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蘭霞
(河北省唐縣王京鎮安樂中學,河北 唐縣 072350)
目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己成了目前教育改革的重點和理論研究的熱點,但是整合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為了順利實現教育改革的目標,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本文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信信息技術和網絡強大的交互功能可以有效促進人機之間、生生之間和師生間的交流,提供全方位的,多邊互動的場所,促進學生對實驗方案設計的互動、探究中發現問題的交流,以及各種有爭議問題的討論。
一些薄弱學校、農村學校由于條件所限,不可能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單是一些重點學校或示范學校的應用,根據調查情況看,也限于一些教研課、示范課或是新授課等,而在平時教學課或者習題課、復習課、畢業班的課則是少之又少。出現這樣的現象,究其原因,排除客觀條件如資金、硬件等因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的研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得成功的動力。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來刺激學生和調動學生多種感覺,將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激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讓學生在活潑、愉快的氣氛中學習,體會成功的快樂,從而大大地增加了學習物理的興趣與信心。剛進入八年級的學生對物理有強烈的好奇心,我就抓住他們的好奇心理,加強演示實驗的教學,讓他們感覺物理是那么的神奇,在我們的身邊那么隨處可見。讓他們產生一種不可扼制的探索激情。如紙片被彈出而雞蛋并不飛出;冷水能使停止的沸騰的熱水重新沸騰;放大鏡并不總是成放大的像;散開的塑料捆扎繩,越捋越會散開。第一節課成功地演示力、熱、光、電四個實驗,一定會給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又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物理的過程也同樣有趣。
多媒體教學徹底改變了“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實驗教學需要教學資源,這種資源不僅是進行實驗的物質性的設備和器材,還有創設實驗教學環境的軟件資源。新課程理念要求課程資源具有廣闊性、綜合性、可探究性、親和性和開放性,傳統的課程資源已經不能滿足探究教學的需要,現代技術為提供這種資源創造了條件。
傳統物理教學方式在傳授內容時,教師需要在黑板上寫板書、畫圖,費時又耗力。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只須把所要的內容進行加工制作成物理課件,在課堂上按照教學程序把圖、文呈現出來,既清晰又規范,節省了課堂板書的時間,加大了課堂傳遞的信息容量,多媒體教學速率明顯加快,教學環節和信息變換頻繁,學生必須快速反應,好的學習習慣隨之而來。
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實驗是物理的特點,由于種種原因,有些實驗不能做。這時,可以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用多媒體手段將其表現出來。另外,常規手段在進行實驗復習的時候,教師很難把大綱中要求掌握的儀器裝置一一畫出,也不可能把演示過的實驗再演示一次。若利用電腦模擬,再現實驗裝置、實驗過程和現象,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有利于比較、加深理解記憶,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利用留言板、討論版、電子郵件等現代素的影響,有三個主要原因:教師技術問題,不會上多媒體課;其二是嫌麻煩,難上多媒體課;其三是效果不理想,不如不上多媒體課。
在這種以課堂演示型和操作練習型為主的單一模式下,往往忽略雙向交流,交互性差。在目前教學實踐中,信息技術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主要應用方式是教師演示和學生操作練習;而這兩種模式一般的做法是:往往是教師花大量的精力(課前緊張)設計并制作出課件,然后在課堂上按照設計的流程操作電腦,把知識內容逐一呈現給學生,盡管設計比較精美,容量豐富,也有多種刺激,但由于缺乏或較少交流互動,并未挖掘其主體作用,學生只是尤如看了一場電影一般。這種過于依賴媒體的做法,教師雖然自我感覺良好(課堂輕松),但卻不能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仔細分析現有的物理課件會發現,現在的課件并沒有注重物理學科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應用,給中學物理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提供物理的知識情景和分析、注重對思維能力訓練的課件不多。
教師需由原來的處于中心地位的知識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合作者,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想來看待和實施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如同“穿新鞋走老路”,很難發揮其真正的價值。學生則應由過去被動的知識受體變為知識的主宰、學習的主體,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建構者。
由過去以課堂的教學內容、教材,教師的經驗以及學生的接受和理解為主的課程,轉變為一種包括其它各種媒體類型的課程資源、學生的經驗和反饋、課程體系的調整以及教學活動和學習活動在內的課程觀。
分析物理實驗教學目標、學生特征和學習需求是進行整合教學的前提。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但整合并不是處理教學的唯一方法和處理任何教學的最佳方法,因此首先應分析既定教學內容、學生特征和學習需要是否適合運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是否能夠發揮出其優越性和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