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村集體資金分配中的性別不平等及其對策

2019-12-23 01:44:27李慧英
人口與社會 2019年4期
關鍵詞:分配農村

李慧英,何 陽

(中共中央黨校 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北京 100091)

農村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形式之一,經過在中國農村的多年實踐,我們注意到要想解決好分配公正的問題,不能僅僅關注所有制形式,還要關注集體收益分配的主旨以及分配的操作形式。集體經濟是屬于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實行共同勞動、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組織。農村集體經濟實行鄉鎮、行政村、村民小組三級所有,土地、木林、水利設施等為集體所有,農民蓋房的宅基地為無償劃撥。農村集體資金的來源包括耕地、宅基地以及資金股份、福利。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土地分配的比較多,研究集體資金分配的比較少,為此本文側重研究我國農村集體資金的分配方式。

我國當代農村集體資金主要有三種分配方式:第一種是分配征地補償款,以人人共享與平均分配為主旨;第二種是集體經濟的股份配置,兼顧貢獻大小與人口均分;第三種是社會保障與村莊的福利分配,側重向老人、兒童傾斜。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哪種分配方式都會遭遇性別分配不公,從而使得分配公正、人人共享打了折扣。要實現集體資金的分配公正,就要加入社會性別平等的視角,促進性別文化變革與分配制度創新。

一、農村集體資金的分配方式與分配主旨

我國當代農村集體資金大約分為三項,第一項是征地補償款,第二項是集體經濟股份,第三項是集體福利,每一種分配方式都有與之配套的分配主旨和操作形式。

(一)征地補償款分配方式及分配主旨

征地補償款在農村集體資金中占比最大,在許多地方屬于沒有集體經濟的集體資金分配。從1980年農村推進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大多數農村將土地全部分給農戶,甚至連農具全部分掉,已經沒有集體經濟了。但是,土地的性質并沒有私有化,依然屬于集體所有。所以,在1990年出現農地征用以來,村集體可以通過土地征用,從地方政府手里獲得大筆土地補償款,擁有集體資金的最終分配權。

在不少國家,凡是商業用地,都是開發商與村民直接打交道,政府并不直接介入,而是充當出現問題之后的仲裁者。在我國,無論是商業用地還是公共用地,地方政府都是關鍵性的角色,一方面要與開發商商議如何開發土地,建立哪些樓堂館所,城鎮如何布局;一方面負責征地拆遷,進行村民的搬遷安置,將征地補償款交給村委會或者村民小組,給村民進行二次分配。

征地補償款和新建房屋的分配,通常是按地分配或按照人口分配,保障基本生活人人共享。征地補償款往往是依據土地征用的情況予以經濟補償,征地多補償多,征地少補償少。一旦村民的耕地被征用,就失去了農業收入的來源,需要學習新的技能,尋找其他謀生手段。因此,根據土地面積予以補償是有合理性的。與此同時,拆遷還會涉及拆遷戶宅基地以及房屋的安置:或者是分配新的宅基地,村民自行建房;或者是政府蓋房,按照人口予以免費分配。在青海郊縣一帶,每個人可以免費得到40平米住房,如果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相當于補助10萬元人民幣。宅基地和房屋的分配都是按照家庭人口平均分配,從而保證每個村民都可以安居,體現人人享有住房的基本原則。(1)2014年5月中央黨校“性別平等倡導”課題組到青海西寧農村對出嫁女做的調查訪談。

(二)農村集體經濟股份配置

應當看到,當大半個中國熱火朝天搞土地承包分產到戶時,南中國的部分農村一直堅持發展集體經濟,不過不再是農業生產,而是工商業生產。具有經營頭腦的村干部,善于利用集體土地資源,建起廠房樓房,或者直接搞起了經營,發展企業和生產,或者出租廠房樓房,使之成為集體經濟收益的重要來源。這是當代農村集體股份合作經濟的有益實踐。這種農村集體股份合作經濟的做法得到中央高度肯定。十五屆三中全會做出的《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農民采用多種多樣的股份合作制形式興辦經濟實體,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積極扶持,正確引導,逐步完善。以農民的勞動聯合和農民的資本聯合為主的集體經濟,更應鼓勵發展。”[1]十七屆三中全會、十八屆三中全會也都制定了鼓勵農村發展合作經濟的條款。

不過,集體股份經濟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集體資產的底數不清,集體資產主體不明晰,很容易出現名義上是集體資產,實際上卻被少數村干部控制掌握的情況。因此,2010年前后,為了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完善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南方農村率先進行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明晰農村集體資產產權主體,實現資產股份化,收益分配股紅化,股權流動規范化,監督約束法制化[2]。股份的配置就成為集體股份經濟的重要內容,在這里不僅要考慮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要考慮分配的公平合理。

