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國內隨著逆周期調節政策及穩增長措施的持續發力,支持經濟企穩的因素增加,為銀行業的良好運轉提供了平穩的經濟環境。
2019年,國家從經濟政策、貨幣政策、監管政策等方面聯合施策、共同發力,保持了經濟的平穩運行,為銀行業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外部環境。銀行業自身也實現了穩健發展,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薄弱領域的金融獲得感不斷提升。
金融政策寬嚴結合,銀行業整體經營環境保持平穩
今年前三季度,央行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有效增加了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來源。同時,監管部門加大對違規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引導資金真正投入到實體經濟中去。在央行和銀保監會等部門的配合下,銀行業整體經營環境保持平穩。
首先,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流動性合理充裕。前三季度,人民銀行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了逆周期調節力度,并加強了對民營及小微企業等薄弱領域的定向支持。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央行兩次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一次定向下調農村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有效增加了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來源,同時保持了廣義貨幣增速(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的基本匹配。此外,為進一步疏通利率傳導機制,引導社會融資成本下行,8月17日,央行宣布了新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形成機制。LPR報價機制改革之后,貸款利率呈下行趨勢(以1年期貸款為例,第一次報價較原來下調6BP至4.25%,第二次報價在4.25%基礎上下調5BP至4.2%),對于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其次,監管部門嚴守金融風險底線,強化銀行規范經營。9月11日,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在銀保監會通氣會上表示,嚴監管的取向沒有改變,只是監管重點有所變化。為強化銀行規范經營,銀保監會先后發布了多項監管政策,對商業銀行違法違規行為依舊保持高壓態勢。此外,為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補充一級資本的指導意見(修訂)》,拓寬了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渠道,不僅增強了其抵御風險的能力,也提升了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六穩”政策發力,銀行業信貸投放規模不斷
增長
隨著穩經濟政策的發力,固定資產投資、消費等領域都實現了不錯的增長。實體經濟的平穩運行,對金融的有效需求增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穩步增長,同時,信貸資產在總資產中的占比也不斷提升,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
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增速穩步增長。與2018年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增速的緩慢下行不同,2019年以來,在相關部門寬嚴相結合的政策引導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增速總體呈現穩步增長態勢。2019年8月,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為275.86萬億元,同比增長8.0%,環比增長0.7個百分點。同時,2019年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增速與之前的高速增長也存在不同,當前銀行業資產增速基本與GDP增速相匹配,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循環更加暢通。
信貸資產占比穩步提升,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增強。2017年以來銀行資產配置的總體趨勢是同業和證券投資(含債券、資管產品)占比下降,貸款占比持續提升。2019年以來,商業銀行延續了這一態勢,貸款配置持續增加,證券投資、同業資產占比略有下滑。央行數據顯示:8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為153.94萬億元,同比增長11.9%,高于同期資產增速。粗略計算,8月末,信貸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為55.80%,高于去年同期1.94個百分點,信貸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逐步上升,表明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
資產結構不斷優化,薄弱領域的融資環境有所改善
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主動提高政治站位,轉變傳統信貸路徑依賴,積極調整信貸結構,在合理控制房地產貸款投放的同時,加大了對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
一是聚焦普惠領域。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末,小微企業貸款的戶數是2047.51萬戶,較年初增加324.27萬戶,增幅18.8%。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0.94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58萬億元,增速為16.85%,比各項貸款的增速高8.15個百分點,已階段性實現“兩增兩控”目標。與此同時, 2019年前8個月,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是6.8%,比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9個百分點。
二是聚集制造業。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服務制造業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2019年前三季度,制造業貸款增加7705億元,仍是銀行貸款存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是聚焦科創企業。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為科創企業提供了充分支持。截至6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當年累計發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3485戶,當年累計發放貸款金額266.45億元,貸款余額691.54億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有序增長。
資產質量保持穩定,風險抵補能力持續夯實
2019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22352億元,較一季度末增加78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81%,基本與上季末持平;33家A股上市銀行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不良貸款率為1.48%,同比下降了0.06個百分點,另外,關注類貸款占比下降至 2.52%,逾期貸款占比下降至1.75%。可以看出,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在逐步好轉。風險抵補方面,2019年上半年,商業銀行加大了撥備計提力度,撥備覆蓋率為190.61%,同比大幅提升11.91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方面,商業銀行綜合運用永續債、二級資本債、優先股等多種手段補充資本金,資本水平進一步夯實。上半年資本充足率為14.12%,同比提升0.55個百分點。
銀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2019年以來,主要經濟體經濟放緩疊加中美貿易摩擦,全球經濟增長面臨較大的挑戰和不確定性,不少經濟體通過降息來應對全球經濟放緩的挑戰。國內隨著逆周期調節政策及穩增長措施的持續發力,支持經濟企穩的因素增加,為銀行業的良好運轉提供了平穩的經濟環境。預計2019年全年,銀行業整體規模將保持平穩增長、利潤增速保持穩定、風險抵補能力提升,但所面臨的信用風險仍將存在。
一是資產規模保持平穩增長。2019年,我國貨幣政策有望繼續保持穩健中性,將進一步夯實銀行業資產規模增長的基礎。預計2019年全年,大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增速將穩中略升,股份制、城商行及農商行資產增速將保持平穩。
二是利潤增速保持穩定。銀行資產規模的平穩增長及理財業務等中間業務的發力為銀行盈利奠定了基礎。同時,隨著LRP改革的深化,銀行業息差存在一定壓力,總體來看,利潤增速有望保持穩定。
三是抗風險能力持續提升。銀行業通過發行優先股、可轉債、永續債等方式多元化補充資本,并進一步計提撥備,持續夯實損失吸收的能力。預計2019年,抗風險能力將得到夯實提升。
四是信用風險壓力猶存。一方面,我國經濟仍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中美貿易摩擦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部分區域、行業以及相關企業信用風險壓力猶存。另一方面,近幾年來,零售銀行業務快速發展,個人信用卡貸款、消費貸款規模迅速上升,積累了一定的信用風險壓力,需要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