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市太陽街道辦事處中心小學,遼寧 大連 116323)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是現代教育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新要求,它不僅要求數學教師在課堂內容講解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校園學習狀況,更側重于以教學內容為基礎,讓學生發散思維,關注生活,發揮數學教學在生活中的實用性。小學生普遍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的特點,尤其是對于邏輯性較強、內容較為枯燥的數學課堂來說,教師如果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學生往往會出現走神、交頭接耳等問題,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可以將教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認知結合起來,把學生身邊所接觸到的生活元素用數學加以體現,就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以后,其學習效率會有很大的提升。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在生活中提煉數學問題。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學習內容《有趣的圖形》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體,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讓學生自己來說一說在生活中都存在哪些圖形。學生經過積極的思考以后,說出了很多生活中存在的物體。通過這種方式展開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的界限,也降低了教學的難度。當學生能夠自主的從生活中提煉數學信息以后,數學教師應該注意培養其實際應用能力,也就是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當中去,去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從而讓學生深切的體會到數學這一學科存在的價值。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包含了許多生活化的內容,當數學教師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應該注意靈活變通,采用趣味教學方式,激活培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關于人民幣的認識這部分知識時,就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方法,創建一個購物情境,將教室布置成超市,讓學生模擬超市購物情境,這樣學生便能夠準確的認識人民幣,這樣比傳統的辨認圖片的方式會獲得更好的效果。當教學“時、分、秒的認識”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班級墻面上掛著的時鐘,詢問學生現在是幾時幾分,并且培養學生時間觀念,讓學生意識到時間是很寶貴的,學生應該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更多知識。當學習“比多比少的應用題”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來自己父母的年齡,然后再根據自己的年齡算出自己的父母比自己大多少歲,從而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運算能力。
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不應該只局限于課堂之上,數學教師也可以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中融入生活元素。作業對于小學生來說本身就是比較枯燥的,而融入了生活元素以后則能夠增強新鮮感,提高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積極性。數學教師可以試著去創新作業的布置方式,以往布置的作業都是以課后習題為主,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實踐性作業,比如可以讓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到零食店購物,然后根據每一種零食的單價計算出所購買的零食的總價。數學教師也應該注意豐富作業布置的內容,比如在作業中增加一些生活元素,如衣服、水果的價格差等。通過這種靈活的作業布置方式,能夠緩解學生做題的疲勞感。
結束語: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認識到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元素的重要性。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元素能夠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運用生活元素舉例以后數學問題的難度也會有所降低。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注意在教學中回歸實際生活,讓學生自覺地從生活中提取數學信息,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能夠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同時還可以在教學中創建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掌握數學知識。另外,小學數學教師還應該創新作業布置的方式,豐富作業布置的內容,在布置課后作業的過程中融入生活元素,增加實踐作業,提高作業的趣味性,改變作業在小學生腦海中的枯燥印象,讓小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完成課后作業,這也是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