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娟
(遼寧省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西江中學,遼寧 本溪 117000)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需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打破沉悶的課堂,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教師要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班級整體的學習成績。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最初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學生成為一個高素質的人才。如果學校只單純的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課程,不注重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那么學生很容易出現違背社會規范的行為,甚至會觸碰到法律,成為一個道德缺失的人。因此,在初中教學中,學校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文化知識,還要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法治教學。在初中道德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小組之間共同討論和研究,分析一些典型的案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還要充分的了解學生,對學生不明白的問題統一講解,提高整個班級的成績。
結合當前學生的實際情況,要在教學中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制定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例如,傳統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課程主要以教材為主,這樣學生的思維受限,接觸的知識較少,新的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課本內容播放教學案例,不僅拓寬學生的視野,還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此外,教師和學生之間經常溝通互動,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后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提出意見和建議,真正的做到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學校要重視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允許其它學科占用道德與法治課程,提高道德與法治分數的比例,使學生和教師對這門學科更加重視。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中,教師可以經常使用案例教學法,這種將生活中的案例與道德法治課程相結合的方法更加符合當前的教學,書本的理論比較枯燥乏味,很多學生對書本知識缺乏興趣,教師用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還取代了原本書中枯燥的理論,不論是教學內容或教學形式都更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切近實際生活的真實案例易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代入感,加深對該課程學習印象,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在學習《樹立法治觀念》該課程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多媒體,播放大學生犯罪的經典案例,“馬加爵慘案”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讓學生思考主人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犯罪的,主人公犯罪的動機是什么,使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觀看完視頻之后,教師鼓勵學生踴躍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給予點評。在這個教學中,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還明白了文化知識與道德法治的重要性,兩者缺一不可。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辯論法教學,這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和得出的結論都不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是由不同的案例組成,教師在講解案例時,不同的學生對案例的看法不同,有的學生甚至會出現與結論相反的觀點。教師可以利用這種情況讓學生們自由組合,就自己的觀點展開辯論,并且說出自己觀點的理論依據,同時還要對反方觀點給予反駁。在學生辯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的參與,必要時給學生正確的點評,對辯論賽中表現出色的學生給予贊揚,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更加有信心。教師通過辯論法教學徹底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用創新的方式使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使全體同學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最終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教學效果的提升。
教師為了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可以將情境教學模式引入課堂,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沉悶,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反腐斗爭屬于當今社會的主流,教師可以給學生創建一定的情景模仿落馬官員的審訊過程,找幾個同學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等。在這個情景模擬的過程中,學生深刻的了解落馬官員所觸犯的法律,對這些法律條款記憶的扎實準確。與此同時,在情景模擬的過程中,學生清楚觸犯法律的后果,無形中提升了法律意識,樹立了正確的人身觀和價值觀。
互動式教學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突破和改進。經過大量的實踐證明,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課堂的氛圍更加活躍,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的整體成績,尤其是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模式可以使課堂生動有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最終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