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00)
研究背景
自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同世界上大多數發達工業國家一樣,正在面對嚴峻的老齡化趨勢,這個趨勢既是高水平的也是穩定的。在城市化建設如火如荼、老年人人口數量快速膨脹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我國養老事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與老齡化問題聯系最為緊密的非養老行業莫屬。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養兒防老”觀念在現實中受到不小的沖擊。現實中養老機構的數量雖然不斷增加,但目前的入住率卻并不算高,這樣的矛盾是因為大部分人更加傾向于與子女同住、以家庭為單位的養老生活,說明現實中對養老服務機構的需求是剛性的。
養老方式劃分為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等,社區養老能結合家庭、機構與政府的力量,是起步于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之后,迎合社會需求的新型養老方式。目前我國對養老社區的需求將只增不減,其中綜合性養老社區憑借專業的養老照顧、匹配齊全的適合老年人的公共設施和優美的居住環境等而成為熱潮。
1.保險公司資金充足,資金結構持續優化
投資養老社區的保險公司均為成規模、成氣候的保險公司,擁有龐大的保險資產。可以發現近幾年保險公司的資金結構在不斷優化,資金體量大,周期長的壽險保費收入與資金運用余額均持續大幅增長。同時投資養老社區需要大量起始資金,在拿地、建設基礎設施等方面需保險公司一氣呵成。統計顯示,壽險資金中約有48%是二十年以上的長期資金,25%為五年至二十年的中期資金,養老社區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投資回報周期。
2.保險公司在投資建設養老社區上的天然優勢
保險公司在投資建設養老社區上的天然優勢十分明顯。首先,在定價方面,保險公司可以根據保單來鎖定客戶,在客戶管理方面有數據優勢;其次,保險公司的壽險業務使其在醫療養老方面具有數據優勢,能獲得大量真實且有用的一手數據,在整合上下游醫療養老資源上有先天優勢;最后,保險公司有一定的客戶保有量,客戶對保險公司建立的養老社區有先入為主的觀點,客戶對保險系養老社區的信任度往往比較高,購買保險產品的客戶可能引流到保險系養老社區。
1.養老社區涉及廣,保險公司并非全能
養老社區是一條復雜而完整的產業鏈,包括醫療護理、康復、健康管理、文體活動、餐飲服務以及對老年人口的日常起居照顧。保險公司很難實現面面俱到,保險公司建設養老社區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也需要大量具有相關知識的人才。所以投資養老社區不僅是對保險公司資金實力的挑戰,也是對其資源整合能力的挑戰。
2.養老社區投入高而周期長,保險公司資金壓力大
養老社區建設需要投入大量初始資金,并且要有穩定的現金流,需要較長的周期才能開始盈利,這就要求保險公司具有強大的資金實力。養老社區需要至少十年的投資回報周期,保險公司一旦出現大量退保或集中給付的情況,或者養老社區產業鏈上一旦有大幅波動威脅到保險公司的資金流,將會影響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引發資金鏈斷裂等一系列問題。
1.養老社區關乎萬眾福祉,有巨大發展潛力
隨著我國跑步進入銀發時代,國家相繼出臺政策法規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讓廣大老年人享受到優質的養老服務。養老服務政策法規體系、行業質量標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將有力促進養老服務產品的供給能力,助推行業優化產品結構,為養老社區建設提供發展良好的市場環境,減輕惡性競爭帶來的競爭壓力。另外,政府將執行分類價格管理,把政府和市場的職責邊界更加清晰地劃分出來,有利于市場突破養老行業的瓶頸。
2.供需缺口大,養老社區仍在競爭的藍海地帶
相比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已有顯著提升,下一步是實現全面小康。我國居民收入在增加,消費能力和投資能力也在增加,人們開始注重生活質量和養老需求,對養老社區也不再因“養兒防老”的觀念而敬而遠之,生活水平提升也拉動了養老需求。
1.利率波動對保險資金的挑戰
養老社區需要保險公司投入大量起始資金,并且回報周期長,保險公司需要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以維持養老社區運轉。保險公司利潤主要來自死差、利差、費差,我國保險公司的利潤主要來自利差,自2014年起,我國進入利率下行周期,利率波動帶來利率風險,必將對保險公司盈利水平構成挑戰。壽險公司往往投資長期標的,近年來我國十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處于不斷波動當中并總體下行,原先的預定利率將對保險公司投資標的的選擇產生壓力。
2.養老社區迎來熱潮,保險公司面臨激烈競爭
養老社區作為朝陽行業,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不僅保險公司近水樓臺,其他行業企業也紛紛加入投資建設養老社區熱潮。目前我國涉足養老社區的地產公司就達到了80家。在資本為王的時代,保險公司縱然有著一些行業本身的天然優勢,也免不了要與市場上各行業資本競爭,市場份額的爭奪也成為保險公司投資養老社區的一大威脅。
目前國家對保險公司投資養老社區已經出臺了不少支持的法律法規,但大多停留在頂層設計層面,因此國家在制定法律法規時,應該從一些更具體的層面出發。對養老市場、保險公司投資養老社區的行為制定更為詳細規范的市場監管規則,優化養老社區的市場環境,為養老社區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平臺氛圍。而保險公司應該充分利用好目前已有的支持政策,與國家在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上多多交流,把握時代動向,并能將保險公司面臨的困境積極上達政府部門,爭取突破我國在醫療、投資、稅收優惠等政策上的壁壘,最大限度降低保險公司在投資養老社區時可能面臨的外部風險。
保險公司投資養老社區雖然具有大數據和專業方面的優勢,但是目前地產等行業也紛紛涉足養老社區,保險公司面臨激烈的競爭,因此保險公司應該找準定位,大多數保險系養老社區都定位高凈值人群,建議保險公司結合自身優勢與短板,建設定位與自身實力相匹配的養老社區。養老社區包含了地產、醫療、養老、物業等多方面需求,保險公司應該廣納賢才,吸取各行業的先進經驗,加強與養老產業鏈上各行業的合作,比如醫療、社區管理等。
在我國老年人口中,“養兒防老”的觀念還是占有相當大的分量,導致老年人更傾向于居家養老,即使能獲得更好的照顧也不愿意入住養老社區。保險公司在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也要在消費者中加大宣傳力度,養老社區在我國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對很多老年人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概念,多種宣傳方式結合,從多角度出發將養老社區的概念打入老年人的生活觀念。針對消費者,保險公司在保險產品的開發上,應該致力于實現保險產品與養老社區的科學對接,完善相關保險合同中存在爭議的問題,切實保障老年人在養老社區中應該享受到的權益,真正發揮保險的保障功能,樹立在消費者心中的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