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
(河北省隆化縣郭家屯鎮南兆營中心小學,河北 隆化 068150)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背景、學習需要、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素材,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思維發展的同時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探索意識呢?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課要上的有生趣,就要激發學生的情緒區,并且在學生的學習中運用知識時有所發現,力求使學生親自去發現事物的本質和種種關系,使他們在發現中感到自己所有的進步,這就是興趣,并作用于整個學習過程.”跨美紐斯說過:“燃起學生的求知 和學習熱情這才能使學生積極探索、創新.”教學實踐也證明,學生如果有對學習的好奇心,有求知的自信心,他們就會主動,心情愉快的學習.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憑借數學知識的“邏輯魅力”,保護學生的主體意識,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因此,要實施探索教育,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樹立探索教育的觀念,相信學生有潛在的嘗試能力,對學生的探索活動充滿信心,循循善誘,創設師生心理相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老師既是自己的師長,又是最可親近,可以與之交心的朋友.在如此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的思想無拘無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間,為發展學生的探索思維作了心理和思想準備.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問題,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探索意識的重要途徑.課堂上無論兒童提出的問題正確與否,教師都應該從正面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鼓勵他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愛護小學生的自尊心,培養自信心.同時教師一定要把握住學生提出的思維含量較高的問題,促使學生深入地探究,這樣,就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
如教學“比的基本性質”后,我引導質疑:學了比的基本性質后,你會想到什么性質?一學生頓時舉手:我想起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性質.另一學生說:老師,為什么在“商不變性質”中沒有“同時乘以或者同時除以相同的數”而用“同時擴小或縮小相同的倍數”的說法?又有學生說:小數的基本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有聯系嗎?學生質疑的情緒極其高漲,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我則給予適當的點撥,讓學生撥開疑云,疏通障礙,變阻為通.通過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探索性地解決問題,啟迪探索性思維,激發學習興趣.
要培養學生探索意識,就要打破教學的老框框,鼓勵學生多發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鼓勵學生多提問是培養探索意識的重要途徑.一旦學生提問,起初無論質量如何,正確與否,那怕某些發問是可笑的、是錯誤的,教師也要從積極方面加以鼓勵,并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例如教學了“百分數應用題”,我出示了這樣一題:“一個班學生人數不超過五十人,其中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80%,問這個班最多有多少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學生見了這題,當時即向我提出:“這道題未曾告訴具體人數,無法解答.”.還有的學生提出:“告訴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80%這個條件,又應該如何求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這時,我反問學生:“學生的人數應該是什么數?”,學生回答“學生的人數應該是整數”.我又啟發學生:“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80%,這80%化成分數是多少?”我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學生經過討論,也很快得出結論,因為80%等于 4/5,4+5等于9,因此這個班的人數最多是45人,并很快求出了這個班級男女學生的人數.教師善問只是為學生樹立了“問”的榜樣,而“善待問”才為學生的質疑提供了可能.因此,我們要采用語言的激勵、手勢的肯定、眼神的默許等手段對學生的質疑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一個人如果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樂趣,就會勇氣倍增,激起無數次的追求.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畏懼錯誤、不敢質疑就是放棄進步,學生一旦具有這樣的意識,就會消除自卑心理,毫無顧忌地勇于質疑.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世界上許多重小的發明與新技術的發現從好奇心開始,好奇心使人有強烈的求知 ,有探索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是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小故事、謎語、笑話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引起學生閃趣,激發求知欲,從而誘發學生的探索思維.例如在教學一年級“6的分與合”中,我給學生創設了這樣的一個童話故事:在數學王國里有一片茂密的小森林,住著許許多多的小動物,小猴一家生活的很愉快.今天猴媽媽出去摘桃子,摘了6個桃子,猴媽媽可高興了,它要把這些桃子分給兩個猴寶寶吃,每只小猴至少要分到一個桃子,咱們今天就一起來幫幫猴媽媽分一分好嗎?帶著這個問題,學生進行了思考,誘發了學生的探索思維.
總之,學校課堂教學是實施探索教育的主渠道,教師應更新觀念,在教學設計上可以通過觀察、實驗、設疑、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計算機模擬、競賽等多種形式,努力創設新穎有趣的問題情景,千方百計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如:好奇、興趣、探索與實際操作的愿望等來促進和推動學生的學習并加強對學生以思維為核心的多種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索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