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艷麗
(河北省大城縣第一中學,河北 大城 065900)
新編《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對中學作文教學有這樣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努力使學生成為寫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讓給學生。而要實現這樣的追求,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筆者僅就個人近年來在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嘗試,把它們歸納為把握練習內容,收集作文素材;提倡學生評改;把握創作激情等幾點。
古人說"無一物不可以入文",能收集并寫出文章的事物可謂浩如煙海,寫作信息無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經過艱苦的選材過程及思維方面的沉淀,通過人為創造活動之后,如此無限量的寫作信息,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時代基調,階級色彩,民情風俗觀念,集個人而成的情感喜惡的規范和影響。準確把握這些有形題材,以此設置習作達標規程并明確達標原則,在實踐操作中使之具體化,就會減少作文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作文教學日趨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體現出作文教學的科學性。宏觀上把握好訓練題材內容,使學生對作文訓練有一明確的標的。這就要求指導者積極關注生活熱點話題,重視對社會焦點問題的收集和研究。可適當"拋磚"而"引玉"題材內容一經確定,就要圍繞它做好系統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給學生,分任務到組別,成塊狀收集材料;教師只負責劃分并審訂材料而成冊,把主動性完全交給學生。
評改,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傳統的作文評價是教師改,教師評,教師是習作的惟一裁判者,結果學生寫得辛苦,教師改得辛苦,大家都苦多甘少,卻收效甚微。如何變苦為樂,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呢?在作文的評改這一環節中,強化學生評改,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讓大家變苦為甘。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要求:"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可見,大膽地改變傳統的"精批細改"的做法,把作文批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彰顯其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來主宰其作文的命運,評判其作文的得與失,應該是當前語文教改中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
多角度立意是高中作文教學較為提倡的一種寫作技能。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從教學的客觀實際出發,指導學生全面思考問題,更新自己的思考角度多角度立意,保持立意的"新穎""準確"與"深刻"。在傳統高中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忽略了多角度立意的重要性,在分析優秀作文肯定該立意的過程中,并沒有過多的講解不同立意所帶來的效果。這種教學方式嚴重扼殺了高中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高中生只會中規中矩,采取保守策略,在寫作時不求新、不求深刻只求穩定。在這種觀念下寫出的文章只會千篇一律,使閱卷老師出現審美疲勞,不會取得較高的成績。所以,為了彌補傳統作文教學的漏洞,現階段的作文教學需要格外重視對高中生審題立意能力的培養,幫助高中生學會多角度立意。只有這樣,高中生才能在今后的寫作過程中做到"言之有物",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和質量。
前文強調了平時收集素材的重要性,并提出成塊狀收集整理素材的方法,形成有形的戰時軍需。但由于近幾年高考命題走向有遠離現實生活熱點,命題內容呈現多向化走勢的特點,學生往往望題興嘆,無所適從,硬著頭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筆者認為,作文命題的形式和內容是無形的,雖然我們加強平時積累,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形成塊狀的知識結構體系,但面對幾乎沒有規律的命題形式和內容,平時的積累就變得格外疲軟。此時,轉未知入已領域,嫻熟運筆,由"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是作文成功的關鍵所在。面對陌生的命題范圍,難以下筆,這是現實,是必然。但我們可在不超出命題范圍的情況下巧妙轉換擬題,并在文中充斥進我們熟悉的素材,嫻熟運筆,寫成文章。
語文老師,一般都會在注重課內作文的同時,對學生的課外作文提出一些要求。而我多年來,更重視課外作文。所謂"為主"不是指課內作文的篇數比課外的練筆還要多,而是說主要看重的還是課內作文,把課內作文看作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把課外的寫作看作是輔助手段;對課內作文花時間多,用心多,精心計劃,精心批改,而對課外作文,則任其自由發展。我對這種做法是持反對態度的。因為課內作文雖然對于培養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一定的要求作文的能力很有效,從應試這個角度講,不失為一條可行的路子,但學生在整個寫作過程中始終是被動的,思想受到限制,思維受到限制,因而很難有佳作出現。況且高中作文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應付高考,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我在作文教學中就注重了課內作文與課外作文相結合,側重于課外作文訓練。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一線教師要盡快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勇于創新,努力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培養習慣,視作文為樂事。一個人的寫作能力,主要是在中學階段打下基礎,特別是理科學生,他們幾乎只在中學學習寫作。可見,中學作文教學對于一個人的未來及人生是多么重要!愿廣大語文教師對當今中學作文教學進行新的探索,為作文教學做出嶄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