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鵬 韓亞靜

摘要:當代社會各界人士對自閉癥兒童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自閉癥兒童教育問題也是其中備受關注的話題。在患兒的康復訓練中,教學成本與教學成效往往不成正比,為提高患兒學習效率及學習的趣味性、減輕特教老師與家長的教學負擔,設計出一款新型教具。在設計過程中結合自閉癥兒童的相關教學方法及干預訓練措施,考量并引進先進的特殊兒童玩具的設計理念,針對自閉癥兒童的基礎認知能力設計此款教具,為自閉癥兒童訓練基礎認知能力提供助力,考慮設計前、中、后期的因素,盡量將此款教具做到完善。
關鍵詞:自閉癥兒童 能力 教學 設計 考慮因素
中圖分類號:TB4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9)10-0116-02
緒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自閉癥的發病率逐年提高,根據中國公益研究院2014年發布的《中國自閉癥兒童現狀分析報告》顯示,兒童自閉癥已然到達我國精神疾病患者首位。調研結果顯示,90%的自閉癥兒童因患上自閉癥從而導致精神發育遲緩,以至于不能跟上同齡人的學習步伐。現在,雖然社會對于自閉癥的關注程度明顯增加,但是在自閉癥教育的研究上我國依舊處于研究與實驗階段,為提高自閉癥兒童的康復效率并為中國自閉癥兒童教育做出貢獻,設計一款專門針對自閉癥兒童基礎認知訓練的教學工具勢在必行,本文將針對自閉癥基礎認知訓練教具設計來闡述設計教具需考慮的因素與方法,并最終做出適合患兒康復訓練的新型教具。
一、關于自閉癥兒童
(一)自閉癥兒童的教育現狀。面對這樣一群特殊兒童,增加與他們之間的溝通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偏偏這種孩子的此項能力最弱,在兒童不能以一種常規的方式來發展語言時,很多設施比如增強和替代性交流(AAC),
被應用于加強或增加兒童的社交技能,包括圖片交換交流系統(PECS),這也是現在最為普遍的教育方式——卡片類教學。教學卡片對于低齡普通兒童來說教學效果很客觀,可對于啟蒙困難甚至還是智力發育遲緩的自閉癥兒童而言顯然不夠理想,老師和家長通常需要重復成干上萬次才可以達到讓患兒認識卡片的能力,效率極低。此外,還有一些“智力玩具”,例如,雪花插片、體感車等,這些教學工具雖然有效但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且教學針對性不強。
所謂認知能力,在我看來,就是人們對基礎事物理解,經過大腦的信息加工、轉換合成最后表達出來。自閉癥兒童的大腦對信息的整合有一定的障礙,所以才沒有所謂的正常行為,故語言能力和基礎認知能力是自閉癥兒童康復訓練的關鍵,其中認知能力的發展,更關乎自閉癥患兒今后對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當為自閉癥兒童康復訓練之首。
(二)自閉癥兒童認知教育原則
1.耐心。面對自閉癥兒童,教育工作者應具備超強的耐心,很多人往往在初期可以做到,但是很難堅持下去,而耐心主要針對兩個方面,其一,是ABA回合教育的運用,就是普遍的教學方法,通過無數次的重復使患兒掌握此項能力,二為新的教學方法的嘗試,在針對自閉癥兒童的教育過程中,很多情況需要靈活多變,往往一個患兒接受良好的能力,另一個患兒便不再適用了,所以,我們應努力尋找最適合的方法。實踐中,后者往往會被忽略,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和枯燥,所以在堅持教學的過程中才會漸漸失去耐心。2.鼓勵。面對這樣一群特殊的兒童,積極的鼓勵是非常有必有的,在一個教學的過程中,如果直接給到自閉癥兒童一個過難的問題,往往會使孩子感受到挫敗,甚至會讓患兒對康復訓練產生逆反心理,最終的學習效果反而不好,這個時候就需要分解任務,將一個高難度的任務分解為若干簡易的小任務,讓患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在設計教具的過程中也是同樣,將難度設置為階梯式遞增,在學習中培養信心,增強孩子學習的主動性。3.實踐。學習的東西要泛化在生活中,學習過的知識要經常使用,在實踐中達到強化的目的,過一段時間后,孩子將所學忘掉就是泛化不足的結果。