股份分配不同于征地補償款分配,要同時兼顧生產與分配兩大要素,要在經濟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股份用于再生產,而不能像征地補償款一樣分光花凈。例如,在深圳農村就設置了40%的集體股,專門用來發展經濟,設置60%的人口股分給個人。(2)2014年5月中央黨校“性別平等倡導”課題組在網絡上進行的大型問卷調查統計。即便是人口股,也沒有完全采取均分的方式,而是劃分為基本股和特定股。基本股即每個股份合作社的成員都可以享有,特定股一般根據貢獻、年齡與資歷進行配置。一般說來,貢獻越大,特定股越高;年齡越大、資歷越久,股份越多;反之,就會減少。將按需分配與按勞分配有機結合,是集體股份經濟的一大特色。

(三)農村福利分配

農村福利是將集體經濟收益作為集體福利分配給村民,可以說,它是集體經濟的衍生物,可以最大限度地體現集體經濟的優越性。

集體福利至少有兩種方式,一種與政府的農村社會保障相對接。從2000年到2010年,是農村社會建設的起步階段。此時不僅免除了農業費稅,還建立了覆蓋整個鄉村的社會保障制度。2003年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解決大病致貧和鄉村衛生醫療的匱乏問題;2007年首次在農村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專門為農村貧困家庭提供救助;2009年首次推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政府為每個農村參保人員提供基礎養老金。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的城鄉二元格局,有利于保障農民的基本醫療和基本生活。在這些制度中,往往實行三三繳費制,國家、集體和個人各負擔1/3的費用。對于集體經濟運行不好的村莊,集體應該承擔的部分往往轉嫁到農戶身上;而集體經濟運行良好的村莊,不僅承擔了集體的1/3,甚至還負擔了個人的1/3,常常為村民繳納社會保險。

第二種即由村集體提供村莊(社區)福利,村集體可以提供種類繁多的福利,如免費安裝家用設施,提供老年補助、教育補助,以及組織免費的集體外出旅游等。集體收益越好,集體干部辦事越公道,集體福利就會越多,村民越是成為集體收益的受益人。這些村集體往往受到周邊村民的羨慕,也常常得到當地政府的關注和表揚,甚至被視為農村社會保障的標桿和楷模。

在農村福利分配中,有一種明顯的傾向,即照顧弱勢群體的利益和需求。在福利比較好的地區,會特別照顧老年群體,這部分群體已經喪失了勞動能力,個人收入減少,各種疾病增加,需要得到治療,而農村現有的養老金和醫療保險難以滿足上述需求,集體會定期給老年人發放一定數額的養老補助。此外,村莊福利還傾向于支持兒童教育,鼓勵學習知識和文化,在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免費之前,有些村集體給每位適齡小學生和初中生免除了學雜費。這些村莊的福利得到村民的普遍歡迎。

二、農村集體資金分配中的性別不公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哪種分配方式,都存在男女有別和差別對待的問題,這就使得分配主旨的合理性大打折扣。

第一種征地補償款的分配方式,它的基本主旨是均分和人人共享。也就是每個村民只要戶籍在本村,依靠土地生產生活,在村莊常住,履行村民義務,就可以得到征地補償款。然而,婚嫁婦女卻被排斥在均分和共享之外。

第一類是出嫁女,特指一直在娘家村生產生活,即便結婚也不曾離開該村的婦女。在村民和村干部看來,結婚就必須男娶女嫁,婦女結婚就要離開娘家村,到男方所在的村莊生產生活,不能再從娘家村分配資源,也不能獲得宅基地和回遷房。如西寧市SJHW村,有860戶,3 000人,約180名出嫁女,找的都是外地的老公,婚后均留在了娘家村。土地承包到戶時,每人分得8分地,主要是種植蔬菜。到了2006年,政府開始征地,耕地全部征走,征地補償標準是每畝地8.3萬元,還有青苗費補貼,公共面積均攤等,每人分了十幾萬元。出嫁女沒有得到一分錢,村里的理由是,1999年土地二輪承包時,出嫁女的耕地已經收回,自然得不到征地補償費。這些出嫁女十分不解:一直種著蔬菜,怎么說耕地沒了呢?既然一直種著地,怎么就得不到征地補償款?

