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存良
(焦作市職業技術學校,河南 焦作 454000)
色彩教學作為中職學校開展的基礎課程,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對色彩及對色彩所蘊含的美的認識發現的能力。這就需要在中職色彩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內容。一是,在理論學習中提升對色彩教學的認知度。美術色彩教學離不開理論學習,色彩理論對于學生理解色彩教學、理解色彩在藝術設計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在色彩理論教學中,要著重加強學生對于色彩、色彩教學的認識,讓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一個色彩教學的整體概念,強化色彩教學認識度。二是要正確認識設計色彩,完善學生色彩設計理念。眾所周知,中職學生對色彩的運用和理解能力較差,固有的色彩觀念根深蒂固,難以接受和理解新的色彩理論。因此,教師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為學生講解或舉例說明色彩的新理念,并不斷尋求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于色彩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理解,從而讓學生在不斷地認知中完善色彩設計的全新理念。
色彩學首先是一門科學,同時又是繪畫的基礎。既然是科學就有其規律可循,既然是繪畫的基礎就應較全面的認識、理解、并靈活運用它。學生入學前對色彩的認識不夠系統和全面。首先應進行色彩常識、色彩理論學說、各國對色彩研究成果等方面的講解與介紹,讓學生對色彩有一個全面和系統的了解與認識,為色彩的實踐打好色彩理論基礎。課堂上教師講解理論課,學生對于色彩理論知識的學習通常覺得說教味濃,容易枯澡乏味,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通過老師利用多媒體課堂教學圖文并茂的講解,比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效果比較好。理論教學正是要利用好這種心理,設計好理論內容與相關圖畫的配置,色彩理論教學中大量圖片的展示與說明,能加深學生對色彩理論理解,作品風格的豐富多彩使之產生愉悅領略其中的趣味,感受作品的魅力,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探究心理,易于學生接受。
(1)分布示范法,將色彩寫生的整個過程演示給學生,從構圖起稿――勾小色稿――確定色彩大關系――局部深入刻畫――調整各局部間的色彩關系――整體作品完成。教學過程中可把作品形成的每個步驟展現給學生,給學生提供直觀感受的環境,使學生逐步掌握、運用色彩表現物象的客觀規律。(2)階段教學法,將教學過程分成若干階段,在每個階段結束時利用講評、討論、修改等方法,找出本階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這樣不但使學生掌握了比較扎實有效的繪畫技巧,而且繪畫質量也得到較大提高,有助于良好學風的養成。(3)演示教學法。首先把色彩寫生的內容演示給學生,根據學生對色彩寫生的理解,掌握色彩寫生的技巧后,針對學生在色彩寫生過程中出現的色彩原理、技巧表現等問題,通過教師指導、改正、提高的過程,使學生寫生練習經歷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提高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興趣。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教師在備課、授課及訓練指導評價等環節中,要不斷鼓勵和肯定學生的個性化創作,給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審美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和發展,在美術作品中充分體現自己獨特的個性。
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完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對于色彩知識的理解,色彩作品鑒賞不僅使視覺滿足,更在于美術作品都是通過點、線、面、色彩、空間、肌理等形式組成,畫面上的節奏感、韻律感會對人的視覺產生影響,進而使人產生聯想。鑒賞美術作品時不管是那些賞心悅目的寫實作品,還是現代派藝術家的抽象作品,都會使學生獲得一種賞析、認知與借鑒,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創造能力。美術鑒賞主要是通過多媒體美術鑒賞課教學、美展作品觀摩、色彩教學評價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使學生感受色彩的魅力,提高學生對色彩與作品的鑒賞能力。
素描畫是運用線條、明暗、塊面塑造形體:色彩畫是運用色彩塑造形象、表現空間。為使學生了解明暗調子中的色彩成分,可將物體畫成剖面圖圓形在圓周上分段標出明暗調子的部位,在圓的左上或右上確定一個光源,物體受光情況可由光線到物體表面所成的角度不同來表示。要讓學生明確物體不同部分與光線所成的角度不同,它的色彩成分也不同。明暗交界線,光線照不到,環境色影響幾乎是零。所以,它的色彩是固有色加深:暗面,已經有少量環境色的影響,它的色彩是固有色加深和環境色;反光面,是環境色的反射;投影,是投影著落面固有色加深和少量的環境色。這樣進行圖示分析,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物體色彩關系的理性認識。
寫生是美術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學生在接受色彩理論知識后運用于實踐的重要途徑。在寫生訓練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寫生中人細細品味色彩運用的規律和手法,指導學生感受色彩、應用色彩。要鼓勵學生激情創作,引導學生大膽采用抽象、寫實、夸張、象征、變色、反色等藝術手法,將自己的情感充分融入作品。靜物畫一般以描繪室內的物體為主,作畫時通常把生活中常見的器皿、花卉、植物、水果、蔬菜、用具、書籍等放在一個水平的臺面上畫。表現形式可以是水粉、水彩,也可以表現為油域等,靜物畫寫生練習要有明確要求,通過對靜物的描繪,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觀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