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俊堯 丁靈衛 施旸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揚中市供電分公司,江蘇 揚中 212200)
作為電力工程實踐中的一項重要工作,配電故障緊急搶修的關鍵性不容忽視。該項課題的研究,將會更好地提升對配電故障緊急搶修相關問題的分析與掌控力度,從而通過合理化的措施與途徑,進一步優化該項搶修工作的最終整體效果。
目前,供電企業的配電網自動化從某方面來看上提高了搶修效率,使其實際運用效果卻無法真正滿足社會對搶修速率的期望。并且在現實中,無法通過系統地實現報警情況來對搶修進行調度,大部分的配電網故障仍然需要在搶修人員達到現場之后,才能夠根據現場的反饋來給予故障經濟科學搶修調度,這個過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因配電網的現場環境復雜、不安全因素設備較多以及接線分支較多等因素,使得故障的檢查時間因此延長,加之故障搶修人員需要在現場來往等情況,給搶修班速度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甚至還會引起用戶大面的投訴。配電網故障搶修流程主要是通過搶修人員到達故障現場,若分析結果顯示為電網故障,那么需要通過電話及時信息,根據派單對現場情況進行勘查息反饋至搶修班組。這種情況,非常容易致使搶修班組以及調度對相同的故障信息調出相同的工單及經驗。并且,通過對故障信息進行登記、工程隊伍故障匯報以及分析電源點等工作流程,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這無疑是會調度及搶修班組負責人不同工作的效率帶來影響,進而無法實現搶修速度的提升。
當前,人們基于電力配電搶修的時間要求逐步提高。在城市及鄉鎮配電網絡自動化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的當下,分析配電故障緊急搶修的關鍵點,尤其是電網故障的檢測點,能夠壓縮電力配電故障原因的判別及處理時間。而配電故障緊急搶修受制于配電網絡的分布及分支線路等因素,外加配電故障現場存在一定的復雜性,搶修的難度較大,故障排查耗時過長,還可能涉及到二次檢測等工作。在配電故障緊急搶修的關鍵點上,采用先進的電子信息檢測技術及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配電搶修模式或方法,對關鍵點部位的故障處理效率極為有利。業界更多地采取先護后搶,“先復電后搶修”的新方式新機制開展配電維修工作,先搭建臨時供電網絡或使用替代裝置先行恢復客戶用電,再組織搶修。在國家電網企業內,對配電線路的各類運行信息及數據采用MIS系統或GIS系統進行分析及管理,可以實時監控配電線路故障現場搶修進展,從而使配電故障緊急搶修的時間成本及作業質量得到大幅優化。
一是做好配電網絡故障緊急搶修的預案編制工作。預案著眼于電網最常出現,危害程度最廣的故障部分進行重點防范,電力調度及檢修人員要根據區域范圍內配電網的危險源類別設立相應的應急控制等級,然后在方案中列出后續的轉供電方案。此外,在配電網的單線圖及接線圖部分要進行實時的更新,明確各部位區域電力調度及檢修人員需在緊急搶修任務中擔負的職責義務。二是針對配電網故障緊急搶修的資源進行合理有效分配。作為搶修組,要提高事故的反應速度及搶修效率,第一時間對搶修工單加以確定,然后分配搶修組人員及搶修車。對主電網及主配電線路做重點資源傾斜,通過搶修主干線,避免故障的進一步蔓延。
應急預案是針對配電網各類可能出現的故障以及不同等級危險源制定的專項預案,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是對故障現場的處置方案、轉供電方案,還根據更新的接線圖和單線圖,對路線的轉供電方案進行重新編輯和修改,以及對故障發生過程中各個部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進行明確的說明和規定,這樣能夠保證在進行故障搶修的過程中按部就班、有條不紊。
對于顯性的配電網故障排查和搶修都較為迅速,但對于存在的隱形故障則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因此工作人員需要配置故障定位設備。為此應對工作人員展開定位技術的使用培訓,保證工作人員在設備使用的過程中能夠提高配電網故障定位的準確性和速度。除了改善工作人員的設備裝置,還應在架空的線路中裝置故障定位設備,通過重合器、分段器等實現不同電路段的故障定位,同時在配變計量終端和負控終端接入監控的設備時,對電流電壓燈數值變化進行測量和記錄,并根據數據對故障的類型進行判別。
配電網故障現場搶修工作所耗費的時間主要會受到地理環境、天氣、故障性質以及故障程度大小的影響。因此,還加強對搶修工作的現場管理,組織好現場的各項搶修工作。為了提高現場搶修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要在搶修現場配備通訊設備,方便指揮人員對搶修現場進行統一管控;同時還要在搶修現場配備大型的搶修機械,以滿足對較嚴重配電故障的搶修;還要配置專業的搶修車,搶修車內需備齊搶修工具和設備,比如通訊設備、定位設備、應急指揮系統等,以此縮短搶修工作的時間;還要在搶修現場配備3G無線傳輸系統,以確保搶修人員能夠及時將現場搶修工作的情況實時傳送給監控中型,監控中心根據傳回的視頻、圖像、文字等信息對搶修現場實行遠程指揮。
綜上,在配電管理中,配網搶修工作在現如今社會占據著關鍵的應用地位,其重要性不容忽視,為此需構建高效的體系機制,采取針對性安全措施,有效防范,精益求精,確保電網安全可靠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