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燕
(甘肅省和政縣愛樂希望小學,甘肅 和政 731200)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指出:興趣是創造一條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實踐證明: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就愿學,愛學,樂學。學生的興趣在哪呢?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小學生都是忠實的“故事迷”。無論是經典的還是流行的,孩子們都如數家珍。為了讀懂故事,孩子會好奇地、有目的地去學,讀懂了就有滿足感,并有興趣進一步提高理解故事的能力。
學習語言是為了運用語言。人們容易誤解“學”與“用”的關系,認為只有先學會了然后才會運用。事實上,在兒童習得母語的過程中,學與用是綜合在一起的,“學”就是“用”,“用”也是“學”,難以分清彼此。而故事教學使學生進入某中角色,感到不是在學英語,而是在用英語與別人交際,因此,故事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故事教學的內容,創設恰當的情境,通過表演,讓學生在聲音、圖片、動作的媒介下,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使其全面感知,并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這樣故事教學能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逐步提高。
通過聽故事,講故事和表演故事能讓學生很好地了解世界、了解歷史、了解中外文化差異,從而滲透了文化意識的教育。
在故事教學中,我們倡導“故事型”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即是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經典故事或符合孩子心理年齡和心理需求的教師編的故事,以所要學習的英語單詞或句子為主體,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資源,如:多媒體,教師肢體語言,教學環境等進行英語學習的一種方式。牛津教材以話題為單元都有詞匯教學、會話教學、故事教學和文化意識教學。這套教材很適宜故事教學。小學生大都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有濃厚的興趣,但是興趣難以持久。雖然故事素材無窮無盡,如果課堂教學中頻頻出現,久了學生會厭倦。因此,我們要選擇有利的教學時機,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下面我就結合“故事型”課堂教學模式來談說故事教學的時機。教學時機:指根據教學要求設計時機、根據教學進程安排時機、根據思維特征捕捉時機。故事教學有利時機是指教師在進行故事教學和的過程中,根據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特點及教學目標,選擇最適合并能產生最大效果的時間。在教學中,這種時間是:在呈現階段;在操練階段;在發展階段;在學生學習疲乏階段。它體現了故事教學的靈活性,對指導教師進行有效的英語課堂故事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以已學的詞、句為主要內容,編說故事,鋪墊下文;或是從新的語言點出發,創設情節簡單,而又具童趣帶有懸念的情境,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傳統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操練時,教師通常采用各種形式的讀,如跟老師讀,跟錄音讀,一排一排讀,齊讀,對話式讀等。像這些機械重復的讀,學生會很厭煩。為避免單調、機械、千篇一律的操練給學生帶來的疲勞,就可采用故事教學。
英語課堂教學的發展階段,實質就是教師引領學生通過想象、創新、交際、體驗,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我們抓住這個有利的發展時機,組織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通過故事加以綜合和實踐。通過看故事,講故事,演故事,讓學生將新授的語言知識內化后,在拓展鞏固中輸出。達到了有利的教學效果。
小學生不可能像大人一樣長時間保持有意注意,在英語的學習和語言的接受過程中容易分散精神,產生疲勞,影響學習效率。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運用有趣的故事,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化消極為積極。
第一,教師應該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童趣。故事型的課堂以故事為整堂課的框架,也就是說故事的好壞關系到一堂課的整體印象。如何設計或引用一個故事,就要看教師本身。教師如果能讓自己的想象插上翅膀,讓思維自由的翱翔,那么他/她的故事自然生動,如果再加上教師很有童趣,能理解孩子的快樂,那么故事自然有趣,生動有趣的故事就構成了課堂成功的必要條件。
第二,較強的課堂感染力。故事需要教師去呈現,教師的投入度就成了最重要的因素。當課堂開始時,教師應該是最快投入課堂的人,進而全身心地融入。在教師全身心投入課堂的情況下,我們會自然的發現教師會有著豐富的肢體語言和抑揚頓挫的音調。肢體語言成了一個教學載體,通過這些肢體語言能比較到位的表現故事的情節。游戲,歌唱,舞蹈等經常采用的活動形式也都能靈活地在課堂上運用。教師聲音是展示課堂魅力的另一個點。一成不變的聲音容易讓學生形成疲勞,從而降低課堂效率,只有當教師注重這一點,讓自己的聲音富于變化,孩子們才能更好地被課堂所吸引。
第三,能利用各種媒體,增加課堂的靈動性。如:簡筆畫,圖片,多媒體都是一些有效的教學媒體。簡筆畫,方便實用,一手漂亮的板畫可以給課堂增色不少。圖片,快捷的呈現途徑,節省教學時間。多媒體,讓我們的課堂更加生動,讓故事的呈現給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更多想象的空間。
故事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情感感染,讓他們不知不覺而又自學自愿地去體會,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感到英語好學也就是體現易學,讓學生樂學,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