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
(重慶市萬盛經開區萬盛小學,重慶 萬盛 400800)
規則是人們在日?;顒又行枰裱囊环N符合常理的、符合法律規范的行為準則,是人們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幼兒成長的初級階段,通過有效的方法對幼兒進行引導,讓其遵守一些通用的規則,這對幼兒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因而,幼兒教師可以在日常的班級管理過程中,通過引導在前、規則在后的方式,提高幼兒的自主管理能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引導在前、規則在后的管理方法在幼兒自主管理能力中常用的一種管理方法,主要通過運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引導學生實踐各種行為。同時,在保證幼兒安全、快樂的狀況下,引導幼兒與班級活動進行環節保持一致,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幼兒漸漸習慣這種活動的方式。而幼兒規則就是幼兒與幼兒、幼兒與環境之間的一種規范,這種規則規范方法要具有簡單易行的特性,讓幼兒能夠順利得接受這方面的知識,但也要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加強這種規則的培養。教師在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時,要先對幼兒的行為方向進行正確的引導,最后規范幼兒的具體活動,讓幼兒形成自我辨別行為對錯的能力,形成自主意識。
幼兒與成人的思維方式不同,也沒有形成全面的思維意識,他們沒有規則意識,若是沒有教師良好的引導,也就沒有幼兒能夠自覺遵守相關規則的結果,不利于幼兒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因而,在進行幼兒自主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教師要選擇合理、有效的引導方式,保證規則的灌輸不會幼兒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
教師引導幼兒學習的規則內容要簡單明了,從而更好地規范幼兒的行為,提升教師的管理效率。但是在實際的引導過程中,教師不能只顧規則規范的最終效果,而是要從幼兒角度進行分析,尊重幼兒的心理、考慮幼兒的思維能力,以淺顯易懂的道理讓幼兒進行規則內容的學習,通過這種簡明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
教師引導的規則內容要符合情理,考慮到每條規則對幼兒的實用性、合理性。在知識引導的過程中要注重發揮幼兒的天性,避免因為過度約束而使得幼兒的良性發展受到影響,提升幼兒的實踐能力。
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自主管理過程中,要盡力卻不能過力,逼迫幼兒進行過大內容的學習。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較聽話的幼兒就比較容易遵守規則,而有的幼兒活潑好動,同樣的引導方式取得的效果卻是不同的。幼兒的心智還沒有發展成熟,自主管理能力還需要鍛煉,教師要對幼兒的古怪想法充滿包容心,以耐心的態度循序漸進的引導幼兒培養自主管理能力。
幼兒的自控能力相較于人生的其他階段來說是非常差的,他們的思維方法、心智還都沒有成熟,對于外界中的各種食物極易產生興奮的情緒,很難自控。比如,教師在進行小故事的講述時,非常希望幼兒能夠安靜的坐在凳子上聽講,但是有些活潑好動的幼兒是“坐不住”的,這并非幼兒的故意行為,這種與教師教學發生的沖突也不是真正的沖突。但當發生這種與課堂教學不符的行為,比如亂跑、大聲喧嘩等問題時,教師往往首先注意的課堂紀律、課堂規則,卻忽略了幼兒的真實需要。因而,教師要更加注重對幼兒的引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比如餐前講幼兒喜歡的動畫片故事像熊出沒,調動幼兒的情緒讓幼兒根據動畫片中的快樂、有意義的情節進行學習,幼兒懂得森林保護的道理,從而規范自己,加強自我管理。
幼兒階段的思維方法最具典型性,形象思維也很突出,每天枯燥的活動并不符合幼兒的天性,可以讓幼兒積極地參與到班級活動之中,通過活動規則的參與來提升幼兒的自主管理能力。比如,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積極參與課間活動的內容,選擇是看動畫片、玩游戲、唱歌還是畫畫,讓幼兒對活動的類型、章程有接觸,讓幼兒進行活動類型的分配,在適當的時間內回到教室,不能在繼續活動,讓幼兒在遵守活動規則的過程中鍛煉自主能力。
總之,幼兒引導在前、規則在后的自主管理方法能夠有效的提升幼兒的管理能力,為幼兒今后行為規范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