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中鵬
摘 ? 要:核電站接產試運行階段生產準備工作任務紛繁復雜,海陽核電借鑒美國同行生產準備管理有效經驗,在國內核電業內首次探索性策劃編制接產過渡計劃,為后續新/擴建核電項目接產試運行階段生產準備計劃管控提供實踐經驗。接產過渡計劃是核電站接產試運行階段采用的一體化生產準備計劃,從組織機構、人員準備、人員培訓、文件準備、物資準備、設施準備、里程碑、風險點和接口關系等角度全面細致梳理生產準備工作,理順各領域生產準備工作的邏輯關系,強化跨領域生產準備工作的邏輯掛接,識別生產準備工作的優先級,合理分配有限資源,從而有效確保了首個系統臨時運行移交至裝料前生產準備工作細致高效完成。
關鍵詞:生產準備 ?接產過渡計劃 ?管控模式
中圖分類號:F426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8(a)-0173-02
核電站接產試運行階段生產準備工作和所接收機組系統、設備的質量,不但直接影響機組和設備在核電站投產前幾年的安全穩定運行,而且也是影響核電站在全壽期內能否保持安全運行的關鍵因素。核電站在經過生產準備前期策劃階段和全面實施階段的實踐總結,結合接產試運行階段生產準備工作特點,有必要在接產運行階段適時對生產準備計劃管理體系和方法進行調整和優化。海陽核電在國內首次實踐探索出通過實施接產過渡計劃的管理模式及其配套跟蹤管控流程,形成了重點突出、覆蓋全面的計劃閉環管理體系,為核電站從生產準備向生產運行平穩過渡提供了有力保障。
1 ?核電站接產試運行階段生產準備工作特點
核電站接產試運行階段以接產為重點,在生產準備機構(移交接產辦)的統一協調下,生產線各部門共同確保設備、系統、廠房、文件移交的進度和質量,全面驗證技術、人員、程序準備工作質量,實現工程向生產的有序平穩過度。
核電站處于建安、調試、移交和運行疊加的階段,部分生產準備工作的協調難度增加,問題成因復雜,需要追溯到上游設計、施工、采購等方面。需要在編制計劃時考慮工程、調試、移交進度,參考上游計劃,并提出需求建議以便推動工作開展。
核電站機組冷試開始,主控室的操作權限由運行人員控制;機組裝料后,生產準備部門開始承擔核安全責任。核電站必須確保各項重大試驗順利進行以控制調試風險,生產運行人員全面介入調試活動過程,積極主動配合工程人員完成各項調試工作。
核電站試運行階段開始,生產準備逐步融入機組的生產管理機構中。該階段既有生產準備工作又有生產活動,需要策劃好生產準備和生產計劃體系及報告、會議的過渡和銜接,不斷完善監測指標,確保計劃跟蹤全面,進展匯報順暢,問題處理及時。
2 ?接產試運行階段生產準備計劃管理
接產過渡計劃是海陽核電在借鑒美國同行接產試運行階段生產準備計劃管理的有效經驗基礎上,在國內核電界首次探索性策劃并統一組織生產領域共同編制的一體化計劃。編制接產過渡計劃的主要目的是對生產準備各領域工作進行系統化詳細梳理,增強跨部門工作掛接,提升管控效率。
2.1 接產過渡計劃管理期望
制定具體的生產準備領域接產過渡計劃,作為生產各部門行動的路線圖。計劃必須以整合的形式編制,以確保各項工作的邏輯關系及各個部門的互動關系得到理解和有效管理。
整合核電站生產準備總體工作計劃、分領域工作計劃和年度計劃。對生產準備計劃進行資源配置(明確完成某項活動所需的小時數和人數),確保識別恰當的邏輯關系。這會幫助核電站預測接產試運行過程中生產準備工作可能發生的風險。
定期對接產過渡計劃及生產準備專項計劃進行聯合的管理審查,識別和解決存在的風險以及對各個部門的影響。
2.2 接產過渡計劃管理模型
接產過渡計劃是遵循項目管理模式運作,項目管理的特征是強大的計劃功能,接產過渡計劃建立相對全面、綜合的計劃模型,利用行之有效的計劃管理模式對項目的整個過程實施高效的指導、檢查和控制。
接產過渡計劃是以生產準備里程碑計劃和系統TOTO(臨時運行移交)計劃為上游輸入,從組織機構、人員準備、文件準備、物資準備、設施準備、性能指標、風險點分析和工作接口等方面梳理生產準備工作。編制接產過渡計劃一般采用倒排法,從每個里程碑倒排各項生產準備任務,從每個系統移交步驟及時間倒排移交接產任務,從而確定每項任務的啟動和結束時間、資源投入,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等。再根據總體資源情況和工作量、工作特點進行必要的調整。
2.3 接產過渡計劃的基本結構
生產領域接產過渡計劃由文字描述和一體化計劃兩部分組成。
接產過渡計劃文字部分包含組織機構、人員準備、文件準備、物資準備、設施準備、性能指標、里程碑、風險點分析和領域接口等章節,詳細描述資源投入(含預算、人工時等)、里程碑、邏輯關聯、關鍵路徑和風險點等主要內容。各生產領域文字部分等同于接產試運行階段分領域生產準備工作子大綱,通過文字部分對本領域在本階段生產準備工作的關鍵原則和內容進行深入詳細說明,內容務求全面深入覆蓋本領域工作。
