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靜宇
(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侯城鄉惠安學校,山西 晉中 030800)
小學數學教學應當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小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綜合,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實際的生活學習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同時也對小學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接下來,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對設計數學教學活動的幾點體會:
運用生活情境導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一)在教學中要聯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既要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要把數學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二)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的活動意識
從第一天踏上教師之路開始,我就堅信:有效提問成就精品課堂。有效提問是指能引發學生學習欲望的提問。對于小學生,尤其是低段學生來講,不可能一節課始終都在認真聽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充分考慮到所教學生,對學生采取有效提問,使學生的精神在聽到問題后能一下子緊張起來,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復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消退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同時,提問也應該有層次性,不能只提問好學生,也應該積極提問學困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在教學中提出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質疑,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課堂作業設計要有針對性是指課堂作業的設計應緊扣《數學課程標準》和與所教教材相配套的《教師教學參考書》的要求。而要有層次性是指課堂作業的設計要由簡到難,既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也應該培養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所學知識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節課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課后的練習與鞏固才能檢驗出來。我們在設計課后作業時,要特別注意布置的作業不求多、雜,而力求精、細,要求學生能按質按量的完成,對于沒有很好掌握的同學要及時輔導,找出不足與疏漏,及時補救。注意布置分層作業,針對不同的學生布置難易不同的作業。注重調動多方資源,使得課后的練習與鞏固能得以有效實施。
總之,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因而,數學教學活動的設計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認為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這樣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才能轉變教育思想,把原有的“滿堂灌”轉變為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中,要安排適當的小組探索、實踐或討論的過程,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只有如此設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才能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功的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協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