(三)關于教具設計的建議
為增強自閉癥兒童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提高患兒的學習效率,應倡導在游戲中學習,自閉癥兒童基礎認知訓練工具的設計不可過于死板,不能以教學為目的,應從游戲出發,從而達到患兒能力的提升為最佳。玩具型的教學工具可以更好地讓自閉癥患兒通過自身的摸索,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去學習知識并提高能力,不同的教具教學的側重點也不一樣,要更加有針對性學習效果才會達到最佳。例如,想要訓練自閉癥兒童身體的協調性,那么,小型的教具顯然做不到,我們需要設計一些游戲或者器械,讓孩子在鍛煉中逐漸康復。而想要訓練患兒的學習能力、基礎認知能力的話,就需要設計出需要通過思考才可以完成的教具或者玩具,那么針對自閉癥兒童基礎認知能力的康復通過調研與學習需要考慮以下方面。
二、關于設計要素及成果預測
(一)設計前需考慮的因素。考慮特殊教具在輔助治療中的作用:對于自閉癥兒童而言,普通孩子的教具過于生澀難懂,不得不把游戲與教學相結合,即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玩具是他們必不可少的玩伴,但是這同樣也是另一種學習的方式。
考慮玩具的操作者——老師和家長:盡量減少家長重復購買的次數,減少花銷,即要增強玩具的耐用性和實用性,幫助老師提高教學課堂上的教學效率,減少老師重復教學的次數,增加自閉癥兒童的自主能力。
考慮市場的需求:就目前而言,特殊教具這個市場還處于空白階段,自閉癥兒童的教具普通孩子可以使用,但是普通孩子的教具自閉癥兒童卻沒有能力去學習,自閉癥兒童難以得到應有的人性化關懷,一款專門為自閉癥兒童設計的玩具或教具會得到良好的市場反饋。
(二)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因素。1.視覺要素(色彩、形態):自閉癥兒童由于認知能力方面的缺陷,主要的學習方式是視覺方式,需要利用色彩的豐富性和強烈的對比度來區分,將表情、顏色、形狀與玩具相結合,使感官方面得到鍛煉,還可以使玩具的形態富于變化,例如“變形金剛”,給自閉癥兒童視覺上不同的感受。2.觸覺要素:選擇不同的材料,增加自閉癥兒童接觸不同事物的機會。3.聽覺要素:可以適當加入一些不刺激的音效來輔助操作,但是,不同的自閉癥兒童對于音樂的反應是不一樣的,需要針對不同患兒的敏感度來設置。4.操作方式:設計多種多樣的玩法,在游戲中一定要有思考的過程,鍛煉自閉癥兒童的思維,還可以加入多人游戲,增強互動,促進他們與外界的交流。5.訓練方法的結合:在玩具設計中結合自閉癥兒童相關療法和康復措施,參考國外自閉癥兒童教具的設計理念,設計多元化的教學工具。6.針對性:其一,針對自閉癥兒童所設計;其二,針對自閉癥兒童的某一項缺陷著重設計,一款教具想要使自閉癥兒童認知能力達到全方位的提升不太現實,所以我選擇著重提高一個方面,其他方面則作為輔助,有所提升就可以。
(三)教具設計原則。1.安全性:造型上不要使用過于尖銳的設計,過渡處盡量圓滑處理;材料要選擇環保材料且不易破碎或變形。2.組合性:增加玩具不同的玩法,增強興趣,橫向與縱向可以同時操作;解決他們不同的行為問題,提高教學效率。3.易用性:符合自閉癥而通過的智力和認知能力,不可操作難度太大,否則會使孩子們失去興趣,要簡單,容易操作,滿足心理需求。4.趣味性:通過調研:鮮艷且明度較大的色彩可以提高兒童的操作積極性,能使自閉癥兒童心情愉悅,訓練效果事半功倍。
(四)預期成果。1.初步完成對自閉癥兒童治療玩具的設計構想及功能開發,要求此類玩具不僅能針對特定醫學指標下的自閉癥兒童發揮作用,同時在最大程度上具有普適性。2.區別于傳統的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康復訓練方法,專門針對自閉癥兒童的單獨一項能力所設計一款教具,提高患兒的認知能力,加深自閉癥兒童對顏色、形狀、數量的概念。新型教具治療效果更優,訓練效率更高。3.結合自閉癥兒童早期干預治療方法,通過設計要素達到訓練自閉癥兒童認知能力的目的。同時,也考慮成本因素及便利操作,設計出一款適合自閉癥兒童智力的高效的、低成本的新型教具。
基礎認知訓練工具的建模及渲染
