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30)
目前,《會計法》在我國法律中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其是會計事務處理過程中的各經濟關系法律規范的統稱,也是我國會計人員合法合規開展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據。
《會計法》于1985年頒布。至今經歷了1999年修訂和1993年、2017年兩次修正,不僅有助于規范會計人員的行為,而且在保障會計相關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性,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加強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等多方面有積極作用。2016年以來,財政部根據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政府職能轉變、“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等要求,正式啟動第二次全面修訂我國的《會計法》。為深入了解《會計法》存在的問題,財政部組織了《會計法》問卷調查活動,在設計的調查問卷中,也對《會計法》是否應將財務會計報告按照企業和非企業的標準化來規范,這是基于當前正在進行的政府會計改革提出的,顯示了《會計法》修訂的全面性。
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快速變化,在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上,我國的《會計法》進行了第十二次的會議修改,2017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對《會計法》進行了第二次修正,而2019年10月21日財政部又發布了《會計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與現行的《會計法》相比,征求意見稿修訂39條,增加11條,刪除了2條,合并1條,將原先的7章52條修訂為6章60條。這是中國政府會計改革的重大理論創新。
會計執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如多頭管理、權力和責任不明確、執法不嚴等。《會計法》規定了財務、審計、稅務、保監證監以及中國人民銀行都可以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對企業的會計資料進行監督檢查。看似多個管理部門的共同監督加強了執法強度,但這導致各個執法機構的權利界限不明確。很多機構間的職責范圍不明確,并且難以在發生問題的前期進行良好的溝通和協調,因此,在某些情況下,所有部門都要對問題負責,而在某些情況下,所有部門又都不用負責。權利界限的不明確,可能會導致責任互相推諉,執法力度大打折扣。
中國經濟發展迅速的同時,也出現了會計行業一系列違法的現象,其數量多、數額巨大,即使是數百萬美元的違法行為也不少見,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健康發展和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會計法》規定對有此類違法行為的企業處罰金額在10萬元以下;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或直接責任人的處罰金額在5萬元以下。這些處罰可能遠遠不及違法企業通過非法行為取得的收益,并且有些條款的規定過于簡單,執法人員在執行時往往會依賴自己的主觀判斷,導致執法的靈活性大,無法維持公平嚴格的執法態度。
中國尚未建立獨立的會計立法機構,是通過國家財務部門制定會計行業行為準則,從而形成法律草案。雖然近幾年,《會計法》在不斷修訂與完善,但是如果將《會計法》與中國現行的其他法律進行比較,仍會發現明顯的缺陷,例如,與“刑法”相比,《會計法》中有些條款不夠明確,給違法企業以可乘之機。此外,《會計法》和其他法律的相關內容沒有聯系,也沒有相互匹配,可能會導致執法標準不同、執法規模不統一等。
《會計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對很多方面的問題都進行了修訂與完善,例如,與時俱進的電子核算、個人代理記賬問題、明確會計人員誠信、加大了違法處罰力度(特別是罰金的額度)、修訂處罰范圍等。《會計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與經濟環境的發展和社會相關問題緊密結合,下文將對《會計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的改進提出一點建議。
《會計法》第二十條規定,主要內容是財務會計報告應當依照本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按照經審計的會計賬簿記錄和有關資料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包括會計報表、附注以及財務報表,根據《會計法》的相關規定,在編制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或非企業機構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采用相同的標準和規定。
近年來,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經濟組織和新產業。因此,是否有可能為不同業務單位和非企業單位劃分其財務會計報告的組成部分。例如,上市公司除財務會計報告中的三大報表外,還應當按照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要求,提供主要會計數據、財務指標、主要債權人和主要股東的股權等基本信息,以滿足財務報告使用者的要求。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規定年度報告、中期報告、季度報告應在每個會計年度的確定時間范圍內予以編制和披露。中國《會計法》明確規定了財政年度從公歷1月1日開始到12月31日結束。這導致會計師事務所在年底到次年的4月30日間有大量的工作,同時財務人員壓力也非常大。近年來,會計師事務所和其他機構的處罰數量一直在增加,筆者認為年度報告中的業務過于集中,使項目團隊難于安排時間和人力是不容忽視的原因之一。
此外,某些行業受季節或其他因素的影響有特殊的經營周期,如果不考慮現實需要,一味強調1月1日至12月31日為會計年度,不僅會影響會計科目的準確性,使財務信息不具有可比性和相關性,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的決定。從理論上講,只要是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如何選擇會計期間的起止日都有可操作性。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采用了其他會計期間,例如,日本、英國、丹麥等將會計期間確立為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會計法》規定,注冊會計師依照法律法規進行審計的單位應當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等相關會計信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注冊會計師及其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不實或不正當的審計報告。財務部門有權監督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的程序和內容。同時規定財政、審計、稅務、證監保監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要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監督檢查有關單位的會計信息。上述規定明確了在財務報表審計的過程中,會計、審計責任的相關要求。該規定還明確了財務部門有權監督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的程序和內容,但未明確通過何種渠道監督。此外,如果被審計單位未能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隱瞞重要的審計證據,《會計法》也沒有明確主要責任人應承擔什么責任,監督部門是否也應承擔部分責任。
《會計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體現了會計法律體系完善的必然要求,促進了我國會計制度的規范性,有利于企業的健康、蓬勃發展,同時,它對我國大多數會計從業人員具有指導作用,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會計法》的實際應用仍存在諸多問題,必須通過不斷的修訂和完善來解決。同時,在《會計法》修訂與完善的過程中,應當要注意我國企業的客觀需求及與其他法律的協調關系、與國際《會計法》的統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