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偉
(四川省西昌市西昌學院,四川 西昌 615013)
滑坡問題受到很多方面因素影響,其主要出現于雨季。軟硬相間的巖層,因為差異風化,堅硬巖體的突出,結構面切割,堅硬的巖體便會出現崩塌以及落石問題。地質結構發育讓完整的巖石分割為很多割裂體,而割裂體由于誘發因素失穩崩場,所以構造愈發育,其巖體破碎更加嚴重,非常容易出現崩塌與落石。另外人為因素影響是坡腳開挖、應力場的改變,這樣使得坡體中積存彈性應變能得到釋放導致應力的重新分布,進而巖體出現卸荷裂隙,原本的裂隙也會擴展以及張開,被切割巖體,很可能因為失穩導致崩塌滑坡問題。
泥石流主要由于洪水、暴雨把內含沙石并且土質松軟的山體通過飽和稀釋而形成的一種洪流,其流量、體積以及面積是非常大的,典型泥石流問題是由懸浮的粗大性固體碎屑物且富含黏土與粉砂的一種粘稠泥漿構成。一定地形條件之下,非常多水體浸透山坡以及溝床當中固體的堆積物,導致穩定性下降,水含量豐富的固體堆積物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運動,便導致泥石流問題。泥石流的流速較快、具有突發性,其流量非常大,破壞力極強。泥石流問題經常會使公路鐵路之類的交通設施以及村鎮被沖毀,其造成的損失是非常嚴重的。
崩塌主要指的是陸地土體以及巖體由于重力作用,出現了向下的崩落問題,依照崩塌地質構成主要分成土崩與巖崩。崩塌問題會受到地貌地形,巖性與地質結構等方面的影響,且崩塌絕大多數是出現于斜度較大的懸崖以及斜坡之上,通常崩塌問題是出現于坡度超過50°斜坡,隨著坡度的提升崩塌問題也更易發生。其次,崩塌問題還會遭受其余因素影響[1]。人們現今的不規范工程建設以及地震問題同樣會對山體平衡造成影響進而造成崩塌問題。依照崩塌的落體體積崩塌問題主要分成小型、中型以及大型。
1.對水的治理
邊坡變形和水之間存在緊密聯系,屬于導致滑坡問題的一項重要因素,構建健全的排水系統,減弱水危害,屬于治理邊坡失穩問題的有效手段。在整治規劃中,需要依照治水為主,支擋輔助的要求,要從水上入手,對于有幾率發展的滑坡體,在超過邊界5米的區段安裝盲溝與環形截水溝,對于滑坡區之中要加強對自然溝谷的運用,將其設為樹枝型排水系統,還可以修建盲洞,以及設立水平孔群與垂直孔群,在滑坡體上栽種草皮,對于滑坡的上游沖刷區域建設丁型壩,使水流的流向改變,在滑坡的前邊進行拋石操作,采取粘土之類材料對滑坡體裂縫進行填補,加強以上方法的綜合化利用將地表水引開,使地下水下降,增強土體的強度。
2.減荷反壓
此種手段在滑坡治理之中有著廣泛運用。減荷主要目的是減少坡體下滑力,實施措施就是削去一些滑坡體的后緣巖土體,還可以降低斜陡坡坡度。然而僅僅減荷常常無法有效阻滑,我們應當加強減荷和反壓的綜合運用,把所削掉土石放置到滑坡體或者斜坡體前側阻滑位置,這樣不僅能夠減少下滑力,而且還具有提升抗滑力的作用,此種方法對于推動型滑坡治理來說能夠收獲較好的效果。
3.支擋工程
支擋工程屬于優化斜坡力學平衡,增強斜坡抗滑力的有效方法,其中主要包含錨桿、抗滑樁以及擋墻。①抗滑擋墻處于滑體前側位置,能夠利用自身質量對滑體下滑力進行支擋,并且和排水系統結合應用。在修建擋墻的時候必須將擋墻基礎放到最低滑動面下部的穩定地層之中,且墻體內部需要有泄水孔的預留,且和墻后盲溝相連接。②抗滑樁主要用來對滑體下滑力進行支擋,使其固定到滑床樁體,通常集中設置于滑坡前側位置,并且樁身整體的1/3左右要埋置到滑動面下部穩定層內。③錨桿屬于一種治理巖質斜坡崩塌與滑坡的科學方法,借助施加于錨桿上的預應力,能夠提升滑動面法向應力,從而提升抗滑力,使得剪應力分布得到改良。
治理泥石流問題就是針對泥石流形成,流通與堆積地區。運用針對性治理方法(比如:引渡、排導、支護、攔擋、引水與蓄水,進而對泥石流問題進行有效控制。治理泥石流一般針對泥石流的規模較大、不頻繁發生、固體松散物質的補給與水動力較為集中、所保護對象較為關鍵、防治要求較高、一次性處理等狀況。開展泥石流治理工作的時候,還需要結合其余的有效方法,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收獲最大化效益。其中主要包含排導、治土與治水之類方法。
1.以治水為主
借助截水、引水以及蓄水對地表洪水的徑流進行控制。減弱水動力,實現水土分離,加強山坡的穩定性。然后以排導與攔擋進行輔助加強土體穩定性,這種方法適合應用到水力型泥石流當中。
2.以治土為主
借助支護與攔擋措施,對泥石流的同體物質進行攔截。減少滑坡與崩塌問題,并且用截水與排導等方法加以輔助。此方法適合應用到土力崩塌滑坡問題之中。
3.以排導為主
借助渡槽與排洪道之類措施,實現泥石流排泄,降低泥石流影響。
綜合性方法
實際在治理泥石流問題的時候,對于溝道與坡面,上游與下游都應當統籌考慮。通常溝谷的上游應當是治水為主,溝道中游治土為主,溝道下游是排導為主。
針對中小型的崩塌來說,能夠通過修建攔截以及遮擋建筑進行防治,遮擋建筑存在明洞與棚洞。針對特殊地面而言,依照實際狀況加強坡面支撐防護與灌溉加固。依靠建設地表排水裝置,把降雨形成的徑流都引到坡外。對坡體滑坡進行消減的時候,降低上端荷載,增強滑坡體和危巖的穩定性。而針對危險性較強,規模不大的巖體就能夠采取爆破與手工措施來處理,進而從根源上避免危害問題更為嚴重。
地質災害治理工作屬于環境地質中的核心內容,而為了對國家與人民財產生命安全進行保護,需要注重地質災害治理,完善防治方案,增強地質災害防治水平,確保人們財產生命安全,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