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華
(浙江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2)
智能停車場,是指能夠集中解決人們在停車過程中遇到的停車難、找車難、通行速度緩滯和繳費方式單一問題的自動化管理功能停車場。筆者通過對全國20多個省市停車場建設與管理的調研分析,結合某省城市(包括城鎮)停車難的實際情況,提出“政府主導、城市運作、整體設計和統籌管理”的工作思路,即實施智能停車場建設與管理,充分發揮利用社會停車資源共享,促進停車場向產業化發展,是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某省城市交通擁堵的重要措施。為此,特提出幾點調研措施建議,僅供相關城市和部門決策參考。
以某城市為例,海口市汽車保有量約為74萬輛,而全市共有停車場泊位約28萬個,停車場泊位缺位高達50%以上。由于停車場嚴重不足,從而造成汽車隨意“亂停亂放,占道停車”的混亂現象,嚴重影響交通秩序環境,增加了城市的交通擁堵。
城市城鎮化發展中,對停車場的建設和布局缺乏科學的中長遠期總體規劃。在城市建設項目中,未能做到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和同步發展。大型超市、商場停車場規劃建設的設置,應該按照總面積與預測的顧客總流量來規劃設置停車場泊位,一般按顧客高峰流量的上限總人數來配置相應停車泊位。如果泊位總數小于客流量總人數,必將造成購物顧客車輛占道停車和進出路口的相應交通擁堵。
城市智能停車場的建設與管理,應遵循“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整體設計、統籌管理”的原則。具體措施方法步驟如下:
即成立由“政府牽頭,職能部門參與,社會相關部門聯動”的領導協調機構。其主要職責是制定《城市智能停車場建設與管理的宏觀工作計劃》《城市智能停車場建設與管理辦法》《政府關于智能停車場建設與管理的優惠政策》;督辦政府各職能部門落實履職情況;協調社會相關部門參與聯動的情況,確保城市智能停車場建設與管理的各項工作有序實施推進和圓滿完成。
實施城市智能停車場建設與管理工作,必須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所以,應結合城市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臺適合本市市情的《城市智能停車場建設與管理辦法》。這既是做好實施智能停車各項工作的前提,也可為今后城市停車場建設與管理工作提供政策法規保障。
顧名思義,就是將城市的停車場建設與管理的大數據匯聚到全市監控中心的信息共享平臺上,對全市停車場實行監控和統籌管理。具體做法是:一是建立智能停車監控中心。由一個政府主管部門負責牽頭管理,由一個政府企業公司負責日常工作運轉,(注:全國停車場建設管理較好的城市,如江蘇鹽城是市城投公司具體負責日常工作運轉的管理)。監控中心工作職責:主要是指揮調度協調全市的智能停車工作。二是建立城市停車大數據信息平臺。整合城市停車場資源,將全市停車場及停車泊位的數據信息整合到智能停車的監控中心平臺上。例如,江蘇鹽城將全市停車場的每一個停車泊位設置標線和編碼號,并安裝了地磁檢測器,該停車泊位有關停車信息直接感應上傳到監控中心的信息平臺上,同時同步傳輸到進入該停車場道路設置的交通誘導屏上,便于駕駛人及時了解停車泊位情況。三是建立手機停車APP。APP與智能停車場信息平臺聯網,使駕駛人通過手機就能了解到停車場的泊位情況,便于其提前選擇停車場。
首先,推動城市智能停車場走社會化之路,如果僅僅依靠政府單打獨斗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的。因為政府主導的公共停車場資源有限,大部分停車場資源是在社會上,再加上政府資金也是有限的,只有聚全社會資金、資源和力量,才能實現城市智能停車場資源共享共管的目標。其次,推動城市停車場向產業化發展,需要把停車場行業作為一個新型的產業來鼓勵、推動和政策扶持,讓社會有條件的個人或企業積極參與到城市智能停車場建設與管理的行業中來。
全國城市都面臨著建設停車場的土地空間匱乏難題,嚴重制約了城市停車場建設與管理的發展。蘇州、洛陽等城市采取向地上、地下空間發展的思路,建設立體智能停車場,以解決土地缺乏問題。逐步取消地面停車場,把有限的地面空間建設生態綠地。我國最先進的立體智能停車場應用的是磁懸浮式快速輸送車輛技術,停車與取車在30秒到1分鐘時間內完成,真正做到節省停車、取車時間,便民利民。
總結:總之,停車定位與反向尋車系統一般由刷卡定位器、反向尋車終端及相關軟件組成。停車定位與反向尋車系統主要利用安裝在停車位周圍的刷卡器對車輛進行定位,車主停好車后,需在附近的的刷卡定位器處進行刷卡定位,記錄車輛停放位置信息。整合社會資源、推動停車場向產業化發展,是目前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的最優、最快舉措。隨著新技術、新產品的涌現,停車場管理系統不斷朝著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如何利用最新的技術,結合停車場實際需求,設計一個智能化、多功能的停車場管理系統,是廣大設計人員需不斷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