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景峰
(遼寧金融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
引言: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道德和價值觀念做出了高度的概括,濃縮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二十四個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了黨和政府的治國理念和法治精神,發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提出了符合社會價值的先進文化,是全社會價值觀念的重要體現,是這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理論成就,在思想上引領中國人民走向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大學校園作為思想最活躍,人文精神最發達的地方,更應該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開展積極有益的文化活動,為社會培養具有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新一代年輕人才。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在全社會積極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高校是年輕人才培養和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單位,理應走在全社會的前列。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包括辦學理念、辦學風格和學風多方面內容。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高校學風建設首先應受到廣大師生的關注,通過調動集體智慧、不斷完善和發展高校的校風學風。其次,必須使全校認識到高校校風建設和自我之間的高度關聯性,明確個體的表現與整體文化密切相關,要明確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發展完善過程,需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最后,在提出高校校風和學風之后,有必要進一步與主流社會價值觀所倡導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保持一致,通過節慶活動、主題日活動、學雷鋒活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等各項文化活動來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的傳播和健康發展,這些文化活動不僅要突出主題,同時要具有趣味性,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加入,讓高校的文化建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跟深入持久的發展。
現階段,各種新媒體伴隨著互聯網技術快速涌現,社會上的各種思想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大學校園作為主流思想文化建設的前沿陣地,必須在復雜多樣的新形勢下更好的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的校園文化建設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的基礎上開展。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首先,主流意識形態要牢牢的占據網絡優勢地位,把握網絡話語權和主動權,通過貼吧、微博、直播等新興媒體大力弘揚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要加強校園文化宣傳活動的互動性和,可以利用新媒體互動性強的特點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加入文化活動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到文化活動中去,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第三,要加強網絡教育環境的團隊建設,培養一支政治可靠、業務素質高和專業能力強的教育管理人員隊伍,并發揮他們的主導作用,積極影響和引導學生。第四,建立主流文化網站、團支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結合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討論校風學風、價值目標和人文精神的文化活動。相關人員應及時總結、說明和澄清工作,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凝聚價值共識,打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氣氛。五是利用網絡名人或專家學者積極傳播積正能量,提高網絡思想道德教育的影響力和針對性。還可以采用微命題的形式,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提倡的自由、法治、誠信、友善、等理念展開學習與討論,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第六,要提高網絡輿論監督水平,重視培養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能力,同時要積極和各大網絡運營商合作,形成網絡輿論聯合力量,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處理,在萌芽中消除影響學生思想道德的各種不利因素。
高校校園文化開展的文化活動應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作為核心的思想指導,引導青年大學生積極參加各種不同主題的文化實踐活動,以文化活動為載體在校園內傳播和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青年一代學生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友善等核心價值觀的深刻認識。同時,高校要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比如像社會調查、農村生產實踐、專業技術實習、扶老助老活動等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學以致用,更積極的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服務于人民群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野下的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有賴于思想政治教育,還加大各項投入的力度,包括人財物的各種投入。良好的校園文化活動要有充分的物質基礎作為保障,相關職能部門應善于整合力量,促進全校師生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員的參與,確保校園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物質載體也非常重要,要加大投資,定期更新文化宣傳設備,如校園宣傳板、廣播電臺、網絡服務器等物質載體應使用更先進高效的設備,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效果,確保各項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
結語:總而言之,高校的校園文化活動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思想,不斷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的傳播和學習,校園的文化活動建設要充分發揮師生的能力和特長,積極宣揚正能量,為培養新時代青年人才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