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



摘要:文章旨在研究產業融合背景下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方式。通過分析文化創意設計產業發展趨勢,提出跨界教學項目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作用。以蘇州旅游紀念品跨界教學項目開發為例,通過分析跨界教學項目的實施過程來闡述跨界設計是如何使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更具活力、更符合市場需求。最終說明通過跨專業項目教學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對于文化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都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產業融合 文化創意產品開發 跨界教學 蘇州 旅游紀念品
中圖分類號:TB47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9)10-0094-03
一、產業融合發展背景
(一)藝術設計相關專業融合發展是設計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的發展,人們對消費水平和消費品質的要求也獲得了提升。藝術設計相關專業領域出現了交互融合發展的態勢,新媒體設計、移動互聯網交互設計等新門類隨之產生,而原有的產品設計、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專業概念在此情況下越來越模糊。設計行業的融合發展最終體現在設計項目的綜合性,許多設計項目包括了平面設計、包裝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產品設計、影視動畫設計等。
(二)許多綜合設計項目需要具有跨專業背景的藝術設計人才
設計行業的融合發展最終體現在設計項目的綜合性。許多設計項目包括了平面設計、包裝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產品設計、影視動畫設計等。這樣的項目既需要各個專業背景的專門化人才,更需要具有藝術設計跨專業背景的設計人才進行統籌管理。具備“大設計”思維與格局的藝術設計人才成為了行業發展的首選,也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所在。
(三)絕大部分設計項目需要不同專業人才相互合作
絕大部分設計項目需要不同專業背景人才相互合作完成,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往往在工作中強調獨立性、個性化和主觀化,這其實與設計行業發展是相矛盾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這既包括與本專業同學的協作精神,更應該強調和不同專業背景人員的協作精神。任何設計專業的人才,除了應該具備較高的本專業能力與素質,也應該能夠了解和理解與相關專業的背景知識,以及與本專業的關系。
二、跨界教學項目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作用
目前的專業劃分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意無意將自己的專業知識界定在所學的專業范疇內,而無視其他相關藝術設計門類的知識。這樣一種學習方式與未來在文創設計行業內的工作場景并不相符,學生具備所學專業技術能力,但缺乏項目執行能力。如何培養學生與同專業人員合作設計、與不同專業人員協同設計,這是藝術設計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議題。
基于現有教學體系,實施跨界教學項目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可以通過藝術設計跨界課程的實施,以綜合性跨專業項目案例為主線,打破原有專業學習的鴻溝,培養具有藝術設計交叉學科知識能力、以項目為主導的設計思維與方法,具備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的藝術設計綜合性人才。
三、項目教學方案——以“蘇州元素”為主題的蘇州旅游紀念品研發項目課程為例
下面以“蘇州元素”為主題的蘇州旅游紀念品研發項目課程為例,來說明如何通過跨界教學項目開發實現產業融合背景下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
(一)教學主題與內容
該項目是由蘇州旅游局主辦、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承辦,蘇州新絲綢之路有限公司、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社、蘇州一團和氣年畫藝術禮品有限公司共同支持開發的課題。課題旨在通過跨界項目教學的實施,創導主題教學法與主題創意思維的研究,推動項目納入教學的校企合作方式,激發學生蘊藏的設計潛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培養現代工藝美術人才提供有力的技能支撐。
課題以“蘇州元素”的主題,通過人物、事物、歷史文化事件、地域等方面展開旅游品研發設計??梢葬槍μK州某一著名旅游景點、整體旅游形象、某些歷史文化人物故事、或者文化遺產、民間符號、飲食等進行旅游紀念品開發,也可以不局限以上形式。
(二)教學組織與安排
本次項目圍繞“蘇州元素”中的某一個主題為線索,產品藝術設計、動漫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三個專業的學生組成跨專業小組(3人),在學校教師與企業設計師的指導下展開設計,項目用時4周(64課時)。
項目教學采用大班授課與小班小組輔導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每周一次課程進行集中輔導與匯報,三個不同專業領域的教師進行集中輔導與講評,其他時間由三名負責教師組織分組學習討論。項目結束后通過反映設計過程的草圖、文字、圖片、照片匯集成的研究報告書,展板與模型進行方案的匯報與展示,如表1所示。
