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關鍵詞:企業風險 數字化時代 風險生態思維
在數字化時代,企業生態組織體系愈加復雜、多變。企業需要完全駕馭種種顛覆性力量并將其轉化為企業價值,需要對企業數字化體系各個環節、層面綜合考慮,既要重塑企業組織的生態系統,變革商業模式并跨越傳統行業思維,還需能夠識別在數字化企業時代產生風險的全新動因、并制定應對策略。
對于當今企業來說,最危險的莫過于行動不夠迅速或無動于衷。為了識別隱藏在風險背后的機會,企業需要了解顛覆性力量能夠對其價值鏈的不同部分造成怎樣的影響。
本文所指企業風險,指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的影響。企業風險一般可分為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法律風險等;也可以能否為企業帶來盈利等機會為標志,將風險分為純粹風險(只有帶來損失一種可能性)和機會風險(帶來損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
數字化時代,信任是價值創造的基石。數字化風險思維不僅在于發現威脅,更在于發現機會、并自信地接受其不穩定性。
數字化時代,企業風險仍舊呈現出其規律性,其風險初始信息在企業戰略、財金、市場、運營以及政治法律等各個層面普遍存在。具體是:
(一)企業戰略層面
數字化時代,企業面臨的競爭主要是數字化、智能化比較先進的企業的基于先進技術的低成本降維攻擊,而不再是勞動密集、商務模式的平層攻擊,這對企業來說是最大的風險。該類信息來自:國內外宏觀經濟政策以及經濟運行情況、本行業狀況、國家產業政策、科技創新、產品或服務、主要客戶、供應商及競爭對手,企業發展戰略、經營戰略等。
(二)財務金融層面
現在企業之間的金融業務往來交互非常密切也非常復雜,投資、持股、財務往來、資金拆借等,一旦有主要股東的撤資,立刻就會讓企業在金融市場上面臨風聲鶴唳的局面。一旦企業的債券違約,立刻會對一個公司的產業鏈上下游引發風險波動。所以數字化時代,給企業帶來了便利,也帶了快速受到關聯企業影響的風險。該類信息來自:負債、或有負債、負債率、償債能力,現金流、應收賬項比重、資金周轉率,存貨比重,制造成本和管三項費用及其比重,盈利能力等以及與本企業相關的行業會計政策、會計估算、與國際會計制度的差異與調節(如退休金、遞延稅項等)等信息。
(三)市場渠道層面
企業應廣泛收集國內外企業忽視市場風險、缺乏應對措施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案例。該類信息來自: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及供需變化,物能資源等物資供應的充足性、穩定性和價格變化,稅收政策以及潛在競爭者、競爭者及其主要產品、替代品情況等。
(四)內部運營層面
企業應至少收集與本企業、本行業相關的該類信息來自:產品結構、新產品研發,新市場開發、營銷策略,企業組織效能、管理現狀、企業文化,質量、安全、環保、信息安全等業務流程或環節以及企業風險管理的現狀和能力等。
(五)政策法規層面
企業應廣泛收集國內外企業忽視法律法規風險、缺乏應對措施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案例,該類信息來自:國內外與本企業相關的政治、法律環境,員工道德操守,重大協議和有關貿易合同,重大法律糾紛案以及知識產權情況等。
(一)企業風險特征
數字化時代,企業最顯著的特征是數字生態。數字化條件下,企業應將風險管理融入戰略構思、執行和價值交付的完整價值鏈。數字化驅動的敏捷風險管理將幫助企業獲得對風險的深度洞察、靈活性和敏捷反應的能力。
數字化時代,企業風險傳導更快、甚至措手不及。數字化把許多相關利益者連接在一起,企業之間信息傳導的特別快,相互之間的信息傳導高度自動化。一家企業的風險波動,勢必傳導給相關利益者。

數字化時代,企業最大的“風險”莫過于在這個風險快速變化時行動遲緩或無所作為。如此,企業不僅更易經受現有、未來風險的威脅,還將失信于企業員工、客戶和利益相關方,最終被競爭者取代。
(二)企業風險應對策略
為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要求,企業應當具備數字風險思維能力。數字化帶來了大量創新價值的機會,同時也改變了企業風險動因。數字化使企業具備面對風險所需的靈活性和預見性的風險應對方法,駕馭新興技術和風險生態系統。企業應當以數字化為前提基礎,建立一套以風險文化和理念為指導,以端到端流程為抓手,以人才崗位、組織考核問責以及工具系統為支撐一整套的數字風險管控體系。通過數字風險管理創新價值,見附圖1。具體是:
數據數字化:萬物可數,數化萬物。數據不再是一種產品或流程的產物,而是企業在制定戰略決策中獲得風險信息從而獲得競爭優勢的數字資產。享有數字資產,企業需要注重數據的安全。數據聚合器、分析和自學習等技術正日益幫助企業構建全新的數字化結構基礎,使得與數據相關的活動得以開展。人們會盡可能使海量數據簡化,以可以信賴的預測性洞察支撐企業制定戰略決策。
構建數字生態系統:價值鏈層面多,造就了數字化風險復雜、關聯的本質。這意味著未來的風險管理,需考慮其所處的風險生態,企業、部門以及相關方專家應該共享風險數字信息,相互依存、協調對應,基于風險的方法和標準框架解決問題。
數字智能組合:新技術新產品,提升企業全新洞察的能力,機器自學習、人工智能或物聯網技術,為企業風險人士提供更多可用工具。該技術通過模擬場景開展預測分析、獲取洞察,從而在高級智能的基礎上進行規劃,開展假設檢驗并攔截問題,而不是被動地應對、抵御風險。
數字技能組合:為了適應數字化工具、結構和生態系統,企業需要擁有在更大范圍內的政治、財務和環境大趨勢有所洞察的專業人士。這些人員既要有軟技能,即能能動地影響企業風險文化,以改變企業的整體戰略洞察,又要精通數字技術、對數字敏感,保持對數字化工具持有懷疑態度,并持之以恒地與變革保持同步。
數字安全與業務協調發展:風險管理應有利于加快推進區域戰略,了解企業風險承受能力,有效管理與數字化相關的企業風險。
數字化為促進企業發展和創新帶來了大量機會的同時,也導致了相伴而來的特有風險。從中國企業數字化實踐來看,企業所面臨的最嚴重風險是數據治理或隱私問題以及網絡安全問題。識別數字化企業風險因子、構建企業風險治理計劃,滿足企業安全、數據治理和隱私等方面的監管要求,是企業的主體責任。
參考文獻
[1]《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2006年6月,國資發改革[2006]108號.
[2]《2019年數字信任洞察之中國報告》,2019年9月,普華永道.
[3]《數字相互依存的時代》,2019年6,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