一位湖北HL村的出嫁女說,她所在的村緊挨洪湖市區,土地性質為國有土地,地價很高。分配土地補償款時,每戶至少分到20萬元,可出嫁女一分錢都得不到,因為這些人的戶口被村干部取消了。丈夫的戶口又不許落戶,如果非要落戶,就要簽約放棄村里所有福利待遇。(3)2014年8月中央黨校“性別平等倡導”課題組到湖北洪湖市對出嫁女做的調查訪談。

2000年,三千名廣西南寧出嫁女給自治區婦聯主席寫信,談到村里將出嫁女的戶籍搞掉,村干部氣勢洶洶地說:“這是外公和舅舅的世界,沒有你們出嫁女的份!”(4)2013年3月筆者在廣西南寧市社會調查收集到的3 000名出嫁女寫給婦聯主席的信。

出嫁女得不到征地補償款的現象比比皆是,2014年5月我們對全國21個省的土地遭到侵權的婦女1 126人進行調查,59.68%的出嫁女得不到征地補償款。(5)2014年5月中央黨校“性別平等倡導”課題組在網絡上進行的大型問卷調查統計。

第二類是在男方家生活的媳婦,她們本來是符合男娶女嫁要求的,一結婚就住到了丈夫所在村。然而,她們的婚姻出現了問題,或者與丈夫離異,或者出現意外導致喪偶。本來,這些婦女的生活已屬不幸,而在集體資源分配中又不斷受到質疑。她們是因為結婚才進入男方所在村的,現在丈夫不在了,會不會再結婚出嫁?既然有再婚的可能,就不再是村民成員,就不應該參加村集體的資源分配。所以,這些婚姻不幸的婦女常常被排除在村民資格之外。

由此可見,集體分配、人人共享的分配主旨,在執行過程中是有條件的,是不包含婚嫁婦女的。她們沒有獨立的村民身份,而是丈夫的附屬品,隨著丈夫的居住地而轉移,隨著丈夫的離去而變遷,只能遵循“嫁雞隨雞”的主從模式。這種男女有別的做法使得集體分配的合理性受到質疑[3]。

第二種分配方式是集體合作經濟股份的配置,遵循的是基本股與特定股兼顧的原則,就是說一方面要考慮村民人人享有,一方面兼顧貢獻與股份相結合。但當這一主旨遭遇男娶女嫁,就發生了扭曲,不再人人享有,股份與貢獻相結合變成了“股份與性別”相結合[4]。本來,全村的基本股都是相同的,每人一股。可是男性村民到了娶妻結婚的年齡20歲,要增加一股,變成了兩股,男性結婚具有股份增值的功能。而女性只要結婚就立即取消股份,女性結婚就等于外嫁,原有的股份變成了“零股份”。這種規則使得女兒面臨兩難選擇:是要股權證還是要結婚證?要了股權證就要辦理離婚手續,保留結婚證就等于放棄股權證。

2011年股改以來,為了拿到股權證,MIX村有30多對夫妻(從妻居)離婚了,還有的姑娘想結婚,可遲遲不敢領結婚證,導致出現缺乏合法手續的非法婚姻。

為了永久性地終結出嫁女的股權,有的村集體還推出一項專門針對出嫁女的經濟配送的規定:“戶口在本村的農嫁女于2013年9月30日前辦理戶口遷出手續,與本社簽定不享受福利待遇的協議,本社一次性經濟配送2萬元。”(6)2015年7月中央黨校“性別平等倡導”課題組在浙江省進行的出嫁女調查訪談。

此外,這種男女有別還體現在對家庭成員的不同待遇上,村里的男性娶了城市的女性,即便他的子女、媳婦、孫女的戶籍不在村里,每人可以補半股。這種股份配置制度,大大強化了生男偏好,因為有了兒子,就有了集體資源的保障,這種保障不僅是男性自身,還包括妻子以及子孫后代。而女性招進門的女婿以及子女,統統不能享有。上門女婿要求在村里落戶,村里要求簽訂一份約定:不享受村民待遇。簽了協定才能落戶,否則,上門女婿和子女的戶口只能是口袋戶口,將來子女上學、工作都成為棘手的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股份合作經濟組織,通常是當地政府樹立的典范,對于集體股份配置具有示范作用。這里有兩層含義:第一,男女有別的股份配置,不單單是村民的意愿,而且得到當地政府支持;第二,男女有別的股份配置,代表著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分配走向。如果說征地補償款是一次性分配,而股份分配則是持續性的分配,男女有別的股份配置將對集體分配起著持續性的影響。

