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廣安 638000)
高校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首先要以學生為導向,在堅持以服務行業為宗旨的同時,還要能適應旅游行業在現代飛速發展的狀況來加大改革的力度。基于社會旅游專業技能人才的實際需求,高校在對人才培養的時候,應該充分了解行業需求,全面提升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團隊的素質,充分體現出專業特色,為更好地服務旅游行業,不斷進行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首先,旅游人才素質不高。目前,在不少旅游行業中的工作人員來自高校剛畢業的學生,以及較多無學歷的社會人士。因此,就導致了旅游從業者素質較低、實踐經驗不充足等問題,從而也導致了高層管理人才稀缺的問題。其次,旅游人才流失量較大。人才流失的問題,在不少行業中均有體現,而旅游行業是一個看起來比較好,實際做起來又非常辛苦的行業。人才流失已經成為諸多旅游企業重點關注的問題,其中酒店服務和導游這兩個崗位尤為嚴重。最后,旅游人才專業技能不理想。在旅游行業中,大多數的旅游從業者是半路出家,這些人基本上沒有受到過專業的教育和培訓。從整體狀況看,旅游行業中接受過高質量教育且擁有旅游專業技能型的人才并不多。
旅游行業隨著社會的發展,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關注,人們對旅游的消費需求也逐漸增加。因此,旅游企業對旅游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為了迎合旅游行業的迅速發展,高校為培養旅游人才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但由于對旅游人才培養的認識并不充分,加上經驗不足,導致在教學中缺乏旅游行業特色的教學方式。
高校對旅游人才的培養教學中,大多數采用的是理論性的課堂教學模式。在這樣環境下學習的學生缺乏交流,枯燥的學習內容也讓學生逐漸失去了對學習的熱情,從而導致學生服務意識差。潛意識里認為只要擁有充足的理論知識就可以應對所有的行業要求。另外,隨著全球經濟文化的發展,旅游行業對旅游人才的要求也逐漸增高。缺乏就業能力的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有效地開展工作。
傳統的旅游人才培養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雖然教授的理論知識模塊比較充足,但卻無法適應目前旅游行業的市場需求,這種教學模式針對性有限,對學生的技能和專業化的教學比較缺乏。因此,不少學生在求職中會讓招聘者覺得缺乏實踐經驗,從而也就導致了學生畢業后就業率低的情況。
旅游管理專業對課程體系的構建,可建議將課程設計為不同的部分。例如,可分為必修、選修和實踐三個部分,如此可將旅游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有效地結合到一起。其中,選修課的設定,也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同時也是對學生旅游管理專業的一個延伸。選修課的設定可包括經濟、外語、地理等。
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豐富其教學模式,增加具有旅游特色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熱情有著良好的提高。例如,在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可適當增加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多多開展與課程相關的比賽活動,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力。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以及互聯網的培訓,讓學生真實且更加接近旅游行業,能有效提高學生旅游管理專業技能,以及對旅游管理專業的興趣。
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出旅游行業所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所以在培養旅游人才時應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力爭培養出全能型的旅游人才。
確定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時,應有效結合旅游專業的特色以及學校各方面的資源,將旅游人才培養的任務做到精益求精,不僅要培養出高素質技能型的旅游專業人才,還要培養出全方面旅游管理型的人才,為旅游行業更輝煌的發展做出努力。
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加強學校和企業的合作,不僅可讓學生參與實際的工作環境,還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我的專業能力以及就業能力。校企合作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通過真實的崗位體驗得到有效鍛煉,在實踐中獲得足夠經驗,同時也能加速學生的成長。學生在崗位實踐中,學校應時時關注學生的動態,并合理地指導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從而培養出旅游管理應用型人才。
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是需要有睿智的腦力以及充足的體力的。他們在工作中需要應付各種問題,像是客戶由于性格和語言的差異而引起的問題,這時旅游管理工作者需要有充分的工作經驗以及強大的腦力,才能妥善處理遇到的問題。而導游崗位則需要有充足的體力帶領游客觀賞景點。所以,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以及從各方面適應旅游工作中的需求,高校在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應科學地安排學生進入實際的崗位實踐,以此來鍛煉學生。只有通過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旅游管理專業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
總而言之,作為我國經濟發展主要支柱的旅游行業,對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但目前不少高校對旅游人才的培養還有所欠缺。因此,對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養的改革就顯得尤為重要。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需先認清該行業的發展現狀,根據社會實際需求,明確培養目標,科學培養,加強崗位實踐以及校企合作,努力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高技能型旅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