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忠
稅收籌劃是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一項內容,也是衡量一個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如何提高稅收籌劃的能力,切實領會和把握稅法,就要對企業稅收籌劃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采取有效的對策提高會計處理的規范性和合理性,規避稅法風險,這是稅收籌劃的根本,這樣才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有效的稅收籌劃必須規避稅法風險,其所作所為必須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稅收籌劃工作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正確運用稅收籌劃可有效地降低稅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稅收籌劃有利于企業增加可支配收入,有利于企業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有利于企業正確地進行投資、籌資和生產經營決策,以獲取最大化的稅收利益,有利于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減少或避免稅法風險。有利于社會中介機構發揮專業優勢,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在國家法律法規的框架內規避稅法風險,所以其本質不是偷稅漏稅和逃稅抗稅,而是納稅人在自發的納稅意識下預先作出的最合法合理規劃設計。所有的稅收籌劃都會體現在會計處理中,因此如何處理好企業會計處理與稅收籌劃這二者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通過對會計處理相關各個環節進行優化,在國家法律法規的框架內,按照企業會計準則進行會計處理,這樣才能夠保證稅收籌劃切實可行地開展。
其次對稅收籌劃工作要有科學的認識,這樣才能夠使工作更有明確的方向,在事務處理的過程中也才能更有針對性,從而提高企業稅收籌劃的效率。科學的認識稅收籌劃工作包括稅收籌劃的內涵、理念、方式等,對這些概念要進一步做好研究。
再次在稅收籌劃工作的處理上,要堅持經濟性原則,通過科學的稅收籌劃工作可以有效地指導企業的會計處理工作,做好二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關系,這才是稅收籌劃工作對企業發展的重要價值。
通過科學的對比和分析,準確把握二者的關系和相互影響的作用,分析二者之間的差異性的根本原因,圍繞國家頒布的減稅降費政策,結合新時代企業發展的新思想開展會計管理和稅收籌劃工作,從而將政策靈活地應用到工作過程中,科學地制定出稅收籌劃的應用方案,提高企業稅收籌劃的能力。
折舊和攤銷是企業應用稅收籌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稅收擋板“稅收擋板”的作用。做好折舊和攤銷方法的選擇是提高企業稅收籌劃能力的關鍵,因此企業要對這個環節給予高度重視。
企業的折舊和攤銷方式主要涉及的科目有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等,這些一般都在受益期或可使用年限內采用直線法分攤和折舊,也可運用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以及雙倍余額遞減法等進行折舊,作為成本費用要在納稅之前扣除。作為會計估計受益期、可使用年限及凈殘值確定,人為因素大,對企業的利潤影響較大。如果企業所處行業屬于傳統非制造業,采用直線法分攤或計提折舊是可行的。如果屬于資本技術密集型的重資產行業,如先進裝備制造業等,企業在應用稅收籌劃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加速折舊減少攤銷年限的方式,降低企業利潤,通過延期納稅,先行收回投資,減輕資金壓力,加快生產設備和產品的升級換代,反之企業就會因為生產設備陳舊,生產工藝落后,高耗能而影響產品的競爭力。
財稅〔2018〕54號《關于設備、器具扣除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企業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折舊。財稅〔2019〕66號《擴大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政策適用范圍的公告》,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已從六大行業擴大至全部制造業。這兩個文件為稅收籌劃拓展了空間,充滿了無限的想象。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存貨》的規定,存貨是指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持有的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或者為了出售仍然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或者將在生產過程中或提供勞務過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存貨計價方法的不同,會出現不同的期末存貨價值和銷售成本,導致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出現不同的結果,從而給企業所得稅造成重大影響。稅法規定企業各項存貨的發生和領用,按實際成本計算,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毛利率法等,且一旦選用某種計價方法,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改變。
在稅收籌劃應用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考慮通脹因素,結合市場行情變化趨勢,如市場行情波動較小時,企業應選擇加權平均法對存貨進行計價,可以避免銷售成本的大幅波動,保證企業經營成果平穩,減少企業資金安排難度。如市場行情走低,企業存貨計價應選擇先進先出法,增加銷售成本,減少期末存貨,從而減少企業所得稅,為企業節稅創利。
對于處在企業所得稅優惠期的企業,可選擇先進先出法作為存貨計價方法,減少當期材料領用分攤,增加當期利潤,這樣就能提高減免稅額,也意味著利潤越高,得到的免稅額也越大。反之如果處在征稅期,企業就應該選其他方法,從而降低利潤,盡可能延長納稅時間,延遲納稅,這是企業會計處理和稅收籌劃中應該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在計價的過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貨物銷售、期末庫存等方面的成本計算中,不同的計價方法所得出的成本核算結果不同,發揮的作用也不同,企業只有做好科學的選擇,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
企業所得稅法規定業務招待費的稅前扣除限額,是按照實際發生額的60%和當年營業收入5‰兩者孰低原則來確定的。稅前扣除限額的平衡點是業務招待費實際發生額60%=營業收入5‰,業務招待費/營業收入=0.83‰。當企業實際業務招待費小于營業收入銷售0.83‰時,60%的扣除限額不能完全使用,超過營業收入5‰的部分就要全部納稅調增。
單一公司可按以上測算,有效地利用營業收入來把控業務招待費的支出,為企業節稅創利。通過設立獨立的分支機構來提高扣除限額,比如將銷售部門分拆,單獨設立一個專業銷售公司,通過把產品銷售給銷售公司,再由銷售公司實現對外銷售,這樣就可以提高業務招待費的扣除限額。
同一控制人下的不同企業,有的企業業務招待費嚴重超支,有的支出寥寥無幾,這樣合理分配籌劃業務招待費的支出就顯得非常重要,業務招待費稅前列支與營業收入平衡點的運用就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稅收籌劃后以相同的業務招待費支出,一樣可以減輕稅負,為企業節稅創利。
財稅〔2019〕13號《關于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文,降低了小微企業的認定標準,加大了小微企業稅收優惠力度。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企業重組,拆分業務,資產剝離設立新公司,把企業資產總額控制在5000萬元以下,從業人員控制在300人以內,應納所得額控制在300萬元以下成為可能。這樣就能有效地降低企業稅負,在相同營業收入的情況下為企業創造更大的效益。
總之,企業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要做好會計處理和稅收籌劃的分析,切實領會和掌握稅法,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認真地進行會計處理,也就是說在國家法律法規的框架內規避了稅法風險,只有這樣稅收籌劃才會對企業效益的提升產生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