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陶穎 周穎 楊寅
摘 要:信息爆炸時代,為學生干部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變革。信息技術改革要求高校學生特別是高校學生干部的信息素質同步發展。學生干部培養機制和管理制度不完善、學生干部自身素質不硬等問題逐漸暴露。因此,高度重視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干部培養機制及其創新,是十分必要且有重要積極意義的。
關鍵詞:信息化;高校學生干部;培養機制;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年,親切關懷青年,對青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青年工作思想。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了對青年一代的新期盼。
一、高校學生干部培養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目的動機不純,帶有功利色彩
據問卷調查數據顯示,54%的在校大學生擔任學生干部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能力,服務他人;但仍有31.91%的學生是為了廣交朋友,擴大社交圈;甚至存在4.26%的學生選擇擔任學生干部純粹為了被別人崇拜,滿足自我的虛榮心;2.13%的學生為了從中尋找評獎評優的捷徑。這說明學生干部任職動機上,主體是積極向上的,僅是自身服務精神的升華,但有少數帶有功利色彩,自身利益大于服務意識,將成為學生干部的機遇作為自己獲取利益的踏腳石。
(二)培養重點有側重,培養體制不完善
在對高校學生干部任職過程最大收獲的調查中,結果顯示,89.36%的學生干部認為自身交際圈擴大,82.98%的學生干部表示自己的組織能力得到了提升,表示思維能力得到加強與自我人格得到完善的分別占68.09%和59.57%。但認為完全浪費時間和精力的占12.77%。數據的差異說明了目前高校將學生干部培養的重點放在工作能力與思維能力的提高,對自信心培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學生創新與思想政治覺悟方面關注較少。不少高校僅將學生干部培養過程異化為一種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對學生干部基本素質的培養與關注。
(三)學生干部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平衡學習工作能力不足
隨著信息化時代對大學生綜合素質要求的日益提高,學生干部的學業任務和工作強度也逐漸加強,眾多學生干部規劃分配時間的能力不足,超過50%的學生干部無法良好地平衡工作、學習之間的關系,出現“重工作、輕學習”的現象,導致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專業知識儲備不足甚至掛科現象。僅有少數學生干部在服務學生的同時能兼顧學習,全面發展自身的基本能力,做到學習成績優秀且不落下學生干部工作。
(四)選拔機制不規范,考核機制不完善
問卷調查數據顯示,61.7%的學生認為應改革高校學生干部選拔任用機制,70.21%的學生認為應當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認為學生干部有責任心位居第一,應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占89.36%,有出色工作能力與有一定知識素養分別占85.11%和72.34%。而在高校中普遍采取的面試方式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出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品質,這直接影響學生干部日后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問卷數據顯示,浙江省內高校單純以工作效率或能力來衡量評價一個學生干部,忽視學生干部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等其他指標,導致高校學生干部隊伍朝著一個能力不均衡的方向發展,嚴重影響高校學生干部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高校學生干部培養機制創新途徑
(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養積極品質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互聯網+學生干部建設”的教育手段,依托校內黨校團校,浙江省新世界人才學院等線下思想教育活動以及以“青年大學習”為代表的線上教育,加強指導教師與學生干部之間的聯系,采取學生干部喜聞樂見的形式灌輸思想教育,激勵學生干部形成積極的品質,摒棄功利色彩,在學生工作中發揮青年實力以及朋輩教育的作用。結合當下熱點時政,定期開展學生干部交流會,邀請指導教師和優秀學生干部分享自身經歷,為新時代學生干部群體指出發展方向,從思想上順應時代發展。結合新媒體迅速發展的時代特征,利用網絡將傳達正確思想的學習資源分享給學生干部群體。通過一系列線上及線下的思想熏陶,使學生干部脫離狹隘的認知,將視野投放到更廣闊的平臺上去。
(二)轉變培養重點,完善培養體制
平衡學生干部工作能力培養與創新思維發展,加強培養機制的完善和落實?;诟咝W生工作的特點和當前學生干部的個性特征,制定科學的培養機制并逐年修訂完善落實,對學生干部的關注點從工作能力提升轉向環境適應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等。通過目標引導,依托科學系統的培訓引導學生干部充分了解所任職務的職責所在,學習管理技巧和處理問題的方法等,同時強調培訓的整體連貫性,真正落實“見”和“習”。學生干部在通過選拔后,應提前接受各方面的工作素養培訓,如文本的基本操作方法,新媒體工具的使用等,并在正式上崗后持續接受各種能力與技巧的培訓,使學生干部保持一種持續優秀與發展的狀態,真正成為學生群體中的佼佼者與領頭羊。
(三)強化時間管理,強調注重效率
在學生干部管理和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干部的時間管理能力,合理分配課余時間,平衡工作與學習、生活的關系。通過講座培訓、學生干部交流會等形式幫助學生干部提升時間管理能力,平衡好多種關系,進而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在日常學生工作中,普遍存在盲目傳承和機械化執行的現象,亦可通過講座、交流會、學習小組等形式交流工作經驗、技巧,培養學生干部講效率的能力。學生干部考核機制中始終缺失的是對學生干部群體的學習成績高要求,將成績納入選拔及考核機制可提高學生干部對自身成績的重視程度。除此之外,學生干部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可有助于其成績的兼顧。長此以往,成績與工作兼備可使學生干部群體更快發展成為精英群體,而非長期做成績與工作效率的單選題。
(四)規范選拔機制,建立激勵機制
在制定學生干部選拔標準過程中,要把有堅定的思想政治覺悟作為基礎,把是否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作為考量的第一要素,考察候選人出色的工作能力與人際交流能力,考察其是否具有表率作用。要將實戰演練貫穿考核過程,順應信息時代發展,將開展微信制作等具備信息化時代特征的技能納入選拔內容。除此之外,選拔小組成員應當由教師與學生共同組成,秉承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建立高校學生干部的激勵機制是為他們創建積極的制度環境,從而充分調動積極性。要綜合考評學生干部的工作實效及工作能力,同時采用以精神激勵為主輔以物質激勵的激勵機制,強化學生干部的工作熱情和服務意識。
當前正處于信息高速發展時期,對高校學生干部要求日益嚴格,除基本的工作能力外,信息操作處理也必不可少。但學生干部的管理和培養需要一個持續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應結合當前時代特征、高校管理模式和學生特點不斷摸索,逐步將高校學生干部培養成可靠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王耿華,郭旭陽,李俊豐,宋正凱.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干部培養面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7:48.
[2]郭影.淺談民辦高校學生干部培養的創新策略[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178-181.
[3]李寧,張一志.高校學生骨干隊伍建設創新機制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0):32-33.
[4]于春,倪丹梅,趙士海.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管理模式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1):214-214.
[5]李進.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自治模式思路探究[J].華章,2014(12).
[6]季天愚.“90后”大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創新路徑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7(22):85-86.
[7]陶茸,張廣林,呂軍芬.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創新性研究[J].科技風,2015(4):235-235.
基金項目:2018年浙江省新苗人才計劃項目成果: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探索學生干部培養機制的創新途徑(項目編號:2018R431025)
(作者單位:湖州師范學院求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