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球
(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大江口中學,湖南 婁底 417109)
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化,家長和教師過度關注學生的考分,夸大了考試成績的重要性,忽視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畢業年級教學任務重、學習壓力大,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疲于應付大大小小不同層級的考試,往往剝奪了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因此,筆者對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現狀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試圖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數學教學質量。本次調查研究選取武漢市新洲區倉埠街倉埠初級中學一線數學教師18人作為教師樣本,隨機選擇七、八、九三個年級各80人作為學生樣本,每個年級包括男生40人、女生40人,共240人。2017年5月,筆者和同事合作編制了“關于農村初中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現狀的調查問卷”(問卷分為教師卷和學生卷),并進行了實際調查。
本次調查問卷教師、學生每人各一份,共258份,統一時間發放、回收,無棄卷。調查問卷中教師卷共設計9道題,學生問卷共設計7道題。調查結束后,筆者將調查結果進行分類統計與整理。通過調查發現,18位一線數學教師一致認為應該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善學習認知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去探索數學知識。有一大半的教師比較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互助合作交流,并做到了家校間的良好溝通。而67.8%的數學教師認為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能夠激發其自主學習的熱情。50%的教師在課堂上積極采取多種自主學習模式,不定期發放網絡學習視頻給學生,讓他們自主預習或復習知識點,但每天發布線上作業盒的教師只占27.8%。在被調查的教師中,年齡越大的教師越傾向于傳統教法,年輕教師更傾向于新的教學手段,可見新課標中關于加強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利用這一目標要求在農村中學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培訓、先進教育理念的引進、年輕教師的補給都是亟須解決的難題。在學生問卷調查中,我們側重于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整體認知、數學知識的形成與鞏固、學生對數學自主學習的態度三個方面的調查與分析。首先,調查分析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課內外作業的數量與學生數學學習效果之間的邏輯關系。從整體上看,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科的難易程度有一定關聯,同一年級學生相比較,女生畏難情緒較重,男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明顯比女生濃,自主學習能力更強;而七、八、九年級相比較,九年級學生學習興趣比七、八年級學習興趣濃,可見中考目標仍然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手段。從作業問題和數學學科作業量來看,數學學科作業幾乎每天都有,從作業量的對比分析可知,學生總的作業量偏大,接近一半的男生(55%)需2-3小時才能完成,超過一大半的女生(60%)需2-3小時才能完成,這個作業時長基本需要做到晚上12點多,雖然老師規定到了11點就停筆休息,但有的學生還是要做到轉點。關于數學課堂作業量,55.8%的男生能在1小時內完成,48.4%的女生能在1小時內完成。從整體上看,在作業總量和數學單科作業等方面男生比女生所需的時間更短,學習能力更強。其次,調查分析了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和自主學習過程。調查圍繞學生監護人與學習成績的關系、學生解疑應對策略、學習成績低下的原因等三個問題進行剖析研究。
(一)創設問題情境,不斷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教學實踐表明,學生主動學習的成績優于被動學習,教師講得再好也不如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農村中學信息資源不及城區孩子,但教師將廣闊的自然生活場景拍成圖片、微視頻放在教學平臺上,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源于生活,教師以生活場景為軸心,就地取材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逐漸形成數學思維,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與自然生活緊密聯系的教學氛圍,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數學學習變得愉快簡單起來。
(二)在導學案的問題預設中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導學案是智慧課堂的衍生物,教師要充分利用可以找到的教學資源和網絡平臺,為學生設計科學的課前預習作業,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檢測各類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明確課堂教學中應掌握的重難點,洞悉預習作業中隱含的數學思想,提出困惑點。這種導學案作業以基礎題為主,面向全體學生,不僅能節約上課時間,更能在循序漸進的強化訓練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在“兵教兵”的討論模式中培養學生自主溝通的能力。“兵教兵制”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嘗試。智慧課堂環境下,課堂討論環節不少。教師上課之前將學生均衡分組,每組學生中有優等生、中等生,也有學困生,男女搭配也要合理。每組實行組長責任制,推行“兵教兵制”,每組的優等生一對一幫帶中等生,而中等生也一對一幫扶學困生,男生女生根據實情互相幫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讓人人展所長、人人有目標、人人有幫手,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讓他們在協作討論中碰撞智慧,拓展自主學習能力。
(四)在針對性評價體系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真實狀況,切實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合理的評價機制,教師、同學、家長等都可作為評價的主體。對于學習效果有差異的學生,要區分對待,學優生高標準、高要求,中等生多鼓勵,學困生則多關愛、多賞識。教學中,教師要放下身段,走進學生心靈,傾聽學生的想法,適機為他們糾偏、提供新的思考方向,他們才會對難題有探究的欲望,感覺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逐步有了自主思考的信心,自主學習能力也會相應提高,從而實現數學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