接產過渡計劃一體化計劃部分主要包括生產領域里程碑/關鍵任務和生產領域移交接產準備工作相關兩大主體框架。計劃版采用模塊化整合形式編排,生產領域里程碑/關鍵任務相關7個領域共包括19個模塊,生產領域移交接產準備工作共包括90多個系統模塊。計劃版內容完全包括文字版主要內容,從組織機構、人員準備、人員培訓、文件準備、物資準備、設施準備和相關工作角度全面梳理。計劃版對計劃項目進行邏輯掛接、關鍵路徑識別和優先級安排。計劃版編排欄位包括任務編碼、任務名稱、前置任務、先決條件、人工時、開始/完成時間、責任部門、責任人、驗收標準和驗收部門等要素。計劃應用P6或者Project等先進計劃編制軟件對項目進行邏輯掛接,關鍵路徑識別和優先級安排。
2.4 接產過渡計劃跟蹤管控
核電站通過發布3個月滾動計劃對接產過渡計劃一體化計劃進行逐月分解跟蹤控制。將接產過渡月計劃每條項目加載到生產信息管理系統專業專項計劃模塊中,每條工作項目的負責人或者各相關部門生產準備計劃聯系人負責組織本月到期的接產過渡計劃項目的反饋,定期更新進展狀態并按期關閉或者調整。每月底對本月到期接產過渡計劃項目完成情況進行統計,生產準備計劃主管部門將此類計劃跟蹤數據在生產準備月度例會上予以通報。對于到期未完成項目和超過限制調整的情況進行分析和考核。各相關部門重點對各自領域的接產過渡計劃進行跟蹤和及時反饋,保證計劃的按時完成率。與接產過渡計劃配套補充的專項工作計劃由編制部門定期跟蹤、統計項目中各子項的進展情況。此類專項工作的總體進度關鍵節點應列入本部門級月度/年度綜合工作計劃中進行跟蹤。
2.5 接產過渡計劃管控面臨的挑戰
(1)現場突發設備問題,導致影響關鍵路徑進展。
(2)進度計劃本身不夠科學和周密。如對一些工作周期的預測,與實際需要相差很大,一些重要的作業或工藝過程在計劃中遺漏,工作的邏輯關系弄錯等。
(3)進度計劃安排太緊,緊急工作的比例太大,計劃的柔性太小,經不起一般偏離的沖擊。一般情況下,緊急工作數不宜超過工作總數的15%,不然進度計劃有效控制的概率很小。一項好的計劃是留有適當裕度的計劃。
(4)工程動員不足,缺乏足夠的資源保證。如施工機具不足,數量不足或性能不夠;人力不足,沒有足夠的素質好的技術工人。
(5)重大設計修改。如因工程量的增多,使有關工程的工作周期相應拉長;施工/制造技術條件的重大變更,超出了承包商/制造商的現有能力。
(6)制造商不能按期供貨。
3 ?關于后續項目接產試運行階段計劃管理的思考
3.1 精簡生產準備接產試運行階段計劃管理模型
接產試運行階段專項計劃類型繁多,還有各類會議行動項,督查辦管理要求和各類評估檢查意見項計劃是管理層思路的體現,是工作的有力推動工具。頂層設計很重要,以接產過渡計劃策劃及管理實踐為契機,著力推動統一的計劃編制及管控平臺,同精度細度管控,便于高效管理和節省成本。
3.2 適度提前接產過渡計劃的編制時間
生產部門經過海陽核電一期工程生產準備工作的鍛煉及接產過渡計劃編制及管控的實踐,已經具備了編制后續項目生產領域過渡計劃的技術能力和管理經驗。故建議在后續項目《生產準備大綱》發布(FCD+3個月)后,立即啟動生產準備各領域接產過渡計劃的編制工作。考慮可參考先期項目的編制經驗,計劃的編制工期規劃6個月(一期工程約8個月),計劃審查時間規劃2個月,并要求工程部門全面參與計劃審查,以保障計劃審查的全面有效準確。
3.3 加強計劃策劃及發布階段的評估
重視加強接產過渡計劃橫向和縱向審查, 每月編制的接產過渡三月滾動計劃需項目控制部門及工程部門的聯合審查后方可發布,建立生產準備相關部門與工程部門溝通協調機制, 確保上游輸入信息準確及制約因素提前識別管控。此外,設置接產過渡計劃年度審查升版機制。根據上游工程進展及制約條件的變化情況,接產過渡計劃每年12月前必須完成全面審查,在保證生產準備里程碑節點的前提下,逐年優化細化接產過渡計劃內容和邏輯,以實現計劃與實際進度良好匹配。
4 ?結語
本文在梳理研究海陽核電接產試運行階段接產過渡計劃策劃、編制及跟蹤等管理實踐基礎上,總結提煉接產過渡計劃管理期望、管理模型、基本結構、管控方式和面臨挑戰等內容,提出后續項目接產試運行階段計劃管理的思考和建議。但由于每個新/擴建核電站生產準備管理模式存在差異,本文更多的是基于海陽核電接產過渡計劃樣本分析和總結提煉,結合實際系統化提出了一系列計劃管理實踐和建議,希望能夠對后續新/建核電項目接產試運行階段生產準備計劃更高效的管控提供寶貴經驗和有效指導。
參考文獻
[1] 昝云龍.生產準備管理[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3.
[2] 連培生.核電站建設的項目管理[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7.
[3] 劉德成.項目管理方法在核電站生產準備過程中的應用[J].電力與能源,2009(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