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亞南
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設立為高技術人才和企業搭起了橋梁,為企業吸引優秀創新研究人才、推動關鍵領域的探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對很多企業而言,博士后研究工作是新鮮事物,如何做好博士后管理,一直困擾著很多中小企業。“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本者成。”任何事物都有其發展的內在本質規律,掌握了事物發展的規律,遵循規律辦事,很多事情就沒有想象的那么難。同樣,企業博士后管理工作也有其自身的規律,實踐表明,準確把握企業需求、深刻理解科研規律、弄懂吃透政策制度是做好企業博士后管理工作的三大關鍵。
一是戰略層面,就是企業發展戰略是什么,戰略重點是什么,推動發展戰略的落地實施過程中面臨什么亟待解決的痛點難點和挑戰,博士后在推動發展戰略落地過程中能夠發揮什么作用。二是業務層面,就是主要業務部門和重要支持部門在經營發展中面臨什么亟待創新突破的瓶頸約束及博士后在推動業務產品、 風險管控、管理模式等方面創新過程中能夠發揮什么作用。三是人才層面,就是企業現在和未來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創新人才隊伍。博士后不僅自身是企業期盼能夠發揮作用的專家人才,是企業挑大梁的創新主力,也是企業期盼能夠帶出創新研究團隊、形成人才高地的核心人才。這些都是企業開展博士后創新研究工作的大背景、 大前提,這些需求最終都轉化為博士后的研究課題。企業招收博士后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博士后發揮其科學研究能力的獨特優勢,更好地幫助企業解決這些需求問題。
準確把握企業的創新研究需求,不僅是對博士后管理人員的要求,更是對博士后研究人員的要求,因為最終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依靠博士后。這其實對博士后研究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博士后不僅要在相關領域有較高的理論基礎, 能夠洞察企業所在行業的發展規律、市場變化趨勢,還要在短期內能夠洞察企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及其面臨的問題,能夠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企業對創新研究的需求點。這就要求博士后進站后直接深入參與業務經營管理活動, 在具體實踐中理解課題的重要性,在實踐中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準問題的切入點。如果博士后人員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自視清高,那么博士后就不能深入業務工作實際,就無法很好地理解企業創新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就不能深入理解研究課題對企業的意義, 研究工作就可能浮于表面,也就可能無法融入所在團隊。這也是企業博士后管理人員和內部導師需要加強和引導博士后的重要方面。
為此,我們非常重視幾個環節,每個環節都邀請業務專家和人力資源專家一起參與。第一,面試考察。在面試時,通過與申請人員互動,以便了解博士后是否可能存在過于強調理論研究,分析進站后在多大程度上會認同企業文化、快速融入企業,能否很好地參與業務實踐,對有可能進站的申請人介紹進站后會面臨的約束和要求,降低申請人的預期,這樣,就可以將一些明顯不能勝任博士后工作的申請人擋在門外。第二,進站談話。在正式進站前安排專項談話,進一步介紹企業文化和發展戰略,闡述企業對博士后工作的要求,在辦理五險一金前,允許申請人還有最后一次反悔的機會。第三,團隊建設。博士后進站后由所在部門安排專人與博士后組成研究團隊,配合博士后做好創新研究工作,這不僅確保博士后能夠快速融入部門、順利開展創新研究、取得創新成果,也是企業培養創新人才團隊、確保創新研究持續性的關鍵。第四,過程管控。在站期間,我們不僅要求博士后所在部門尤其是內部導師要加強與博士后的日常指導、溝通交流,同時管理部門有定期和不定期過程跟蹤與考核管理,確保博士后在站期間能夠按照既定方向推進博士后創新研究工作。
一是科學研究的一般規律。一般而言,企業是面對市場競爭的,非常重視實務工作,由于各種原因,大多數企業忽視了創新研究工作。有的企業或其部門領導業務很精, 但由于他沒有經過科學研究的專門系統訓練,與學術界人士也沒有深入交往,長期不接觸學術界,對博士后研究人員與普通員工到底有何區別并不清楚,擔任了內部合作導師也不知道如何指導博士后工作,往往會成為博士后開展創新研究工作的制約因素。規范的科學研究有一套約定俗成或者是行業公認的認識論、方法論和實踐論,是學術領域的共同語言,脫離了科學研究的一般規律, 就無法體現博士后創新研究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治學態度。因此,企業博士后工作首先要遵循科學研究的一般規律,如果忽視這一點,博士后就失去了在學術領域的語境, 企業就難以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科研條件和學術氛圍, 就不利于博士后快速融入企業,更不可能深入研究課題,為企業創造價值。為此,我們會加強與博士后所在部門領導的溝通交流,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規律, 爭取為博士后開展創新研究工作創造更好的條件。
