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輝
目前,獲得非標準審計意見的上市公司在全國上市公司中所占的比重一直處于很高的比例,特別是被ST的公司,獲得非標準審計意見的趨勢也在逐年增加。導致這種局面出現的原因有:①是在審計過程中,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為了規避風險和迎合客戶的需要,比較傾向于使用帶強調事項段的審計意見,這樣既保持了應有的謹慎性又不至于惹惱客戶,這樣既很好地規避了自身的風險又不至于失去客戶。上市公司被出具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審計意見主要情形有:上市公司連續出現巨額虧損的情況、無力償還到期債務、凈利潤不是靠日常經營所得、訴訟案件導致的或有事項、變現能力受大宗應收賬款的影響等。②是受ST類上市公司界定方法的影響。被ST的上市公司,是指被進行特別處理的公司,一般都是連續兩年處于虧損狀態,這些是由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較差和持續經營能力具有很大不確定性而引起的。
通常來講,上市公司在社會或業界內的資信要高于非上市公司,比較容易得到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的認可與信任,從而容易獲得資金上的支持。因此,上市公司在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操控下,經常會出現不顧公司獨立法人利益和其他股東利益,為母公司或兄弟公司進行擔保的情況。上市公司過多地關聯擔保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自身的財務風險。控股股東還會利用上市公司進行違規擔保,把經營風險轉移給上市公司,從而會給上市公司帶來財務風險,使上市公司陷入財務危機而不能自拔。這種事件在我國也是屢見不鮮的,像白云山和ST啤酒花等都是典型。特別是ST啤酒花,由于違規擔保致使公司虧損12.15億,給該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危機。
我國很多上市公司因為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經常存在著控股股東。由于控股股東處于強勢地位,經常利用自身的特權侵犯中小股東的利益,使中小股東的利益受到巨大的威脅。控股股東經常使用與關聯企業進行關聯交易的手段,占用上市公司的資金,從而使上市公司的資產遭受損失。在這種情形下,就會引起上市公司流動資金的缺乏,甚至會引起上市公司資金流的斷裂,給上市公司帶來巨大的災難,最終可能導致破產。
當前,上市公司違規對外披露擔保信息的現象時有發生。我國上市公司對外擔保披露一般存在以下問題:完全不披露對外擔保信息、選擇性披露對外擔保信息、滯后性披露對外擔保信息、遺漏性披露對外擔保信息、非持續性披露對外擔保信息和模糊性披露對外擔保信息等。上市公司違規披露對外擔保信息,必然有其內在原因:一是由于為了維護公司在投資者和債權人心目中的形象,上市公司如果披露不符合相關規定的信息,將會給公司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二是相關法律法規對違規披露信息的行為處罰較輕,不會給上市公司帶來實質性傷害。
通過研究發現很多上市公司獲得非標準審計意見的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違規進行對外擔保,引發了一系列的涉訴案件,致使公司資產相繼被多家法院查封以便用于償還對外擔保所形成的債務,同時大量資金被實際控制人和關聯方挪用致使公司流動資金出現嚴重不足的狀況而引起的。究其原因是上市公司治理機制存在缺陷,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董事會實質上成為了上市公司的表決機器,具體包括獨立董事沒有盡到監督職責,獨立董事成了董事會中的花瓶;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致使董事長權力過大,內部控制失效。上述情形在我國上市公司是一種很普遍存在。在上市公司董事會的構成中,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所占的比例成為衡量董事會是否真正具有獨立性的重要指標。一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所占的比例越高,對經理層的監督效果越好。在我國上市公司中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的比例過低,獨立董事更多的權力不夠強大,使獨立董事沒有對公司經理層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
監事會沒有盡到應有的監督職責,是由于上市公司的監事會在法律上意義上只有一定的監督權,對違反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董事會成員只有向股東會提議罷免董事的權力,而沒有直接罷免董事的權力,對董事會成員的制約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在現實中,公司的監事會成員大部分由公司的內部成員且職位在總經理之下的員工構成,獨立性相對缺乏。因此監事會對董事會和經理層的監督只是一種形式的監督,對董事會和經理層的監督和約束作用十分有限。
信息披露制度對證券市場不斷發展和完善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只有嚴格執行信息披露制度,才能發揮信息披露制度在保護中小股東利益中的作用。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利用法律缺陷,違規進行擔保信息披露。還有就是監管機構對違規披露的上市公司的懲罰力度過小。某些公司違規披露對外擔保信息,監管機構只是對違規披露公司的董事做出公開譴責,這些上市公司只是為此付出了榮譽代價,而沒有為此違規行為承擔任何經濟成本。
現代公司治理的首要任務是提高董事會的治理效率,讓董事會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董事會在上市公司內部是監督經理層的有力保障,只有董事會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一方面要從獨立董事產生方式上和比例上進行改進。一是獨立董事的任免由選舉委員會來決定,這就使獨立董事完全獨立于董事會的內部人員和經理層人員,保證獨立董事的獨立性;二是提高獨立董事的比例,使獨立董事的數量要遠遠超過董事會中公司內部董事的數量,這樣才有可能在表決權上占據優勢。另一方面是采取董事長和總經理(總裁)兩職相分離的狀態,這樣能有效防止董事長的權力過于集中,使董事會的監督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提高董事會的治理效率,能有效預防經理層向董事會隱瞞不利的消息可能性,降低經理層粉飾財務報表而又不被發覺的機率,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有效降低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可能性。
我國上市公司的監事會為上市公司內部監督機構,專門來監督董事會和經理層。長久以來,人們都認為上市公司的監事會一直未能真正進入監督的角色,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監督功能,基本上形同虛設。目前對上市公司監事會的改善應該以對監事會成員調整為主,以對現任監事進行技能培訓為輔。通過挑選那些具備專業技能、職業道德高尚和具有敬業精神的優秀人才擔任上市公司監事會的監事職務,不符合監事人員要求的人員一律予以調離或辭退,以此來提高監事會在上市公司中的威信,充分發揮監事會的監督作用。
目前我國對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像證監會和證交所的相關規定對上市公司的約束有限,執行者沒有嚴格執行,上市公司無視這些法規的存在,依然我行我素。相關監管部門應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進行更嚴格的規定。另外,要加大執法力度,有關部門要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監督體系,使擔保信息披露的法律效力得到整體提升。我國對于上市公司違規披露對外擔保信息進行的處罰較輕,對上市公司及其高管根本起不到震懾作用。相關部門應該加大懲罰力度,不能單單從榮譽上進行處罰,還要從經濟上對上市公司進行大額處罰,這樣才能對上市公司起到威懾作用。另外要把違規披露擔保信息的上市公司計入誠信檔案,公布上市公司的誠信排名,讓其聲名掃地。對違規披露擔保信息上市公司的高管禁止其再擔任其他上市公司的高管,并對其進行強烈的輿論譴責,必要時要追究違法者的刑事責任,使其身敗名裂,傾家蕩產,以對后來者起到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