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朗
(川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 內江 642150)
音樂是一種深受人喜歡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它蘊含著人的審美元素,有助于陶冶人情操,提升人的音樂素養。高職音樂教育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它關系到高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本文從加強學生的表情與形體訓練,來提升音樂素養;聯系文學知識,培養良好的詞曲審美能力;注重音樂聽覺能力,培養良好的節奏感和開展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良好正確的歌唱姿勢應該以形態美促使聲音美,既要保持自然放松的歌唱狀態,又要具有積極興奮的歌唱心理。一是歌唱者應站姿挺拔而不僵硬,兩腿直立而腰部穩定,兩腳稍向兩側或前后分開有重心,表情親切自然,臉部肌肉放松,下頜略微內收,雙眼遠望或向前平視,兩肩松垂、不抬不夾,自然舒展略向后,并使頸部、喉部的肌肉放松,始終保持寬肩、松胸、開肋、立背、撐腰、收腹、提臀的歌唱狀態[1]。二是歌唱者要立背撐腰,使胸廓具有寬開舒展感,形體訓練中,通過芭蕾的站立姿態的訓練,可以使肩部下沉,從而突出胸部和頸部的美好線條,而腿部收緊與腰部的直立,可以起到身姿挺拔儀態端莊的作用,還能增強腰腹肌的控制能力。練聲的時候,歌唱者應自然站立、重心穩定,氣息嘆下,身體不可拘謹,既要放松又不松垮,坐著練唱時亦要立背撐腰不塌胸。
音樂是情感表達的一種藝術形式之一,在歌曲演唱中需要培養學生理解與把握歌曲內涵的能力,從音樂中理解歌曲的意境以及所表達的情感。因此,在高職音樂教學中,老師可以滲透文學知識,使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到藝術創作的魅力,從歌曲中挖掘文學知識,聯系文學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詞曲審美能力。例:老師以《水調歌頭》作為音樂教材,演唱者需要理解這首詞曲的出處,它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在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一是利用“主題”來建構以中秋月亮為題材的詩詞從而學會對詩詞的對比、區分與整合。二是配樂范讀、打拍朗誦、足踏朗誦,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充分體會作品的節奏、韻律,感受其聲韻美。將文學知識引入音樂教學中,能讓學生在文化素養的熏陶下,更好的理解音樂的所表達的意境以及情感。通過對詞曲的賞析,學生在演唱時能更好的將情感抒發出來,從而引起與聽著的內心共鳴,提升學生的詞曲審美能力與音樂素養。
音樂聽覺能力是形成各種音樂能力的前提條件和基礎,許多音樂能力都是來自聽覺的,如音樂感受能力、音樂審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賞能力、音樂表現能力以及節奏感等都與聽覺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要讓學生學會在聆聽中探索節奏的能力。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訓練,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音樂聽覺,同時也培養了節奏感受能力。例:在教學《搖籃曲》時,老師可以選用長笛,低音大提琴,古箏等音色。學生覺得又有趣又好聽,大大提高了視唱練耳的水平。在教學《閃爍的小星星》時,do—sol是五度不容易唱準和聽準。那么,采用一個較為科學的方法,即搭橋式,將do—sol用音階串起來:do(re、mi、fa)sol,這里(re、mi、fa)便是搭橋音。在聽小七度音程la—sol時,除了上述講的搭橋式方法外,還可以用八度的方法準確找到sol,方法是用la找到八度的la,再降低全音便很快找到sol了。很多學習者在學習了搭橋式方法后,視唱練耳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搭橋式方法已經被認為是視唱練耳教學中最基礎、最實用、最科學的教學方法。
在高職學校中音樂教育時,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是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方法。學生喜歡音樂,愛好音樂,多源于對音樂的興趣,作為高職學校中音樂的培養者,我們應該積極保護學生的這種興趣,增加其參加興趣活動的機會。一方面,要摸清學生喜聞樂見的音樂類型,從學生感興趣的音樂類型入手,激發學生對音樂素養培養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網絡多媒體,開展音樂式教學,給學生展示自己音樂素養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比如,從學生感興趣的流行歌曲入手,先選擇具代表性的幾首歌曲,分析其韻律,使學生了解歌曲的樂理節奏,再結合歌詞文化內容,開展相關音樂活動,激勵學生根據歌曲節奏音律,填寫歌詞,既提高了音樂素養,又鍛煉了寫作能力。再比如,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音樂社團,不僅限于唱歌跳舞類,也包括樂器、創作表演類,使學生了解多種音樂知識,開闊學生音樂眼界。建立音樂社團,融合多種類型的音樂,不只是流行音樂,還有帶有地方特色的音樂文化,像閩南歌曲、福建民族音樂等,感受不同民族的音樂底蘊,了解不同地方的音樂藝術,更深刻了解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文化,從而培養對音樂的樂趣。促進學生與學生交流,鼓勵學生發表原創作品,并由校方每年舉辦社團節目,給學生提供音樂表現的機會,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由衷喜愛,提高學生音樂素養。
總之,高職音樂教育在高職學校的課程設置中必不可少。它的存在,關系著學生身心是否能健康發展。在音樂的熏陶下,學生不僅能提高自身音樂素養,更重要的是能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增強自身審美能力,開拓自身智力。正因如此,教師更應重視高職教育中的音樂教學,摒棄過去“唯文化課”的傳統思想,積極謀劃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音樂教育體制,引導學生培養欣賞音樂、喜愛音樂的思想,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同時,提高其綜合素質,為即將到來的信息化社會建設出一批素質極高的后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