二是企業創新研究的一般規律。企業創新研究與高校、科研院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企業創新研究工作的目的性很強, 就是要解決企業發展和經營管理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有時一般員工由于沒有足夠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很強的科研能力, 對一些問題無法有深入的理解和洞察,或由于忙于經營管理工作,對問題沒有精力進行深入研究,從而使得問題久拖不決。博士后研究人員的工作就是要發揮自身獨特的科研能力優勢,攻克一般員工無法解決的難題, 有些只需要采取拿來主義,將現有成果運用于企業即可,有的需要在應用基礎方面有所創新, 而有的甚至需要在基礎研究方面有所突破等。從這個角度而言,博士后創新研究必須是接地氣的,就是圍繞企業的需求開展創新研究,企業需要研究什么,博士后就應該去努力研究什么。如果博士后不能認識到這一點,而過于強調理論研究,則博士后研究就可能會在資源獲得上有困難, 并最終為企業所拋棄。為此,我們十分注重做好博士后的思想工作,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企業, 有效促進其由純粹高校范式向問題導向范式的角色轉變。
三是博士后研究人員的一般規律。博士后人員是長期在學術環境熏陶中成長起來的, 在很多非學術界人士看來,他們往往個性獨特,很較真,有時甚至有點偏執。然而,正是他們應有的鉆研精神和治學態度,才使得科學研究工作不斷進步, 才使得創新最終能夠取得成果,才使得一個個痛點難點問題得以解決。所以,企業博士后管理人員要理解博士后的人性特點, 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交流, 幫助他們理解博士后的專用語言和工作范式, 為博士后營造更加包容的工作氛圍,比如,要理解什么是C 刊、什么是影響因子,要理解科研的基本規范。作為博士后管理人員,在博士后有重要學術研究進展匯報時, 要能夠聽取預匯報并與他們一起討論需要改進的方面,提出個性意見與建議。在開題考核、中期考核、出站考核等每一個重要環節,都能認真梳理專家意見, 及時與博士后進行反饋并與內部導師一起做好跟蹤。
一方面,要弄懂管理政策,確保博士后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國家和省級主管部門對博士后進站、在站、出站管理,勞動關系,博士后學術要求,科研條件保障,工作站評估等各管理環節都有明確的規定, 企業不僅要吃透政府這些政策, 還要結合企業實際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比如,企業博士后管理辦法、博士后工作考核管理辦法等。作為企業博士后,需要遵守企業對所有員工都有約束的規章制度,比如,員工行為規范、保密制度、財務制度等。
另一方面,要弄懂支持政策,確保博士后能夠得到更加充分的資源支持。各級政府都有各種博士后專項財政支持資源,我們要掌握這些資源,幫助博士后積極爭取這些資源,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條件。比如,積極鼓勵博士后申報國家博士后基金項目、 國際學術交流項目、博新人才計劃等國家級科研資助計劃,申報省級博士后科研資助計劃、雙創計劃、333 人才工程等,申報市級博士后資助計劃、 生活補貼政策等吸引人才的各種政策等。這些我們都要創造條件為博士后積極爭取,也是贏得博士后信賴、 做好博士后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
從幾年的實踐看,“三懂” 已成為我們做好博士后創新研究工作的重要法寶,推動博士后在風險預警、信用組合、資產配置、區塊鏈等領域均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果,部分解決了企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問題,得到了企業高層、所在部門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增強了企業對博士后工作的信心, 也有效提高了博士后管理部門的地位。企業博士后管理也是一件需要與時俱進的工作, 隨著管理要求的提升、 企業的不斷發展,這項工作也需要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發揮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高技術人才與企業之間的橋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