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燕
(貴州省惠水縣思源實驗學校,貴州 惠水 550600)
引言:身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要對閱讀教學予以高度重視,要在帶領學生進行有效閱讀的基礎上,幫助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教學和課外閱讀息息相關,廣泛閱讀課外書籍,不僅能開拓學生視野,而且還能開發其思維模式,擴大知識含量。教師只有采用正確的閱讀教學手段,才能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體驗。閱讀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途徑。課外閱讀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的課外知識,豐富生活經驗,提升自我認知能力,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課外閱讀也能夠幫助教師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增強作文教學的深度,實現作文主題與內容的拓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往往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的限制,使得教師不能夠針對語文的深度和廣度進行拓展,使得小學語文同質化嚴重,不利于學生創造力的發揮。通過增加課外閱讀能夠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整體的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有充分發揮出主體作用,才能有效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和質量,增強自主學習能力,為其今后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但在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下,填鴨式教學始終是教師慣用的教學模式。此種教學方法以教師核心,只是一味的想讓學生掌握大量知識,完全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已無法滿足其實際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應用課外閱讀,不僅注重學生的體驗性,而且能站在其角度思考問題,有針對性的設計與制定教學方案,開闊學生知識面,提升其語文閱讀水平。
眾所周知,要想學好一門學科,首先要對其產生濃烈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更容易接受帶有趣味性的知識,對比枯燥乏味的知識而言接受起來就吃力。所以,必須要加強教學的趣味性。對小學生而言,其處于成長的重要時期,肩負著較大的學習壓力,各方面能力還不夠成熟,語文綜合素養較差,而語文閱讀有一定難度,學生極易出現厭煩情緒。為解決這一問題,可課外閱讀引入其中,能有效調動學生閱讀興趣,可通過用一些樂趣性的材料不斷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預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之所以要求其進行課前預習,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事先清楚課文大意。所以,把課外閱讀運用在此環節中顯得至關重要,課前開展的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掌握和課文有關的其他知識,例如作者的個人資料和創作背景等等。教師可引導學生聯想當時洪水的洶涌,聯想在古代科技水平有限的狀況下,大禹是怎樣處理洪水的。可讓家長幫助其搜尋資料進行探究,通過搜尋氣壓有關資料和了解背景知識,開闊學生閱讀視野。
經過課前預習,學生已大致了解了文章的背景,在此基礎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講解出文中的重點內容,還要不斷提高學生閱讀的自主認識。閱讀時,其經常會碰見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此時教師要把疑難點和側重點引進課堂之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喜歡用的一個方法就是聯系上下文完成閱讀理解,此時便需要教師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在教學中針對文章進行延伸,所延伸的內容必須要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易于接受。學生可延伸的內容較多,教師不但要擁有堅實的知識儲備,還要加強備課教案的制定,這樣才能保證閱讀延伸工作落到實處。
教學結束后,通過課外閱讀能讓學生加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效提升其知識儲備量、情感體驗以及閱讀理解能力,做到融會貫通。此環節把知識的累積作為閱讀重點,有些學生上完課后常常感到余味無窮,還要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此時教師便可向其引薦一些相關的課外讀物。基于此,教師便可為其推薦一些符合其年齡段的書籍,讓其在課后時間里能了解更多和我國傳統文化有關的故事,進而調動其閱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
由于小學生受到認知能力的限制,在選擇課外讀物的過程中應該避免過于深奧晦澀,通過豐富有趣的故事書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一種有效的方式。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精簡版《三國演義》等等,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獲取知識的營養,培養寫作興趣,進而實現綜合素養的提升。
結語:綜上所述,把課外閱讀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滿足素質教育發展要求,還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實踐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考慮,有針對性地選用應用策略,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語文綜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