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唯嘉1 周紅2
(1.簡陽市教師進修學校;2.簡陽市石橋鎮海井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四川 簡陽 641400)
初中物理學科是以培育學生科學素養為目標,著力提升學生的科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新課標提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1]。物理學習不能是理論知識的枯燥學習,必須帶領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習,利用物理知識來解釋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而學生如果能夠通過自己的實驗來發現現象、解釋現象,將極大的促進了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因此實驗環節不可或缺。在筆者從教的幾年中發現,傳統的講授型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實驗課教學,我們需要引入新的教學手段,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成都市從2014年頒布了《成都市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2014-2020年)》,明確指出了以三通兩平臺為抓手,扎實推進“未來學校”試點,實現全域成都數字校園環境、教學教育資源、信息管理服務的三個“全面覆蓋”,進一步推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生信息素養、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融合水平、信息化管理和領導水平的“四個提升”[2],成都正在縮小與東部發達城市教育信息化的差距。
2018年簡陽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順利接受了國家檢查,各設備均已在學校進行使用,設備的齊全為各學科教師開展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是物理等實驗課程,實驗設備的增多豐富了物理教師的教學手段,也有助于學生了解更多的物理現象,而目前物理實驗課堂仍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在物理實驗中部分演示實驗由于設備十分昂貴,不可能達到人手一臺,因此教師需要在講臺上進行,例如發電機原理的講解,而教師在講臺上實驗時,一個小燈泡的亮度并不足以讓后排的同學能夠觀看,很多教師為了讓后排學生看到,通常拿著發電機在教室后排再做一遍或者讓學生自己“領悟”,這樣極大了浪費了課堂有限時間,也讓學生的好奇心大大降低。
在從事八九年級物理教學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受其他學科的影響加之物理學科具有一定難度,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往往并不是主動進行探索學習的,雖然教師在有意識的引導,但除少數思維靈活的學生,其他學生均在“等”答案的出現,此外,物理學科各章節知識點具有相互關聯性,而學生缺乏一定的知識延伸思維,物理思維導圖并不能建立,因此,教師需要進一步去挖掘他們的潛力。
由于簡陽市在近幾年開始普及希沃一體機等教學設備,且大部分農村學校依然以電子白板為主,而筆者在成都市部分中小學教師的調查中發現,約97%的教師會使用ppt進行教學,但僅有30%的教師會使用視頻,電子書包等輔助教學工具[3],由此可見,信息技術進入學校的今天,硬件設備已經能夠達到教育信息化大時代的要求,但教師隊伍仍以傳統教學的方式為主,亟待我們去思考和解決。
在物理實驗課堂中,學生以觀察為主,通過物理實驗現象得到結論,因此,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將物理實驗步驟制作成視頻,并將細節或注意事項著重講解,以達到良好的觀看效果。
通過翻轉課堂的模式,教師將物理實驗視頻以及相關的基礎問題發放給學生,學生通過微信群或者相關學習平臺進行觀看,并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記錄實驗現象和自己所不了解的問題,以便上課時向教師咨詢。
學生帶著疑問進行學習,教師在進行演示實驗時,學生重點聆聽課前觀看視頻時所產生的困惑之處,加深自己對實驗的理解,分析該實驗是否有很好的改進措施;分組實驗時,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對實驗的精確步驟進行強化訓練,并由其他同學對其打分,學生在完成實驗后,書寫評價表,通過自評和互評的方式對實驗操作進行改進。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對學生操作問題進行糾正。
教師評價學生該實驗的操作過程,給出實驗結論,并對實驗進行延伸訓練,指出相應的延伸題目,分析是否有改進措施,對學生提出的改進措施進行分析和判定,鼓勵學生多對實驗進行思考,課后在家中利用有限的素材完成一定量的實驗,促進他們的自主探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筆者支教的學校通過一年的訓練,學生中考實驗滿分率有顯著提高。信息技術的介入,使物理實驗課程變得豐富,很多較危險實驗可以通過視頻進行播放,教師不需要用大量的時間進行演示,而是著重強化學生的訓練,發散學生的思維,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改善了物理實驗教學的困難,有利于物理教學有效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