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柳
摘 ? 要:對比高職兒科護理學教學中傳統(tǒng)教學與交互式—案例教學法對學生考核成績以及教學質(zhì)量的影響。納入本學院2018屆2個護理平行班96例護生,隨機分研究組(48例,采納交互式—案例教學)、對照組(48例,采納傳統(tǒng)教學),對比兩組考核成績、教學質(zhì)量評分。觀察組理論知識、技能操作考核成績、教學質(zhì)量評分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交互式—案例教學可顯著提高兒科護理專業(yè)學生教學成績,效果顯著,值得借鑒。
關鍵詞:交互式—案例教學 ?高職 ?兒科護理學教學 ?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G712;R47-4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8(a)-0190-02
目前,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臨床護理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突出表現(xiàn)為兒科護理工作中。傳統(tǒng)教學方法以老師授課為主,老師是課堂的主體,輔助板書、多媒體等教學方式,雖然教學方式比較系統(tǒng),但教學氛圍枯燥、乏味,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低下,臨床見習機會較少,學生無法將學校所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教學效果較差[1-2]。交互式—案例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在醫(yī)學院多個專業(yè)教學以及臨床實習帶教中均取得了顯著效果,對其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是當前臨床高度關注的內(nèi)容。鑒于此,本文納入本學院2018屆2個護理平行班96例護生,現(xiàn)將研究做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本學院2018屆2個護理平行班96例護生,隨機分研究組(48例)、對照組(48例)。研究組均為女性,年齡介于18~23歲,年齡均值為(20.54±1.98)歲。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介于19~23歲,年齡均值為(20.68±1.91)歲。兩組研究對象以上資料比較,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帶教老師為主體,嚴格遵循《兒科護理》教學大綱展開教學,教學時長為4周。
觀察組:(1)設置問題:帶教老師應提前做好課前準備,選擇兒科護理典型案例,設置相關討論問題,布置學習任務,并提供學習資料。(2)學習自學:學生提前做好課前預習,圍繞老師準備的典型案例,通過網(wǎng)絡教學資料以及教材等進行初步學習,擴寬自己知識面,啟發(fā)學生思維,對于存在疑問的地方,應記錄下來。(3)課堂討論:學生為課堂的主角,老師引導學生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積極討論,課堂中隨機選中一組學生,對自己小組討論的分析、結論、見解等進行講解,老師不直接給出答案,但進行針對性的啟發(fā)、引導,讓學生進一步講解、思考、討論,尋找出最佳的答案,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4)解決問題:在課堂通過學生與學生的討論,可解決部分問題。對于學生討論無法解決的問題,老師可圍繞整個教學要求進行梳理,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讓學生扮演護士、患者、患者家屬等,學會換位思考,了解患者以及家屬心理、情感等多方面的需求。(5)總結:在授課結束后,老師應對本次授課的難點、重點等進行總結、梳理。同時對表現(xiàn)優(yōu)異和不足的學生提出點評,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考核成績、教學質(zhì)量評分。
(1)考核成績:包括操作技巧以及理論知識兩部分,每項總分均為100分,以閉卷考試為主,理論知識考試時間為120min,分值高低與教學效果高低成正比。
(2)教學質(zhì)量評分:包括提高人文素質(zhì)、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溝通和表達能力、提高臨床思維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點記憶和運用、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教學方法滿意、提高信息檢索能力、教學設計合理,總分為100分,每一項10分,分值越高,教學質(zhì)量越高,教學方法越有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26.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考核成績、教學質(zhì)量評分),數(shù)據(jù)以(±S)表示,進行t檢驗,P<0.05,即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考核成績
觀察組操作技巧以及理論知識考核成績分別是(95.57±2.14)分、(94.47±3.85)分;對照組分別是(80.04±1.24)分、(81.01±0.85)分。觀察組操作技巧以及理論知識考核成績顯著比對照組高,P<0.05(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分別是15.3908,23.6521,P均<0.01)。
2.2 對比教學質(zhì)量評分
觀察組提高人文素質(zhì)、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溝通和表達能力、提高臨床思維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點記憶和運用、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教學方法滿意、提高信息檢索能力、教學設計合理評分分別是(9.52±0.31)分、(9.49±0.26)分、(9.58±0.24)分、(9.47±0.26)分、(9.55±0.31)分、(9.58±0.34)分、(9.58±0.44)分、(9.67±0.31)分、(9.64±0.28)分、(9.58±0.34)分。對照組提高人文素質(zhì)、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溝通和表達能力、提高臨床思維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點記憶和運用、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教學方法滿意、提高信息檢索能力、教學設計合理評分分別是(7.26±0.11)分、(7.34±0.14)分、(7.25±0.13)分、(7.28±0.12)分、(7.35±0.11)分、(7.31±0.14)分、(7.29±0.13)分、(7.25±0.13)分、(7.21±0.06)分、(7.26±0.04)分。教學質(zhì)量十維度評分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分別是47.6009,50.4430,59.1423,52.9856,46.3372,42.7719,34.5804,49.8766,58.7922,46.9510,P均<0.01)。
3 ?討論
兒科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課,傳統(tǒng)教學方法以老師提供知識、信息為主,老師進行注入式教學,學生學習興趣低下,這種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無法得到有效的發(fā)揮,教學質(zhì)量較差,現(xiàn)已無法滿足醫(yī)學教學的需求[3-4]。為滿足當前臨床兒科護理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改革護理教學方法是目前醫(yī)學院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研究表示:觀察組理論知識、技能操作考核成績、教學質(zhì)量評分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說明交互式—案例教學法可行性更高。現(xiàn)對交互式—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勢做出如下分析:交互式—案例教學法由交互式教學方法與案例教學法組成,其中交互式教學方法最早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朗和帕林薩”提出,目的是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該教學方法的重點在于學生之間交互,教學由學生以及教師共同完成,通過情景模擬等方法,有目的、有組織的進行互動、交流,進而增強教學效果[5-6]。案例教學法由老師對課堂的重點以及目標,選擇典型的案例,引導學生積極解決問題。交互式—案例教學法下學生在上課之前,通過網(wǎng)絡資源、文獻以及教材等方式提前預習,將自己的疑惑記錄下來,在課堂中與學生積極討論、互動,互相交換彼此思維,可解決部分問題;最后對于學生討論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則進行統(tǒng)一的梳理、指導,進一步明確課堂重點、難點,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交互式—案例教學法指導學生更加有效的運用所學的知識,切實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力、人文素質(zhì)、溝通表達能力等,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比較,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7]。
綜上所述,兒科護理教學中采納交互式—案例教學法,可顯著提高教學質(zhì)量以及學生學習成績,效果顯著,值得借鑒并將“交互式—案例教學法”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永梅,丁彩華,趙麗萍.交互式—案例教學法在高職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8, 36(14):85-86.
[2] 袁華,張萍,李閨臣,等.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在護理本科專業(yè)課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6, 13(10):762-765.
[3] 王鳳霞,王璋琳.“對分課堂”在本科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6,28(14):58-59.
[4] 鄒麗穎,王小新,范玲,等.案例分析結合討論式學習模式在產(chǎn)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評價[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 2016,44(8):99-100.
[5] 凌志安,張劍鋒,曾光,等.淺談智能移動終端交互式教學模式在急診醫(yī)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蛇志,2018, 30(2):219-221.
[6] 張華,高海霞,董銀鳳.移動PBL教學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8,33(9):77-80.
[7] 李向峰,張建,呂偉剛.中醫(yī)兒科學課堂案例結合啟發(fā)式教學法的應用[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7, 15(17):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