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敏
(河北省唐縣南店頭鄉禮泉小學,河北 唐縣 072350)
對于剛剛學寫作文的小學生而言,要教他們如何寫好作文,首先應該注意培養和激發他們寫作文的興趣。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任何新鮮的東西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如果在他們學習寫作的開始就注意培養他們的興趣,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滿足感,變“要我寫”為“我要寫”,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學就是一件很輕松的事了。
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某項活動時產生的快感和興致的激發劑。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必須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循序漸進,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其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寫作中去,如此才能使作文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學會欣賞。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樹立全新的作文評價觀念,要帶著一種欣賞的意識和心情來看待每一位學生的每一篇作文,充分尊重學生的作文情感和對實際生活的理解。要摒棄那種用挑剔的眼光來審視學生作文表達的思想。教學實踐表明,通過習作欣賞,更易于通達學生的心靈,讓學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樂。
(二)提供平臺。對于學生中產生的優秀文章或其作文片斷,我們應為其提供積極的發表平臺。如評講課上朗誦優秀作文;黑板報上刊登優秀作品;利用班級的刊物發表優秀詩文和日記;借助計算機和美術,對文章的外觀進行圖片加工;利用學校網絡建立班級作品展等等。如此則能為學生習作能力的發展提供較強的動力。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才能熟悉生活、熱愛生活;只有熱愛生活,才能懂得生活的真諦。只有懂得生活和認真觀察生活才能描繪出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于學生寫作文,如果離開了生活,坐在教室或家里冥思苦想,會使學生感到作文枯燥無味,即使寫出文章也會內容空洞,言之無物。長期下去,學生就會失去寫作文的興趣。因此,引導和培養學生寫作興趣需要經常走出校園,到自然界里去觀察大自然,體驗生活,收集寫作素材。
作文是學生對語言文字創造性運用,對小學三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為此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在教學中應放低起點,放緩坡度,用誠懇的態度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成功,激發他們寫作積極性。學生寫作時每一點成績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重視,他們從教師對待這些成績的態度中判斷老師對他們期望值的高低。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學生寫作時的每一點成績。批改作文時,分數盡量高些,每次練筆我都評出“優秀小作家”,把這光榮的稱號寫在作文題目的左上方,并用花邊圈起,非常醒目。這是對學生作文的肯定。同時要求學生把優秀作文抄下來,配上插圖,布置成作文園地。在交流中學生感覺到自己的智慧,體驗到創造的歡樂,從內心深處感到自己是一個成功者。
給學生創設展示自己習作的機會,學生能從中體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因此,多讓學生進行自我展示,則更能堅定他們對習作的信心。
文章的書寫,猶如一個人的外表,是作文的外部形式。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到,書寫不好,就像一個人蓬頭垢面、衣冠不整,令人討厭。一篇文章能否博得好評,固然與文章的思想內容、寫作技巧有很大的關系,但書寫是否美觀也非常重要。因此,對工整、漂亮的書寫也要予以表揚、肯定,讓他們的文章在學習園地、宣傳窗等欄目中公開展示,無疑是莫大的激勵。
成功的作文教學應該以體驗和觀察為前提,以興趣培養為先導,以積累素材為條件,以欣賞和贊美的評價為指揮棒的一種教學模式。只要時時留心,處處注意,心中有“興趣”,隨處都有培養小學生寫作興趣的機會。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喜歡寫了,愛寫了,寫得有真情實感了,寫作質量自然就會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