(三)教學實施
1.第一階段——主題研究
項目教學開始,首先是在大班教學——教學團隊教師與學生見面。三位教學團隊主講教師分工講解本次項目教學的要求和進度安排,尤其是對幾個關鍵節點的階段性成果標準以及課程最終的學習成果匯報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最后說明第一階段針對“蘇州元素”主題研究的要求,并提供相關案例進行啟發,為階段性成果匯報做好準備。
接下來在小班講解中安排每個小組進行實地考察,說明考察要求和要點,啟發學生如何搜集素材(照片、影像、文字),如何尋找創意元素。實地考察回來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搜集的素材繪制思維導圖,厘清各種主題元素并尋找設計創意點,如圖2所示。最后根據確定的設計方向整合相關素材形成主題研究報告。
本階段課程的最后環節是在小班范圍內進行小組匯報。各小組匯報主題創意研究完成情況。小班內同學集體討論,互通有無。各小組根據老師和同學們討論的反饋情況進行研究報告的修改,逐步完善設計方向。
2.第二階段——方案探索
第二階段的開始首先從每個主講教師負責的同學中邀請1-2個小組進行主題研究階段成果匯報,交流學習心得,如圖3所示。在整體進度下,每個主講教師都有自己個性化的項目實施方法,這種匯報能夠更好地啟發大家的設計思維,為后續的方案探索提供支持。學生小組階段性匯報結束后,主講教師根據同學所研究的主題范圍分享設計案例,啟發創意思維。企業代表方分享現有設計案例,詳細解析目前產品的優點與缺點,提供目前企業所需的設計方向進行參考。
后續的時間主要是學生進行方案實現的階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前期確定的設計方向,結合教師和企業方的提供的素材進行創意概念方案設計。這個時候,不同專業的同學發揮各自專業優勢,針對同一主題從不同的視角共同思考,完成設計項目。不同專業的同學既可以針對同一主題展開系列化產品設計、也可以合作優勢互補完成一個產品方案。這部分的設計過程,可結合創意草圖、研究性模型、探索性的影像完成。
本階段課程最后,每個小組在小班內匯報各自的設計創意成果,通過小組匯報、同學討論,教師點評繼續完善設計方案,如圖4所示。
3.第三階段——設計實施
本階段第一次授課,首先邀請每個主講教師指導的1-2組同學匯報設計方案探索階段的項目成果。三名主講教師和企業代表針對學生方案進行點評,并對下一步深化內容進行說明。通過這樣的過程,參與項目的同學更加清楚企業方對項目的訴求,主講教師也能夠對各小組在設計方式進行當中的一些共性問題和注意事項進行提示。
同時三名主講教師向學生說明設計的最終完成效果以及注意事項。作為項目提案,需要每個小組提交設計方案的展板,能夠體現方案尺寸、功能和材質的模型。同時作為一個教學活動,需要提交能夠展示設計過程中每個階段的設計思路、設計流程和設計結果總結的研究報告書,如圖5所示。
設計實施階段主要是進行設計方案的呈現和深化工作,側重通過實物模型進行方案推敲和細化工作,如圖6所示。設計小組成員需要在教師和企業方的指導下反復審視目前的設計方案與前期研究的設計主題以及設計方向概念是否一致,設計成果是否達到了既定的設計目標。進行設計深化的同時整理最終提案所需的材料,并進行班級內的方案匯報、傾聽其他小組和指導教師的建議。
4.第四階段——方案展示
最后一個階段授課,主要內容是進行方案展示前的準備工作。首先在大班授課時,每個主講教師選擇指導的1-2組同學進行設計方案的匯報。在這個時間,設計方案基本已經完成,通過方案匯報,教師團隊與企業方基本掌握本次項目教學成果的整體情況,并對方案細節設計和展示呈現提供建議。
本次項目教學最終將進行設計方案匯報作品展,同時需要學生設計小組向教師團隊和企業代表匯報自己的設計方案。本周集中授課環節,教師團隊重點講授方案匯報作品展的要求,向學生展示如何通過恰當好處的展呈方式更好地表現自己的設計方案。如何結合視覺表達、實物表達、文字表達、語言表達匯報自己的設計方案。
這個階段,每個設計小組在教師團隊的幫助下進行設計匯報作品展的準備工作。根據匯報展的要求不斷反思自己的設計作品實物、展板、研究報告書等項目成果、優化方案,最終呈現出本次文化創意產品項目的開發成果。本次以“蘇州元素”為主題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由于采用了跨專業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和單個專業團隊開發相比,產品的創意和類型都更加豐富。圖7的方案為以蘇州園林花窗為主要元素設計的飾品,既考慮的裝飾性又考慮到了佩戴實用的效果。圖8的《蘇.周游》游記手賬設計,增加了游客來蘇旅游的參與感,可以將門票、照片以及所思所想記錄在手賬上,設計采用繪本形式,增加了對年輕旅游消費群體的吸引力。圖9的茶具設計、巧妙地將虎丘塔造型與茶具的設計進行結合。圖10的糖果包裝考慮到了分享型和包裝后續的二次使用問題。這些創意的產生和跨專業組織教學項目有直接關系,體現了不同專業同學發揮各自優勢,思維碰撞實現了超出原有固化專業背景的創新能力。
結論
在產業融合背景下通過跨專業項目教學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對于文化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和設計教育領域人才培養都有積極意義。
對于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來說,增加了一個創意設計開發的路徑。有別于一般意義上的校企合作,跨界教學實現了不改變現有教學體系的基礎上,整合相關專業教學資源實現社會服務??缃缃虒W師生團隊可以成為目前文化創意設計產品研發力量的有效補充。
對于設計教育領域來說,跨界教學適應了設計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引導學生對不同藝術設計領域知識進行掌握,培養學生具備以項目為主導的設計思維與方法,在實際設計項目中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實際上,具備“大設計”思維與格局的藝術設計人才會成為行業發展的首選,這也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