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本報特約記者 柳直

俄羅斯總統普京23日出席了克里米亞大橋鐵路的開通儀式(如圖)。俄方認為,大橋鐵路的開通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有助于促進克里米亞的發展。烏克蘭則對此表示不滿,認為這是對烏克蘭國家主權的侵犯。
據俄新社23日報道,普京當天乘坐火車從克里米亞刻赤市出發,前往俄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塔曼半島出席克里米亞大橋鐵路的通車儀式,俄交通部長和克里米亞地區行政長官阿克肖諾夫等官員以及部分鐵路建設者隨行。普京在開通儀式上發表講話,稱俄羅斯計劃明年沿克里米亞大橋鐵路運送乘客1400萬人次、貨物1300萬噸,“這確實是一件大事,這將對我國經濟和民眾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俄塔社23日稱,克里米亞大橋全長19公里,橫跨刻赤海峽,連接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和克里米亞半島,是俄羅斯乃至歐洲最長的橋梁。大橋由平行的汽車和鐵路兩條路線組成,建設成本為2279億盧布(1元人民幣約合9盧布)。大橋的公路道已于2018年5月開通。在進入運營的一年半時間里,超過800萬輛汽車通過大橋公路。按照計劃,俄羅斯11座城市將開通經克里米亞大橋鐵路前往克里米亞半島的列車。大橋鐵路暫時只對客車開放,從2020年6月1日起對貨車開放。俄羅斯《消息報》23日稱,阿克肖諾夫表示,克里米亞大橋鐵路的開通意味著一項宏偉工程的完成。盡管俄羅斯遭到各種制裁、封鎖和挑釁,但這一工程仍得以實施,大橋鐵路的開通將為克里米亞半島的發展提供新動力。克里米亞學者賈扎拉認為,大橋鐵路的開通不僅具有經濟意義,而且具有政治意義,能讓克里米亞民眾乘坐火車直接到達莫斯科或圣彼得堡,拉動經濟發展。此外,這表明克里米亞地區在過去幾年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加入”俄羅斯聯邦數年之后,終于正式和俄羅斯連接在一起。
不過烏克蘭方面對俄羅斯提出抗議。俄《莫斯科共青團員報》23日稱,烏克蘭政府譴責普京訪問克里米亞,稱俄羅斯開通克里米亞大橋鐵路違反國際法。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市舉行全民公投,超過九成投票者同意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之后,普京與兩地代表簽署條約,允許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以聯邦主體身份加入俄羅斯聯邦。烏克蘭不承認上述公投,反對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并入俄羅斯,西方因此對俄實施經濟制裁。據土耳其安納多盧通訊社23日報道,美國和歐盟此前已表示,反對俄羅斯建設克里米亞大橋鐵路。
奧地利新聞社23日稱,在2014年爭議性公投之后,莫斯科吞并了克里米亞。隨著克里米亞大橋鐵路的開通,俄羅斯向完全吞并克里米亞又進了一步。德國全球新聞網稱,普京出席鐵路通車儀式具有象征意義。對烏克蘭及歐盟東部成員國來說,俄羅斯的威脅可能更近一步。這給希望緩和布魯塞爾與莫斯科關系的法國、德國等出了一道新難題。就在普京出席開通儀式的當天,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布魯塞爾接受德新社采訪時說,如果框架正確,他將與普京舉行會晤。報道認為斯托爾滕貝格的表態具有特殊意義,因為自2014年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以來,布魯塞爾與莫斯科之間已經陷入僵局,多年來一直沒有舉行過高層會晤。▲
環球時報201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