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名+形”主謂句由名詞性主語和形容詞性謂語兩個成分構成。本文在通過對現代漢語本體學習的基礎上,結合現當代知名漢學家對漢語語言的研究,對漢語“名+形”主謂句句子成分進行簡單的概述,最后綜合歸納了漢語“名+形”主謂句的主語和謂語特點及主謂之間的聯系,并對其句式進行了擴展。希望通過研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開展更多更加有效的語言交際活動。
關鍵詞:名詞性主語;形容詞性謂語;“名+形”主謂句
一、引言
語法研究是對句子和話語組織規律的探索[1]。對于漢語“名+形”主謂句的研究是以漢語本體語法研究為基準,所有的人際傳播、課堂教學等實踐活動都建立在本體理論基礎上。本文的目標是研究漢語“名+形”主謂句的句子成分及其本身的語法分析,并且將“名+形”主謂句的語表形式、語里意義、語用價值結合起來,從而指導學習者運用漢語“名+形”主謂句進行正確的理解和表達。根據漢語主謂句的特點,輔助對漢語“名+形”主謂句的研究,學習和整理一些前人語法研究成果,分析其中的規律,培養創新認識,幫助學習者把握漢語“名+形”主謂句的特點,認識遞歸性,通過類推從而進行有效的交際活動。
二、漢語“名+形”主謂句成分分析
(一)名詞性主語
名詞性主語由名詞性詞語充當,主語多表示人或事物或時地的語義。根據朱德熙先生的《語法講義》[2],漢語名詞可分為四類:普通名詞、專有名詞、時間名詞和方所名詞。當其作為主語入句,基本可以分為兩小類。一是直接成為小句,這是需要將一個名詞帶上語調,就可形成一個名詞單詞句。例如,上帝!(感嘆句)、作家?(疑問句)等。二是在句中充當句法成分。這是名詞更常見的用法,我們把由名詞性詞語充當主語的稱之為名詞性主語[3]。
①文化悠久。(抽象名詞做主語)
②魯迅是作家。(專有名詞做主語)
③明天星期天。(時間名詞做主語)
通過謂語語義的不同,我們通常把名詞性詞語充當主語的句子分為三大類。第一類著重敘述,敘述主語“做什么”,謂語主要由動詞性詞語充當;第二類著重判斷,說明主語的類屬或情況,如②③,表示主語“是什么”,這類句子也叫判斷句;第三類著重于描寫,對主語的性質和狀態進行說明,如①,謂語由形容詞性詞語充當,構成“名+形”主謂的語表形式。
(二)形容詞性謂語
形容詞或者形容詞性短語充當謂語的句子,稱為形容詞性謂語句[4]。形容詞性謂語相對比較復雜,我們簡單的分為兩種。一是形容詞單獨做謂語,常用來表示對比對照的意思。例如,南方潮濕,北方干燥。需要注意的是性質形容詞單獨做謂語一般表示恒久的意味,不需要加“的”,狀態形容詞一般沒有比較對比的意味,有時需要加“的”。例如,意見中肯、麥田綠油油的。二是形容詞的復雜形式作謂語。漢語形容詞謂語句中最重要的一個語義特征即是程度義,通常有兩種表示:形容詞重疊式和添加程度副詞對程度義特征進行定位。表示對比、對照意味時,在“比”字句作狀語的形謂句中,謂語形容詞通常不能再受程度副詞的修飾,即二者只能選其一。例如,“小王很熱”“小王比小明熱”,不能說“小王比小明很熱”。
三、漢語“名+形”主謂句分析
一般來說為了表述一個完整的意思,句子必須有個主語,表示所表述的事物;然后謂語再對這個事物進行說明,即主語在前,提出主體事物;謂語在后,述說主體事物,即主謂結構。語言的“普遍特征”告訴我們:一切語言都有形容詞性詞語修飾名詞性詞語。即名詞性詞語充當主語,形容詞性詞語充當謂語,稱之為“名+形”主謂句。[5]
(一)“名+形”主謂句三種最常用的的句式
通過對漢語“名+形”主謂結構特點的把握,我們發現漢語“名+形”主謂句有如下三種最常用的的擴展句式。
1.漢語“名+形”主謂句,獨立成句
