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揚海
(黃河科技學院,鄭州 450063)
近幾年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關乎學校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和國家振興。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精神理想的引領者,是高校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在大學生就業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指導作用,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輔導員對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指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校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關系到很多方面,如社會的穩定、進步和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目標的實現,以及畢業生自身的發展。因而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對于社會、高等學校以及畢業生自身都十分重要。
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是就業群體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做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使高校畢業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避免人才浪費,給社會穩定帶來不利影響。
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幫助和引導學生了解自身特長、崗位需求以及職業發展,明確當下最新的就業政策和就業形勢,以便端正學生就業態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崗位。
輔導員的身份和角色決定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占據先天優勢,輔導員是負責管理學生平時的生活、工作等多方面。輔導員與學生年齡差距不大,能夠充分了解學生,與學生交流時沒有有距離感,開展工作能夠事半功倍。輔導員通過與已畢業的學生聯系交流,與在讀的大學生分析現在的就業形勢,交流就業選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減少選擇工作時的盲目性。
就業指導與日常工作相互滲透能提高就業指導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如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容易走向刻板印象,會出現職業道德感薄弱、態度不端正等問題,輔導員在管理學生事務的同時,應該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就業觀念進行教育和指導,解決學生在擇業就業時遇上的難題,及時調整學生的心態,隨時使學生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來完善和提升自己。
導致就業難的原因主要有:①大學生培養模式存在教育與應用脫節現象,導致大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②畢業生人數近十年來突飛猛進,加劇了就業難的壓力;③高校部分學科存在畢業生人數供求關系不平衡的情況;④大學生的就業價值觀、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擇業產生影響;⑤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基層就業指導結合不緊密,就業指導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停留在簡單的信息傳遞、政策宣傳等方面;⑥就業指導工作中思政教育內容、方式老化,沒有很好地進行工作方式創新,對于就業指導工作部分高校沒能做到全程教育指導,尤其是就業價值觀的教育引導。
以“立德樹人”為指導,傳遞正能量,使大學生樹立符合當前國家發展需要的就業觀,新形勢下,需要做好以下工作:①以學生為中心,完善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思想的教育環節,提高就業指導教育質量。以大學生目前的就業意向特點為切入點,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引領。②加強對國家基層就業、創業政策的宣傳解讀,強化大學生服務基層的意識;要將基層就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國夢”充分結合,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抓手,做好鼓勵大學生基層就業工作。③樹立典型,以大學生身邊的人和事作為榜樣,以“近距離”傳遞正能量為方法,使大學生在情感上,逐漸消減對基層就業、創業的偏見。
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是一個明顯趨勢,大學生在校期間迷茫,消沉,整天沉迷網絡無所事事或者盲目瘋狂考證也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此時,輔導員的引導和幫助就顯得彌足珍貴。輔導員在指導大學生作職業規劃時首先要讓學生清楚用人單位的員工招聘需求及用人單位的階段發展需求和用人單位的戰略發展需求。做好職業測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水平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以此來給學生找工作提供一個標尺,增強畢業生在求職時對方向的掌控能力,為他們的求職之路增添信心,從而減輕就業壓力。
關注國家相關就業形勢與政策,及時收集信息,引導學生理性就業。高校應該共享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的社會化資源,學校應積極組織校園招聘會、就業指導講座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積極與本地的各級政府和企業進行溝通,尋找更多的用人單位,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職位選擇機會,從中選取最適合自己的職位。其次,學校可以創建學生就職網站,將學校找到的用人單位和相關職位詳細地公布在網站上,學生可以自主地進行選擇,利用互聯網的模式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就業。
通過心理咨詢指導就業,使畢業生克服焦慮不安、自卑、依賴、孤傲等消極心理因素,不斷調整自己,適應市場變化,保持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當前就業市場上社會人才超前消費,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的就業也日益困難。而我校的專科畢業生還普遍存在著想到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就職,期望值較高,大多不愿回生源地就業。還有一些畢業生有自卑心理,經受幾番挫折后對就業心灰意冷。這些都需要輔導員對癥下藥,幫助畢業生從心理困境中走出來,使畢業生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從容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