文化館,北京 西城 100035)
現代合唱藝術源于歐洲,始于宗教,逐漸流行于世界各地,歷來受到各國人民的廣泛喜愛。近百年來在我國也取得令人矚目的發展。它以豐富、深厚的藝術感染力給人以溫暖、撫慰、激勵和震憾。群眾合唱善于表現群眾的共同生活、思想感情,展示了國家、民族的精神風貌和力量。人聲作為合唱藝術的表現工具,有著其獨特的優越性,能夠最直接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廣泛地組織群眾合唱能夠起到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健康文化活動,對達到和諧社會起著重要作用。準確的輔導群眾合唱的方法能夠滿足群眾參與合唱的需求,因此,輔導方法也要要根據參與合唱者的目的不同而做相應的調整。
根據筆者多年教授群眾合唱的經驗,筆者認為根據群眾的心理需求去區分,群眾合唱大致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自娛型群眾合唱,一種是展示型群眾合唱。自娛型群眾合唱的定位是娛樂身心,放松自己,在演唱過程中情感得到宣泄,在排練的過程中心理得到極大的滿足。而展示型的群眾合唱大多以參賽及演出為目的,在為比賽和演出的排練中不斷提高演唱技能,但最終的目的是在比賽或演出的舞臺上更好的展示自己,得到心理的滿足感。因此,對于輔導兩種不同類型的群眾合唱應采取不同的方法區別對待。
對于自娛型群眾合唱團的輔導要多以提高興趣、積極參與為主。因為此類型合唱團的團員們大多是來放松身心的,有的唱不準音高甚至跑調,是通過歌唱宣泄情感、調整自己的。如教授過多枯燥的理論知識和較難的專業發聲練習會使團員失去參與的熱情。應多選擇些曲調相對簡單、容易上口的曲子或者耳熟能詳的一些老歌。先從齊唱開始,逐漸加進聲部,從大家能接受、喜歡唱的歌曲上下功夫,通過反復的練習實踐來使團員把音高唱準,提高聲樂及合唱水平。
對于展示型的合唱團就不一樣了,因為它是以上臺展示為目的。要想在舞臺上有好的表現或者想在合唱比賽中拿獎就要有一定的專業水平才可以。因此,筆者認為對于展示型合唱團的輔導方法不但要做到節奏整齊,音調準確,還要做到聲音協調統一,各聲部均衡和諧。因此,指揮科學正確地指導團員進行視唱能力、歌唱技能及和聲的訓練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提高團員合唱水平的基本前提。因此,針對此類型合唱團的教授方法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
演唱歌曲的先決條件是音要準,因此音準訓練是十分必要的。合唱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加強單旋律的音準訓練和節奏訓練,為合唱教學打下扎實的基礎。
1.單旋律的音準訓練:在音準教學中,首先要求團員學唱音階,同時必須重視練耳。團員唱不準音多是因為耳朵聽不準音,因此,在唱音階的同時,指揮還可以彈奏簡單的樂句片段,讓團員辨別唱名,可以從接近音階的樂句聽起,逐步發展分解和弦,直至較難的旋律音程。在讓團員聽唱的基礎上,可進行聽記練習,通過聽音視譜、視譜即唱來提高辨別音高的能力,在音準教學中,應注意多做示范性唱奏,只有通過示范唱奏,讓團員對音準有了認識之后才減少學員對琴的依賴。對于展示型合唱團的選曲一般相對較專業,在實際的合唱團排練中,中低聲部的音準是較難解決的,再碰到半音較多的旋律更是難上加難,遇到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可把較難旋律單獨提取出來,在視唱練耳課程中當做聽唱旋律練習。開始階段尤其針對音準概念較差的團員,多示范唱奏,反復聽唱、模唱、背唱,直到完全唱準確后再脫離鋼琴獨自視唱。這樣,既能及時解決排練歌曲的音準問題,也能使團員的視唱水平有所提高。
2.節奏訓練: 培養團員良好的節奏感,是合唱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可加強平穩節奏的訓練,不同時值的符點音符節奏訓練、切分音節奏訓練、三連音節奏訓練、變化節奏訓練及兩部交錯節奏訓練等,以提高團員們節奏變化的反應靈敏性。群眾合唱團的成員還有老年人組成,所以無論從認知能力還是反應速度都有所減退,因此在訓練團員模仿節奏時要多用嘴說出具體節奏,用手打出固定拍子即可。
