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強
(黑龍江伊哈公路工程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社會的熱點話題,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進步,跨國企業的快速發展,我們不得不承認,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歷史發展趨向。就目前情況來看,經濟全球化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想要增強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我們就必須對經濟全球化進行探究,更好的認識經濟全球化。
第一,經濟全球化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隨著經濟全球化進步的不斷深入,世界經濟在迅猛的進步中,高科技也在不斷的發展中,在世界范圍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物質環境,而這時候對思想政治教育也提高了要求,我們要使用新型技術和手段去不斷充實和推動它。進而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使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出其真正的作用。經濟全球化的來臨,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厚實的物質根基。經過經濟全球化推進經濟的進步,有助于積攢很多教育基金,進而使教育單位使用這些教育資金去推進思政教育,更有利于推進思政教育工作的進行。
第二,經濟全球化提升了國民競逐思想。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競逐思想將直接的影響到它的發展速度。假如這個社會沒有競逐思想,那么這個社會就沒有了生命活力,在全世界的競逐中難以存活下去,也就更不用說發展進步了。經濟全球化使各個國家相互協作,拉近了各個國家之間的距離。而在這之前,世界各國之間的關系并不親密,各個國家都是各自進步,各自發展,長時間都處在比較穩固的發展氛圍中,所以缺少競逐思想和動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來臨,即使推動了世界經濟的進步,但是也拉開了各個國家的經濟距離,不同程度上加強了國家之間的競逐,沖破了以往穩固的經濟格局。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想在經濟全球化中比別的國家超越,進而就會不斷的從思想和行為上充實和完善自己。所以,經濟全球化的出現,有利于激發我國國民的競逐激情,進而在面臨競逐環境時,不斷促進自身的思想發展,以在猛烈的競逐環境中占得立錐之地。
第一,經濟全球化嚴重的抨擊了我國以往的價值觀念。中國是一個具有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本身存有著繼承多樣的傳統價值觀,經濟全球化的來臨,使我國對外打開國門,走向世界,增強了不同文化和價值觀之間的互動與交融。此時,一些國家有目的性的把自身的價值觀念強加入到其他國家,進而使得不同錯誤的社會思想融入到我國,不斷的影響著我國的傳統價值觀。一些意志力薄弱的人就會受到一些不良的社會價值觀念影響,盲從的崇尚西方社會迂腐的生活形式,動搖對社會主義的思想理念,堅持以自我為重心、錢財至高的價值觀。社會就出現了迂腐等不良風氣,嚴重的阻礙了我國的社會主義的創建,更不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所以,經濟全球化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隨著其他國家文化滲入的增強,嚴重的抨擊了我國傳統價值觀,這也是我們在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同時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第二,經濟全球化削弱了國家和民族信念。經濟全球化沖破了以前單調的社會發展形勢,把各個國家密切的連接在一起,使世界逐步走向一個整體。這就會使傳統的國家職責變得淡化,國家邊界意識變的籠統。民族信念在不斷的被削弱。在加上西方文化的不斷滲入,造成我國民眾不斷追求西方文化,忽略本國文化,甚至對本民族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產生了民族認同危機。所以,我們必須要清楚的知道經濟全球化給我國人民的國家和民族信念產生不好的影響,應不斷的促進思想政治教育來提升政治教育革新對策。
思想政治教育的以往教育內容劃分為思想品德教育、政治理論教育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但是對著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傳統價值觀念和主導思想方式帶來的抨擊,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需要不斷革新,才能跟隨著社會發展的腳步,發揮其真正的作用。重視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以此來激發人們的觀念,使人們清晰的認識到全球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劣勢,激發人民的民族榮譽感,提升人民的愛國情感,以更好的迎候經濟全球化的考驗。
能否有效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成功的應對經濟全球化的考驗,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方法。而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發現也必須要轉變以往的單調方式,不斷的革新思政教育方法。第一,要由要求式教育轉變為滲入式教育,以往的教育方法是淡出的要求學生掌握思政知識,無法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致,大大的降低思政教育效果。而滲入式教育則是使思政教育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使人們生活在思政教育的氛圍中,在無形中達到了思政教育的宗旨。第二,由重視基本知識轉化為重視實踐。在以前的教育中,更重視基本知識的掌握,而忽略了社會實踐。我們應充分的認識到社會實踐的巨大作用,使人們在掌握思想政治知識的同時,多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人們更容易理解和反省思政知識。第三,注重互聯網技術。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必須要充分合理的使用互聯網技術,為思政教育提供新的途徑,通過創建相關的網頁和系統進行思政教育,增強網絡道德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