第三種村莊福利是對特殊人群特殊對待的分配方式,本來是一項特別受稱贊的做法,可是細細研究它們的操作辦法,同樣可以發現許多性別限制。老年人的養老補助,同樣是男女有別,一部分婦女受到限制。在浙江有一個村,村集體提供給每個老人每月700元養老金補助,成為當地農村社會保障的典范。但是,有兩類人群被悄悄排除在外。一類是出嫁女及其子女80人,這些出嫁女已經到了老年,一直在村里生活,卻拿不到一分錢的養老金補助。另一類是嫁入村里的媳婦50多人,這些人的丈夫身份出現變化,已經由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戶口,因而,這些年邁媳婦的養老金補助立即被取消。

此外,這種男女有別的村莊福利還影響到下一代。不少經濟發達的村莊搞起了集體出資旅游,免費旅游成為村民的一種新型生活方式,是村干部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標志。不過,出嫁女和她們的子女卻被排斥在外。一位出嫁女說:“我的女兒才五歲,什么福利都沒有,也不能參加集體旅游。女兒問我:為什么叔叔家的孩子可以去旅游,我就不可以去?我不知道該怎么對孩子說,我不愿意讓她幼小的心靈,感受到性別歧視的苦痛,可是這卻是孩子不得不面對的現實。”(7)2014年5月中央黨校“性別平等倡導”課題組到青海西寧農村對出嫁女做的調查訪談。在教育的福利上,也是如此。男性村民的兒女上學優秀,可以獲得很多獎勵,甚至在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免費之前,村里的小孩子讀書的學費、雜費等費用全部由村集體承擔。而出嫁女的小孩卻不能享受,而且還要繳納比較高的“借讀費”,才能在村級小學讀書。村莊福利的性別排斥已經從上一代人延續到下一代人,使得孩子幼小的心靈過早品嘗性別不公的苦果。

在這里,性別分配不公成為集體經濟分配的最大缺陷。眾所周知,農村集體經濟是20世紀50年代后半期建立起來的,是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標志。但是,農村集體化的建立并未觸動男娶女嫁的婚居模式,而單一的強制性的婚居模式是導致農村婦女處于社會組織結構上的從屬地位的根源[5]。正因為在鄉村結構上,婦女結婚必須從夫居,只能根據丈夫身份確定自己身份,一旦婦女獨立的身份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婦女從夫居就會受到強化,其個體的財產權和合理利益很容易被有權者和多數人輕而易舉地“拿走”。

三、解決集體分配性別不公的對策與思路

要想解決集體資金分配不公,就必須正視和解決普遍存在的性別分配不公,這就需要做好三件工作。

首先,要從文化觀念上改變和重構婚居模式。在性別分配不公的村莊中,往往會涉及婚嫁模式這一文化現象。婚居模式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單一強制型,只能男娶女嫁、女到男家,而忌諱男到女家。男女雙方只能接受固化婚居模式的安排,而不能自主選擇。男娶女嫁是分配性別不公的根源,這已經成為農耕社會天經地義的“慣習”。另一種是多元、富于彈性的婚居模式,在這里,男娶女嫁的婚居模式不是唯一的,還可以男到女家,如湖北的宜昌地區和陜西的略陽縣。也可以兩頭居住,如江蘇蘇南地區,在男女雙方的家庭和村莊,都可以居住和生活。不同的婚居方式可以并行不悖。

婚居模式越是多元,男女雙方選擇的空間越大。當男到女家的婚居模式突破20%,婦女從屬男性的地位就會發生根本變化,男女平等的家庭地位和獨立身份就會漸漸得到認可。所以,將單一婚居模式轉變為多元婚居模式,對于集體分配的性別公正至關重要,可以說是建立性別公正的分配方式的先決條件。如何進行婚居模式的文化變革?可以宣傳倡導多元婚居方式,村里還可以協助村民舉辦男到女家的婚禮,讓女兒和上門女婿感到風光、自豪、揚眉吐氣。河南登封周山村村委會從2008年開始鼓勵村民舉辦男到女家的婚禮,引起了村民觀念上的變化,女兒也可以留在村里招婿上門為父母養老,結婚也可以留在娘家村,保留村民資格,這就為村集體性別分配制度的變革打下思想基礎。