①見解獨特。
②北方干燥,南方潮濕。
這類都可以單獨成句,是能夠獨立表達一定的意思的語言單位。
2.漢語“名+形”主謂句,“形”后加“的/了”,這時的“形”一般有兼語色彩
①水涼了。
②天空藍藍的。
③小鳥嘰嘰喳喳的。
這幾組句子,我們可以說是“名+形”主謂句,它分別表示水涼的性質,天空藍色的性質,小鳥嘰嘰喳喳的狀態;也可以說是“名+動”主謂句,表示水是涼的,天空變成藍色了,小鳥嘰嘰喳喳是在動著。很多時候,句子的兼語并不影響句子的表達。
3..漢語“名+形”主謂句,可以擴展為“名+形”+得/不+了”主謂補
①他的病好不了。
②她的臉紅得像蘋果。
漢語“名+形+補”主謂句,是最常見的主謂句形式之一,它是對漢語“名+形”中“形”的補充說明,以更好的說明主語“名”的性質和狀態。
(二)“名+形”主謂句的運用
句子的結構是多層次的,同樣的結構類型可以重復使用,用有限的規則支配相對有限的詞語可以創造無限的句子。
花紅了。
牡丹花紅了。
苗圃里的牡丹花紅了。
左邊那個苗圃里的牡丹花紅了。
院子里左邊那個苗圃里的牡丹花紅了。
爺爺家院子里左邊那個苗圃里的牡丹花紅了。
……
“花紅了”是主謂句,通過句子結構規則的遞歸性,我們可以對“花”這個主語進行擴展,并且不管擴展到什么地步,謂語“紅”之前的那個成分的作用還是等于“花紅了”里面的“花”,仍是主謂結構的主語部分。
因為句子組合有遞歸性的特點,人類有類推的思維能力,語言是始終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四、結語
通過本文對漢語“名+形”主謂句句子成分及其本身的研究分析,我們總結出:漢語“名+形”主謂句是謂語形容詞對主語名詞進行描寫說明的一種特殊句型,主語名詞在句中有三種語義類型,即敘事、斷事和描事。其中,描事主語所指事物是對謂語所描寫對象,謂語由形容詞性詞語充當。由于名詞性主語在具體語境中可被省略,故又稱形容詞性謂語句。幾乎所有的形容詞都可以作謂語,但作謂語時受一定條件限制,其有兩個重要的語義特征——程度義和對比義。其中程度義的表示有兩種,分別是形容詞重疊和給形容詞增添程度副詞;對比義有兩個小分句隱性表示和利用“比”字結構顯性表示。程度義和對比義可相互抵消,不可同時出現。最后,我們歸納出漢語“名+形”主謂句的結構特點,通過句子組合具有遞歸性的特點,人類可以利用類推的思維對“名+形”主謂句進行擴展,即“名+形”主謂句、“名+形+的/了”主謂句和“名+形+補”主謂句。對漢語“名+形”主謂句研究,有助于人們把握“名+形”主謂句式的結構特點,及其發展規律,從而指導人們進行有效的交際活動。但在實際語言交際中僅僅使用孤立的句子的情況并不多,還需要進行話語的研究,掌握話語的語義連貫、句際關系、篇章結構。(導師:裴雨來)
參考文獻:
[1]丁聲樹.現代漢語語法講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3]邢福義.漢語語法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張伯江.現代漢語形容詞作謂語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1956(1).
[5]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法學出版,2011.
作者簡介:李婭萍(1992—),女,漢族,陜西人,西安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在讀碩士,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