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相群
(重慶市酉陽第一中學校,重慶 409800)
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起著關鍵性作用, 語文教師應該采取合理的方式, 引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所謂自主學習能力是指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 學生自己做主, 不受別人支配, 不受外界干擾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實踐等手段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的行為方式。要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就要做到采取適當的教學方式,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行為習慣, 進而達成學生全面自主學習的目標。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樣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在遇到各種問題時,學生可以自主高效的去解決所面對的問題。對學生理解學習內容有著重要的意義,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一環。
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習慣后會更加主動的學習新的知識,尤其是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學生會用自己大量的時間去探索,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在這個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不僅僅可以促進學生自身發展,還可以讓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通過自主學習,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主動位置,思想和精神上沒有了學習壓力。不會因為壓力大而放棄學習。學生在自由,主動的學習狀態下,可以充分體驗獲得知識帶來的快感,這樣可以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氛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堂元素,一個成功的施教老師都會很善于營造和利用良好的課堂氛圍,以達到更加高效的教學目的。第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國家教育觀的認識“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做到尊重每一學生;學生要做到“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平等的看待每一個學生,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要一視同仁,尊重每一個來學校學習的學生。老師和學生之間要學會互相尊重,增加對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了解從而促進自由和諧的學習氣氛的形成。第二,良好的班風、學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循循善誘,努力培養一個具有團結友愛好風氣的班集體,在這個團體中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接受得平等的教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互相幫助,即使是這個群體里最弱的學生,也不能忽視,建立這些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主學習能力,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克服自身的缺點和自卑的心理,引導他們可以主動地去學習,走入自主學習的氛圍中去,慢慢的改觀現有的一些缺陷,走進融洽的班集體氛圍當中。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渴望和喜愛是其主動學習的驅動力量。只要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就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愿意去主動探索問題,學習新知識,教師要注重喚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教師在學生學習中,引導學生去認識世界,了解事物,在學習和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在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革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新知識。
從本質上講, 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是對自我思維進行整理的過程, 但往往會存在由于目的不明確以及學習過程混亂而使自主學習效率降低的現象。因此,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需要引導他們制定自主學習計劃, 使他們的自主學習過程規范化, 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效率。首先要對整個語文學習過程所花費的時間進行規劃, 不能用太多時間, 也不能用太少的時間。在對整體學習時間進行規劃后, 學生需要對學習的重難點進行確定, 對于不理解的地方要反復探究, 實在無法理解的, 就標注出來, 留待課堂解決或課后找老師單獨解決。最后, 學生需要預留出充足的反思時間對整個語文學習過程進行審視, 并且針對疑難點進行重點標注。
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要為其創造寬廣的空間。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能力,為學生設計合適的內容,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或課外活動,促使學生參與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空間更為廣闊。課堂中,如果學生已經能夠依據教師的問題快速找到答案,這說明學生對課堂內容已經有了較為好的理解和掌握。此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知識競賽或演講比賽,對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學習提出更高的要求。學生在準備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活動的過程,就是其自主探索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知識儲備情況有較好的了解。例如,唐詩是初中語文中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就課本中的唐詩所體現的知識點,提煉出其中的知識點,組成知識競賽題目,對學生進行考核,如關于杜甫、李白、王維的詩,三位詩人的生活背景對其創作的影響、詩歌背誦等。學生在準備唐詩知識競賽的過程,就是其對唐詩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的過程,教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總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既是一件對學生有益的工作,也是一件有利于民族發展繁榮的積累工作,做好新一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促進其主動探索和提升,幫助其綜合素質的提升至關重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轉變觀念,一學生為主體,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主動中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