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盛紅
(重慶市合川區錢塘鎮中心完全小學,重慶 401520)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數學有很強的實用性。數學教師對于數學教學更多的是教會學生知識和技能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容易忽視數學書里的其它資源。其實,只要認真研究,反復思考,還會發現數學課本中還有很多的其它資源。如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勞動技能教育、環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教育。這些豐富的教育資源。就像寶藏一樣。需要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去開發和利用。
教書育人,以德為首是教師的第一要務。數學書中的例題、習題、插圖、說明文字都包含了某些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在數學教育中可以利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素養,一舉多得。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第九冊第90頁認識平方千米與公頃這兩個單位時,我就一定要讓學生知道我國的陸地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讓學生知道我國地大物博。有著廣袤土地。地面上有很多的美境。地下有豐富的礦物。在平方千米這個單位的拓展延伸教學中,我還會讓學生了解家鄉的面積有多大。進而讓學生感覺對家鄉的熱愛。用家鄉的大來襯托祖國的大。進一步讓學生產生對祖國的熱愛。在教學圓周長的時候,利用書本上的資源,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如通過祖沖之發現圓周率比歐洲人早了一千多年的比較,使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數學歷史,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產生濃厚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古希臘數學家普洛克拉斯說:“哪里有數學,哪里就有美”。在數學書里,處處都有美的存在,只要發現利用,就能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使學生向往美、追求美、創造美。比如:長方形、正方形、圓是軸對稱圖形。這就是對稱美;用英文字母表示數量關系或代替數學公式,就是一種簡潔美;還有我們通過計算平面圖形或立體圖形的面積和體積的時候,通過合理的構思,畫出美觀的幾何圖形,同時計算得到準確的答案,加上規范的書寫格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展開想像的翅膀,產生心靈的共鳴,愉快的學習,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能力。
“勞動是最偉大的美,同時也是最艱苦的事業”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我們可以進行勞動技能的培養教育,如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學生通過剪割平行四邊形,拼貼成長方形。從而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認真的剪割,仔細的粘貼,不但提高了手工勞動的技能。也獲得了知識,創造了美。我們還可以進行對比。人類找到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了上萬年,找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只用了五、六十年,而學生找到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只用了幾分鐘。可見今天的學生多么聰明,這無不使學生在勞動技能的培養中獲得成功的喜悅,產生自豪感,總之,在學習中手腦并用。就能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
現在的孩子留守兒童多,很多是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長期脫離父母的關心、關愛。隔代撫養讓孩子們存在很多的心理問題。我們也可以利用數學書中的資源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糾正他們的不良習慣。如有一道思考題:“16棵樹,栽4行,每行栽5棵。怎樣種?”我把學生分成小組,集體完成。學生七嘴八舌,集思廣益,團結協作。最后總結也的結論:形成正方形。由于個性的差異,知識層次不同,我們通過這種訓練,取長補短,既培養學生協同勞動、共同發展、團結進取的精神,又使他們的心理和諧健康的發展。
隨著時代的進步,環境惡化有待改善,我們的生存空間受到挑戰。環境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越來越重要。數學書中的環保教育處處都是。我們不要浪費。如:西師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書23頁《家庭用電調查》。在學生調查家里用水、用電、計算水電費多少。填寫好統計表以后。我們就可能進行環保教育。給學生講節約能源的重要性。我國雖然水資源豐富,但是人口眾多。依然是一個缺水大國,許多城市和鄉村面臨缺水危機。黃河斷流。塔里木干河幾百公里。由于缺水。土地沙漠化加劇。北京也受到沙塵暴的威脅。由于缺水,西北地區有的地方的人一個月也洗不上一次澡。不得不搬離家園。我國的石油開采可持續不過幾十年。煤開采可持續百多年。這以后,我們的能源從那里來?我們的子孫后代怎么辦?由于缺水、缺電。我國的工農業生產每年損失上千億元。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讓學生知道節約能源有多重要。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是保護地球。也是保護我們自己。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從我做起,從小做起。節約一滴水。不浪費一度電。做一個環保小衛士。使學生受到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增強環保實踐能力。
創新是時代的需要。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數學是訓練思維的體操。每一次練習都是思維訓練的過程。特別是創新思維的過程。通過橫向思維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通過縱向思維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連貫性;通過發散思維的訓練,可以培養思維的廣泛性;如:應用題“向一個300立方米的水池注水,單開甲管要20小時注滿,單開乙管30小時注滿,如果兩管一起開,幾小時可以注滿水池?”可能列式:300÷(300÷20+300÷30),如果把300立方米看作一項工程。也可以列式為:1÷(1/20+1/30)。又比如:學習了除法、分數的基本性質后,在學習比的基本性質時。通過前后的連貫,進行縱向思維。進行知識的遷移。就能得到比的基本性質。一題多解,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可以使思維更加準確和廣泛。如:加工300個零件,前2小時加工了40%,照此計算,幾小時加工完?可以用工程問題解答。可以用倍數關系解答。也可以用分數應用題解答。還可以用比例的方法解答,其中最簡單的一種是2÷40%=5小時。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以可以開闊學生眼界,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總之,只要在教學過程中做有心人。就一定能發掘出許多的育人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