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在現代金融理論體系中,行為金融理論是較為受投資者追捧的一項理論基礎,而其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也較為普遍,相關的應用效果也較好。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行為金融理論逐漸實現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實踐,對于行為金融理論的基礎理論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和成熟,相關的衍生理論和應用也逐漸成為了研究人員們熱議的話題。例如展望理論、行為資產組合理論、金融噪聲交易理論以及行為資產定價模型等,這些衍生理論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行為金融理論的理論基礎,并更好地搭建了行為金融理論與實際理論應用之間的聯系,使得行為金融理論能夠更好地服務投資者的戰略與決策,從而更好地促進了投資者的策略優化。
筆者通過梳理相關文獻,在結合自身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行為金融理論常見的衍生理論進行了相關的整理與闡述,以便于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行為金融理論。
展望理論也被稱為前景理論,是當前行為金融理論重要的組成部分,由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卡內曼提出。理論的假設之一便是:個人初始狀況不同,對于風險的認同態度自然也會不同。展望理論是行為金融理論的代表性理論,是打破主流金融理論中“理性投資人”的主要理論基礎,在展望理論中,將投資者假設為非理性,同時加入了人們對于發生幾率高低、賺蝕等條件的心理作用,理論認為這種不對稱的心理作用正是導致投資人員非理性的重要原因。展望理論的應用是人們行為金融理論的重要發展,其利用非理性人解釋了許多證券市場中存在的不理性問題,對于投資狀況的分析和決策方面做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1]。
行為組合理論分為行為資產組合理論和行為資產定價模型兩大部分,是在現代資產組合里理論與行為金融理論相互結合的基礎上誕生的衍生理論,該理論最早于2000年被系統的提出,其主要針對的是均值—方差投資方法以及以其為基礎的,一系列投資決策行為分析理論中存在的理論缺陷,并對其進行了重要的補充和完善,理論中認為投資人員的最優投資實際上是以不確定條件為主要基礎,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心理選擇的一系列行為活動。同時行為組合理論還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行為資產定價模型,讓行為組合分析更加量化。
所謂的金融噪聲交易理論,是指通過評估有效市場假說中,證券價格與其實際價值之間偏差的一種金融行為分析方式,該理論認為金融市場中的交易者往往依靠所獲得的信息對交易商品進行價值評估與判斷,這種判斷由于存在時間上的偏差,往往會造成對于其價值的錯誤估計,進而影響投資人員對于其的價值判斷。簡而言之便是,盡管價值是咸魚價格產生的客觀存在,但在實際的交易過程中,對于價值的高低判斷往往取決于交易雙方的“共識”,這種共識受到眾多投資者投資行為的影響,這樣一來這種共識便無法實現靜態的均衡,對于相關信息和價值的判斷,也就會出現一些偏差,這些偏差便被稱為金融噪聲。因此在對市場進行判斷時,需要注意市場交易的頻繁程度、買賣雙方報價差額、執行委托的速度以及交易價格的波動大小。
行為金融理論是當前較為常用的金融理論基礎之一,而根據其理論的作用,對于投資者證券投資的策略也實現了優化,筆者通過相關的梳理,并對其進行了闡述。
行為金融理論與傳統金融理論最大的不同,便在于其認為股票市場收益是可以預測的,例如價益比效應、賬面市值比效應以及市場規模效應等,都能夠很好地輔助實現對于股票收益的預測,而在加入這些理論的基礎上,投資者便可以掌握股票投資的一定周期性依據,從而更合理的做出投資選擇——反向投資策略。反向投資策略主要是依據投資者對于市場信息的過度反應,通過錨定投資者心理和過度自信的特征,利用投資者對于公司股價的過分估計現象,實現反向投資套利的策略。特別是在熊市時,投資者可以通過自行努力尋找成長型股票介入,待到市場走好價值回歸后便可以出售股票獲利[2]。
所謂的動量交易策略,便是指通過預先對股票收益設定過濾準則,以便于在股票收益滿足過濾準則后金慈寧宮買入或者出售行為的一種投資策略。作為行為金融理論的重要衍生理論,動量交易策略能夠實現對于股市股票價格的中期收益以及延續收益的階段性研究,從而更好地利用中期價格動量效應,實現對于中期股價表動的動量分析,進而幫助投資者更好地決定和選擇投資組合。其主要的理論依據來自于投資者的反應不足和保守心理,這兩個影響因素也就決定了動量交易策略更容易實現獲利。例如當股票收益增長超過預期時,股票的收益會由于投資者的看好趨于升高,從而帶來股票基本價值上的變動,進而獲利。此外,動量交易策略同樣可以利用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實現獲利。
所謂時間分散化投資策略,其策略選擇往往是基于股票風險將會隨著投資期限的延長而降低這一假設基礎上,進行的股票市場投資判斷與選擇,而在實際的投資管理中,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集團投資者,人們大多都認同這一假設,時間分散化策略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揮了自身的作用。但在選擇時間分散化策略的同時,投資者還需要做好自申報的自我控制,在年輕時將資產組合中較大的比例介入到股市,而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地減少自身股票的資產組合比例,進而實現對于自身股市風險的合理規避。
總而言之,行為金融理論逐漸實現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實踐,對于行為金融理論的基礎理論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和成熟,相關的衍生理論和應用也逐漸幫助投資者更好地實現了自身投資組合的合理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