1.演唱的姿勢: 良好的姿勢是學習歌唱的第一步,也是團員歌唱技能的基礎。教學中,指揮要隨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歌唱姿勢,如翹下巴、挺肚子、牙關緊閉、嘴張不開、眼睛亂看等毛病,要讓團員一參加合唱團就養成正確的歌唱姿勢,良好的歌唱狀態是身體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弛,雙腳稍微分開(可一前一后),重心站穩,頭部端正,雙眼平視,上胸暢開,小腹微微收攏,面部表情自然等等。
2.歌唱的呼吸: 正確的呼吸,清晰的咬字對唱好一首歌曲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呼吸訓練時可進行一些純呼吸練習,如聞花、驚訝、呵氣等,體會歌唱時的吸氣、呼氣的動作和位置。在純呼吸訓練的基礎上,可進行呼吸控制練習,如吸氣→控制→吐氣使學生逐步學會有節制地控制氣息的能力。
3.歌唱發聲: 歌唱時的發聲必須是高位置的頭聲發聲,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教學原則。個體發聲位置越統一,集體發出的聲音才能越融合。在訓練歌唱發聲時,先要考慮的是具有優美動聽的音質,而不是音量。所以,可先用輕聲帶假聲,再以假聲找頭聲,逐漸擴大共鳴腔,去解決自然聲的局限。咬不準字頭,歸不好字韻,這是群眾合唱團員聲音訓練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可指導團員用普通話大聲朗讀歌詞,結合發聲,訓練不同聲母韻母的口形,使團員學會自然圓潤的發聲,逐步養成習慣,以保證合唱時聲音協調統一。
由于展示型合唱團的選取大部分為多聲部合唱曲,所以在歌唱技能技巧及歌唱能力培養的基礎上,必須對團員進行和聲基本訓練,堅持對團員進行三度、六度、四度、五度等音程的聽音訓練。這種訓練可以從旋律音程開始,逐漸過渡到和聲音程,讓團員感受和聲音程,能夠聽出兩個音同時發出的音響與單音有何不同并能模唱出根音和冠音。從分聲部默唱到視唱,從單聲部訓練過渡到兩個聲部的合唱練習。隨著和聲訓練的不斷深化,就可以開始接觸輪唱和簡單的二部合唱歌曲了。
這是自娛性合唱團的常見問題,由于自娛性合唱團的活動只是平時的日常排練,不需要上臺展示或比賽,所以入團的門檻兒也相對較低,團員們不識譜或根本沒有音高概念,所以排練時跑調的問題比較嚴重。針對這個問題,自娛性合唱團的指揮應在平時練習時讓團員多聽多模仿,選曲時要選擇簡單、熟悉的曲調,先從齊唱開始,讓團員們學會傾聽,傾聽自己唱出的聲音和旋律是不是一致的,逐漸再加進音高概念、聲部、伴奏等。
對于展示型合唱團這種問題比較少見,因為展示型合唱團的目的就是在舞臺上表演,所以在最初考核入團時要求也比較嚴格,沒有識譜能力或跑調者是不能被招進團的。有個別跑調的情況大都是因為曲調有難度,一時找不準音高造成的,針對這個問題必須加強視唱練耳的訓練,把有難度的曲調單獨提取,反復訓練。
這個問題在兩個類型的合唱團里都經常出現
對于自娛性合唱團出現喊叫式歌唱的情況是團員對于合唱藝術的審美認知度有限,對合唱的認識僅僅局限于唱得整齊,唱得響亮,具體表現為唱出的聲音類似喊叫嚷嚷。在這部分人群里也有團員是主觀的意圖,就想喊出來,就想通過縱情的歌唱宣泄情感。比如經常湊在公園里唱歌的群眾合唱團,大部分都是這種情況。唱完后問演唱者是否聽到別人的演唱,回答是否定的;是否聽到自己的歌聲,答案甚至也是否定的。他們就是想通過盡情的大聲喊叫式的演唱表達自己的喜悅或不滿。這種情況下演唱過后的人們的臉上都或多或少充滿了滿足感,因為他們通過歌唱宣泄了情感,調整了自己。針對這類人群的喊叫式的歌唱問題筆者認為在不影響其他人的情況下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要正確引導,尤其是合唱團在室內排練時,要通過欣賞正確的發聲方法和優美的演唱旋律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讓他們逐漸認同原來優美的歌聲、輕輕的唱也能宣泄情感,也可以達到心理的滿足。