三、關于成品設計
(一)案例介紹。成品面向低齡自閉癥兒童(未啟蒙)和低齡普通兒童,是一款啟蒙玩具型教具,由木制機關結構、不同顏色與形狀的積木模塊、可以錄放音頻的小裝置及相關說明組成。為了讓兒童能夠從教具中學習到的知識更多,我們將積木模塊設計成許多種不同的小動物形狀,在辨別顏色、思考如何插入機關的時候也可以學習辨認不同的小動物,材質輕便,可供孩子把玩。
裝置的電路主要由語音模塊、喇叭、充電模塊和裡電池構成,可以通過藍牙或數據線連接。其中包括錄音與播放和直接播放音頻兩個功能,可以在孩子搭建的時候緩解緊張情緒,錄音也可以增強趣味性,播放時的音量較小,也不會讓自閉癥兒童感到恐懼。
(二)基礎模塊,如圖1。所有積木模塊顏色相同,此過程主要是要求患兒將底部的形狀組合完整,通過拼插過程了解到動物大象的輪廓。可以看到,在底部模塊上立有五個木樁,五個木樁上分別有不同的小機關,需要孩子選擇旁邊不同的幾何體,將他們針對不同的孔安裝上去,這中間有一個思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又可以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不同的幾何圖案形狀,此外,并不是只要選擇相對應的凹槽就可以將幾何體套入木樁當中,中間還需要孩子自己通過旋轉的方式,將這些凹槽與木樁——對應,每當要進一步深入時就又需要旋轉,此舉可以增加孩子的邏輯能力及手指和手肘的靈活性。
(三)彩色模塊,如圖2。改變模塊顏色,達到學習色彩的目的,外置錄音按鈕和喇叭,實現播放語音的功能。
(四)進階模塊,如圖3。進階模塊,可以分辨出基礎顏色后,開始逐步認識同一種顏色的厚度,以紅色為例,模塊進階為漸變顏色,顏色從淺入深,深入理解顏色偏差。
(五)概念模塊,如圖4。不同的小動物底座,達到認識不同動物的目的。也可以通過顏色相同的幾何零件學習數量的概念。
(六)優化設計如圖5。通過方案設定時的考慮因素,設計出基礎模塊之后,再由結構到部分進行細化研究,得到如材料的選擇以及外觀的設計。
四、關于設計方面的考量
(一)安全性上的考量。因自閉癥兒童較為敏感,情緒波動較大,結合環保的理念,通過之前在材料上的實驗,最終選擇了木制材料最為成品,木制材料較為輕便,即使發生打鬧的情況也不會造成很嚴重的傷害;除去幾何形狀的學習不可避免的會有尖銳的角度,其余部分在不影響表達的情況下均采用了圓滑的弧度,進一步保證了孩子的安全,在顏料上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優質水性漆,無毒無味。此外,零件要求牢固,避免誤吞發生。
(二)功能性上的考量。功能性即為玩具的使用價值,以此款教具為例,是針對啟蒙階段的三至七歲兒童,在教具的設計上,需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病程,在考慮父母滿足的基礎上,利用外觀造型、色彩、工藝技術來實現幫助患兒的目的。同時,也需要對應一些教學理論。
(三)游戲性上的考量。玩具型教具首要目的就是抓住患兒的注意力,除去色彩、造型方面的吸引外,“游戲性”即“玩”法更為重要,父母在家里時也可以針對自己孩子感興趣的方面,有針對性的自制教具,此舉更利于幫助患兒康復,也可賦予玩具新的價值。
總結
此款教具的具體使用方法是提前準備相應物品,讓孩子盡可能通過自己的能力將模塊與幾何體相匹配,通過孩子自己的摸索解決木樁上的難題,還可以自己調整操作難度,既可以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也可以得到基礎認知能力的訓練,此款玩具類教具可以達到康復治療的目的,也不會像卡片類教具那樣乏味,家長或老師也可以通過錄音功能將一些提示錄入到教具中,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一定的幫助,在認知形狀、顏色、數量和提升孩子手部靈活性及個人的思維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訓練,為以后的日常生活打下基礎。此款教具也基本符合文章上述教具設計原則,在色彩,形狀等需要考慮的因素也完全考量其中。同時,患兒的視覺、聽覺及觸覺方面也都可以得到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