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敏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鶴子中心小學,江西 贛州 341000)
筆者在橡皮泥社團中主要采用了讓中國古老文化融入現代美術教學的方式,主要做法就是以文字的起源、演變和發展為主線,將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文化進行貫通,做到文字與美術的完美融合。同時筆者將具有時代色彩的要素,如兒童畫、貼畫等與書法藝術、篆刻等進行結合,使美術教學在充滿趣味的同時更彰顯文化魅力。
美術繪畫是創造性的藝術,這種藝術價值就在于創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先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來了解我國戲曲文化的多樣性,最終確定豫劇為學生重點觀賞的戲曲。接著就是讓學生運用畫筆展現豫劇中的人物,在繪畫技法層面,可以以線為主,線、色結合,或以寫意的方式來表現。在此基礎上,為了培養小學生的開拓創新精神,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有特色,筆者鼓勵學生在背景處理方面不要拘泥于一種形式,要大膽進行嘗試創新,如有的學生在背景處理方面融入了裝飾畫、現代肌理等內容,這就使傳統的國畫有了很多新的元素。實踐證明,這種繪畫方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創作中能夠更加大膽,更富有創新意識,從而出現了很多有創意、有想法的畫作。
要想讓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悟到傳統文化的悠久、藝術的精妙,關鍵之舉在于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注重結合傳統的民族藝術,讓學生多受到此方面的熏陶。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中融合民族藝術要講究方法、策略以及技巧。例如,在陶藝課程上,就可以融合中國悠久的陶瓷歷史,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小學生展示一些歷史上的陶瓷精品,播放一些陶瓷方面的歷史文化片,這樣更能夠潤物無聲地來引導學生感受、欣賞陶瓷魅力。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意義重大,文化熏陶之后,就到了實踐動手環節,學生通過切身實踐來體驗、感受傳統藝術的無窮魅力。教學實踐證明,民族藝術和美術學習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這對于學生美術綜合能力的培養和美感的有效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美術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采用更加靈活的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小學生去了解、感受民族藝術,從而助力小學美術教學的開展。例如,在小學五年級《水墨山水》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自己畫一幅山水畫,通過自己動手,提高其繪畫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去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并體驗國畫的一些技法,如濃淡干濕的變化,各種毛筆所表現出來的筆法等。另外,在學生繪畫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播放一些音樂,營造一個良好的畫畫意境,讓學生在音樂中獲得創作靈感,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到國畫的無限魅力和藝術成就,從而激發學生對于民族藝術的熱愛以及自豪感。接著教師要進行畫畫的講解,示范給學生一些關鍵的畫畫技巧,并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小學美術教學需要做到生活化,將教學與具體的生活實踐相結合,從而讓學生能夠時刻感受到美術中所蘊含的民族藝術。我國民族藝術很多,比較知名的有敦煌壁畫、雕刻藝術、窗花、風箏、剪紙、書法、春聯、臉譜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美術教學素材,都可以運用到美術教學中去,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去感受民族藝術的魅力。比如,在教學三年級的《門窗墻》一課時,我們就可以將學生帶入故宮,去欣賞我們故宮中的各種門窗墻。比較蘇州園林里的門窗墻和故宮里的門窗墻。用各種比較和欣賞的方式,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
收獲一:在學習過程中,能培養學生專心、細心、耐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體驗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高尚的民族情感和良好的民族禮儀等,同時讓學生享受創造的快樂。收獲二:在這一課程過程中讓教師認識到教育是奉獻愛的職業,教無定法、學無定式,教師在美術教學中,需要不斷創新,同時要用愛來開展教學。只有當我們的心中充滿愛時才會用愛心感染學生,才會使我們平凡的工作變得偉大。收獲三:開設社團課程,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與創新能力,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收獲四:社團的民族元素課程建設,可以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是優秀、高尚的民族,中國是光榮、偉大的國家。從而由衷地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化解一些人的民族自卑心理,使愛國主義精神發揚光大。收獲五: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收獲了一定成績,真正全方位地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之美,自身的綜合素質也得到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對學生滲透民族元素,對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想方設法,對學生進行滲透教學。本文就探討了小學美術教學中民族元素滲透的幾種策略,希望能為相關教師的教學提供參考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