對于展示型的群眾合唱團出現喊叫式的歌唱多不是主觀意圖。因為此類型的合唱團團員對合唱的聲音有概念,知道合唱中的歌唱是輕聲高位的,聲音應該是融合的。出現此類問題多是聲音訓練程度不夠造成的,不能很好的掌握共鳴的技術和呼吸的技術,把歌唱等同于喊叫,這會讓合唱團的聲音出現嚴重的不平衡。忽略了合唱聲音和諧融合的精髓,忽略了和聲的柔美。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我認為可以用弱聲訓練的方式。堅持讓隊員做哼鳴訓練,排練時堅持用弱聲歌唱。合唱作品中的弱唱處理比唱強音更難掌握,因為弱唱除了要有較好的聲音控制能力和氣息的支持外,還須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敏銳地聽辨能力、良好的樂感、豐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所以,弱唱不僅能從認識上改變他們對合唱非理性的演唱習慣,同時也是提高群眾合唱團演唱水平的突破口。
這個問題是一個共性問題,自娛性合唱團和展示型合唱團都存在。
漢語的構成是比較復雜的,每個字都有聲母和韻母,都存在元音和輔音的關系。由于每個人元音輔音發音的速度不一致就會造成聲音線條的不統一和音量的不一致,于是語言在音樂中的美就被破壞了。要盡量縮短柔化輔音的發音時間,延長元音的發音時間,如果是二個以上元音構成的字則只延長更開放的那個元音。歸韻的時間幾乎忽略不計。合唱需要有一定的美聲歌唱基礎,但它絕對不是要求犧牲語言的清晰度。群眾合唱團的團員多來自五湖四海,很多都是退休后投奔子女來到異地,所以各自操著不同的口音,因此,想要達到聲音的融合就更是難上加難。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注意柔化輔音發音時間、延長元音發音時間的同時,還要讓團員們讀準元音,盡量說準普通話。說到這里,筆者想到自己輔導合唱團時碰到的一個溫州團員,由于方言已根深蒂固,所以怎么模仿都說不出標準的字音。經過反復思考和嘗試,我把字的聲母韻母給分解教授,比如“天”字,她怎么都讀“貼”,后來我把“天”字分成特---衣---安,而結尾的讀音結束在“安”上,終于解決了這個問題,團員自己在高興的同時也增強了自信,解決了元音的準確度,合唱團的聲音也融合多了。
區別于職業合唱團,群眾合唱團的指揮會面臨很多職業合唱團排練時基本不會出現或較少出現的問題,比如找不著音高、喊叫式的歌唱等等。群眾合唱團的團員們又大都是非音樂專業人士,沒有音樂理論知識和聲樂的基礎,因此要想使合唱團團員學會合唱中的歌唱、達到聲音的融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作為輔導群眾合唱團的指揮在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具有“三心”。這“三心”首先是熱心,能夠熱衷于群眾文化活動,把輔導群眾合唱作為自己的事業,積極學習摸索輔導群眾合唱的更好的方法及途徑。其次是愛心,對待團員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在業務輔導的同時關心團員。最后是耐心,群眾合唱的輔導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出現的問題也是不太好解決的,所以在有熱心和愛心的基礎上要有充分的耐心。合唱團的團員們都是沒有音樂基礎的群眾,所以在授課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應本著“不求速度快,但求掌握牢”的原則,耐心的重復,最后終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總之,群眾合唱的藝術形式,與實際生活情感更接近,能夠更直接、更豐富、更鮮明地體現藝術感受性和藝術體驗性。合唱藝術有利于營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利于群眾的審美感知能力和審美品位的培養,也有利于群眾健康個性心理和團結集體行為的形成。廣泛地組織群眾合唱能夠起到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健康文化活動,對達到和諧社會起著重要作用。因此,積極做好合唱的普及工作對群眾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