其次,在試點村推進基層分配制度的變革。要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需要雙輪驅動。一個輪子是文化觀念變革,一個輪子是村集體分配制度的創新。兩個輪子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如果沒有文化上的變革,新制度創新就是紙上談兵,如果沒有新制度的建立,文化觀念很難改變。村級分配制度的創新,做好不同類型的試點是第一步,這里不僅要包括以農業為主的偏遠農村,也要包括正在城鎮化的村改居,還要包括股份合作經濟組織的股份分配制度,以及社會保障充足的村莊福利。這些試點可以保留各自的地域特點和分配標準,比如,股份的配置,生產股和人口股的比例,不能簡單實行一刀切。但是,在性別平等的基本原則上則是完全一致的,不能打折扣,要創造與多元婚居模式相適應的分配制度。

在這套分配制度中應當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1)承認出嫁女、嫁城女、離異女及喪偶女的獨立身份,村莊不得對上述婦女進行各種限制和排斥。(2)承認上門女婿的合法地位,遵循婚姻法的規定,允許男方結婚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和村莊的成員,任何村莊都無權與上門女婿簽署不平等的財產約定,保障上門女婿的合法權利。(3)取消對于出嫁女和離異喪偶婦女子女的種種限制,保障她們的子女享有各種與男性子女同等的權利。在分配制度中明確規定婚居自主,無論男到女家,還是女到男家,均享有同等村民待遇。變革基層分配制度,首先要在村兩委干部中達成共識,形成草案,然后,村兩委分頭入戶征求意見,逐條進行講解,最終得到大多數村民的認可與贊同,形成多數人支持和遵循的村級分配制度,從而使得性別分配不公的制度在村級得到根本改變。村級性別公平的分配制度形成以后,還需要做好娘家村與婆家村之間的對接,既要防止兩頭不得,也要防止兩頭都得。這里的基本原則是,只能在一邊村莊享有村民資格和村民待遇,不能兩邊同時享有。

再次,在農村全面推進性別公正的分配制度。在我國不乏性別公平分配的村級試點,但它們十分稀少,從數量上來看,最多占到1%,所以需要對分配制度進行徹底變革。要想徹底改變性別不公的分配制度,就需要在全國有計劃地推進村級分配制度的變革。推動主體是誰?對于村莊內部來說是村民和村干部,對于村莊外部來說就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扮演著雙重角色,一是組織引導村級分配制度的制定,每三年一次換屆選舉之后,可以制定村規民約或是村民自治章程,并提交到鄉政府備案。此外,還可以引導村級分配制度的制定。所以,地方政府的組織引導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可以進行中觀和宏觀的計劃設計和推進。在計劃的設計和實施中,要注意防止兩種傾向:一種傾向是急于求成,在文化觀念沒有轉變時,就要求全面修訂,導致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分配制度的變革變成走形式、走過程的形式主義,沒有任何實際效果。另一種是過于急切,激化矛盾。要看到集體分配牽涉千家萬戶的利益,處理不好,很可能導致不同利益群體的沖突對立。所以,政府在推進過程中要積極穩妥,“先易后難,穩扎穩打,由點及面,循序漸進”。

此外,地方政府要做好對村級分配制度的監督管理,對村集體分配方案進行合法性審查[2]。對村委會的分配方案,政府擁有監督和糾錯職能,這是政府依法進行社會治理的責任。為了預防村集體剝奪婦女權益,政府可以在監管分配方案時,增加對性別平等的監管,杜絕違背性別平等的分配方案出現。對村級性別不平等的分配條款,鄉(鎮)政府應要求村委會予以刪除,凡是在規定時間內不予刪除或糾正違法條款的村委會,不能參加優秀或文明村莊的評選。

經過政府與民眾的積極良性互動,逐漸建立村級性別公正的分配制度,才能徹底消除集體分配中的缺陷,最終徹底實現集體經濟分配公正與性別分配公正。農村集體資金分配制度改革的實踐意義深遠,是對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發展的貢獻,也是對馬克思主義公有制理論的豐富和完善。

猜你喜歡
分配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基于可行方向法的水下機器人推力分配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應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級探討
遺產的分配
一種分配十分不均的財富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績效考核分配的實踐與思考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中國記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欧美在线网|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亚洲婷婷六月|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国产AV毛片|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蜜芽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亚洲自拍另类|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97综合久久|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成人蜜桃网|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91欧美在线|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99爱在线|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亚洲成网站|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啊嗯不日本网站| 国产一级片网址| 久青草免费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日本色综合网|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国产剧情伊人| 91网在线|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天天摸夜夜操| 日本在线亚洲|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天堂成人在线|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aⅴ免费在线观看| 日本91视频| JIZZ亚洲国产| 91在线视频福利|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 色综合久久88|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啊嗯不日本网站|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日韩第一页在线|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午夜视频日本| 中文字幕 91|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在线网|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国内99精品激情视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