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席紅
(重慶市江津六中,重慶 江津 402260)
歷史教學是高中各科教學中的重要一節,但是就目前的教學狀況來看,教師與學生都對歷史教學重視不足,造成歷史教學的落后。根據歷史課堂的實時調查,我們發現,目前的歷史課堂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歷史科目是所謂副課,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之下,歷史退居次位,學生無法像對待語數英那樣對待歷史課程的學習,這不僅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上逐漸懈怠,不能很好地接受歷史知識,也讓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歷史科目的興趣和動力,與此同時,教師也對歷史教學產生消極心理,學生與教師之間原應存在的良性互動環節蕩然無存。教師與學生都失去了教學歷史的動力。第二,教師與學生對歷史教學的偏見,讓歷史的教學過程不斷縮減,教學投入減少,許多教師的教學過程僅限于對課本的解讀,對于歷史知識的拓展不足,學生對歷史的學習不夠充分。
那么,高中歷史自主探究教學存在的意義便凸顯出來。這不僅是新課改的要求,而且在具體實踐當中顯示出其進步意義。首先,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創新型的人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之后,可以將這種方法運用到其他科目的學習當中,也可以在生活中自己探索,這有利于學生的個性養成,讓學生善于創新,不斷創新。其次,學生學會自主探究,有利于教師真正地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自己探究的成就感,所有的歷史知識越學越活,越學越廣泛,讓學生的見識越來越廣。再次,當學生開始自主探究的時候,教師在備課時也可以更加靈活,可以有更多的教學方式選擇,更多的資源選擇,這也是一次教學相長的過程。
在新課改的正確指導下,針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許多實際的、可用的改進方法,本文就適合歷史教學的方法做以介紹和分析,具體包括:
歷史教學不同于物理或化學課程的固定知識,其廣泛性決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更加多樣的教學方式,其中一種就是創設歷史情景法。這一方法主要用于課程導入或者講解故事的時候。在課程導入的時候,教師選擇與當堂歷史人物有關的故事進行導入,能有效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的開始具有趣味性。在遇到一些很枯燥的比如歷史上的條例的講解時,教師可以選擇講一些條例設定者的趣事,以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學習形成階段性特點,有利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
新課改提出,課堂上應當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引導性。在課堂上,針對歷史教學內容,教師最好的引導方式,就是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探索、討論,最終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根據目前的歷史教學來看,一些學校的歷史教師稀缺,甚至一個年級十個班級只有一名歷史教師,這就造成教師備課壓力和批改作業的任務量更多,那么,在教師逐漸將課程還給學生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更加輕松,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開放性的問題本就應該是各個科目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的部分,在歷史課堂中也應該如此,只有教師真正提出一些值得學生思考的問題,才能真正做到啟發式的教學,有助于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
一個歷史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都是多面的。不同的人在站在不同角度會產生不同的疑問。針對歷史課程的多樣性的一面,教師可以選擇互聯網或者多媒體手段,利用錄音、圖片、視頻等手段讓學生更好地完成歷史學系,幫助學生了解歷史故事,然后讓學生互相討論,面對同一事件,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養成學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針對目前的歷史教學,學校與教師首先應當做的,是調整歷史課時和歷史上課時間,在根本上將歷史科目重視起來,這樣才能讓所有有利于歷史科目的措施順利進行,才能在改變歷史科目的地位的同時,推進自主探究教學向前推進。
教學過程是一次長期的探索的過程,在歷史教學當中,教師應當積極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式,讓新課改的腳步邁進更加堅實,從而以良好的狀態應對目前的教學挑戰;而自主探究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和學生良好配合,不斷探究,讓這一種良好的教學方式更好地融入歷史教學。在歷史教學中,讓學生養成自覺學習、養成探索精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用一種更有效的方法讓教學相長,讓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