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下,在校大學生由于自身特點和環境影響,抑郁癥患者呈上升趨勢。對于抑郁癥患者而言,如果不及時干預,就會進一步加劇癥狀,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后果。本文通過對抑郁癥個案分析,討論高校應對抑郁癥的策略,為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輔導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抑郁癥;心理;干預治療
一、案例概述
2017級學生李某剛進校不久,她的的室友集體向筆者反映她近段時間的一些反常情況,如性格內向,平時不愛說話,半夜經常偷偷哭泣,有偷聽偷看同寢室友換衣、說話的表現,會因同學不經意的話而多想,喜歡同性,并且想要和室友進行身體接觸,在室友表示反感之后還是繼續。在近幾天晚上11:00左右,給平時關心點她的室友狂發消息,并且消息內容極其消極悲觀,引起室友心理上的不適,在寢室中造成大面積恐慌,對寢室同學已造成極大困擾。
二、案例分析和處理
(一)嘗試與抑郁學生深談,了解情緒狀態
筆者通過和李某的多次談話溝通,發現該生性格內向、特別膽小、不自信,不知道怎樣與人交流,承認高中時接受過治療。另外內心特別敏感,對別人如何評價自己非常在意。
(二)與家長取得聯系,即時向上級匯報實況
筆者聯系了學院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并查看了她的新生心理普查報告,報告結果顯示該生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指數偏高。筆者了解李某的情況后馬上跟她的家長通電話并及時向學院領導備案,建議家長盡快帶孩子回家就醫治療,這時家長告知筆者李某高中時曾看過心理和精神科醫生,并吃藥治療過一段時間。這樣的做法不僅是對學生負責,更是對學校負責,同時也是輔導員的職責。
(三)引導學生做心理咨詢
筆者讓李某到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進行了危機訪談,經過心理訪談發現:該生情緒非常不穩定,呈現明顯的抑郁狀態,自卑、內向、敏感、多疑,認為自己什么都不好,沒有人喜歡自己,自己也不值得被任何人喜歡和接納。與心理老師交流過程中,也認為老師只是處于工作需要而接待她,實際內心也覺得她一無是處,反正沒有人會喜歡自己,接納自己。情緒表現有點不合常理,無論是談論讓人傷心還是憤怒或尷尬的事情時,都不由自主地發出笑聲,談話間隙也要習慣性發笑。該生無法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情感,稱不知道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是什么,但卻異常關心別人的感受是什么,別人怎么看她,時刻處于一種“討好”狀態,不斷向室友求證怎么看待她這個人,會不會討厭她之類,并渴望與室友更多身體接觸,在室友表示明確反感后仍然繼續……導致室友內心恐慌、失眠,無法正常學習生活,并聯名向學校提出求助申請。經中心評估,李某同學存在抑郁情緒和行為問題,不僅妨礙了自身及同學的正常學習生活,同時也對其自身安全構成一定威脅,需24小時陪護。
(四)根據學生心理診斷書,家校協商結果
學院建議由家長帶回,并去綜合醫院精神科進行全面檢查,進一步確診、修養、治療。筆者將李某的情況告知了她的家長,但家長堅決不同意該生休學,并告知學校她高中時就在吃藥治療,暑假時已經好多了,進入大學這段時間未服藥,也可能和她不適應大學寢室集體生活有關。李某家長經過學院領導、教師的勸說將孩子帶回家。經過一個月的治療,家長向學校出具了醫院的診斷證明,并與學校簽署了“安全承諾書”,建議家長配合并遵醫囑治療與全面看護,以便在家長監護、確保學生人生安全的情況下正常完成學業。李某回到學校繼續學習并按期參加了該學期的期末考試。
安全承諾書內容:因家長強烈要求李某繼續完成學業,不同意休學,并表示監護人將密切關注本人的日常學習生活。學生的父母作為監護人,在本人康復之前和康復后,須進行必要的安全看護。主要包括如下事項:①按時督促本人遵照醫囑復查、心理咨詢等相關診治工作;②監督本人按時、按量服藥,藥物最好由家長統一保管;及時把握本人心理狀態,做好24小時安全看護,嚴防意外。在此期間,如果本人家長沒有盡到陪護和監護義務,導致本人發生任何意外,由此造成的后果和責任全部由本人家長承擔。同時,如果李某在校期間病情突然發作,發生危險或潛在危險,且家長無法及時趕到學院的緊急情況下,家長同意授權學院采取臨時干預措施,或者將本人送往醫院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醫療干預或診斷治療,家長須承擔因此發生的相關費用。
(五)長期的追蹤抑郁學生,全面心理建設
雖然李某再次經過了一個月的治療,情況有所好轉,但為了防止潛在的心理危機,仍不能松懈對此類學生的關注。因此,為確保學生一直保持正常,徹底恢復常態。于是,筆者便讓她們的室友、關系親密的同學、心理委員及班長著重默默關注該學生的行為,不可外傳,多帶動她參與班級及社團活動,體會同學之間的友愛,感受溫暖,同時,也會與家長密切聯系了解近期狀況,并經常與她約談,鼓勵她打開心扉,熱愛生活等,保障她心理健康發展。
三、案例啟示
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同時也是心境障礙的一種特殊表現。根據不同發病階段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在臨床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反應遲鈍,內疚自責,拒絕與人交流,且長時間缺乏快感或缺乏體驗快樂的能力,專注力持續下降,同時還伴有食欲不振、失眠多夢的現象。抑郁是一種常人偶爾都能體會到的情緒,如果這種情緒一直存在,就會嚴重影響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對個人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必須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予以干預,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改善心理狀態。
(一)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把心理健康檔案做細、做實,能及時發現學生問題,對后續處理相關問題作用非常大。如新生入學心理測試,通過測試結果,能大致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人格特質,初步判斷學生是否有相關心理問題。對于有問題的這部分學生,逐個進行了解約談,進行進一步排查,并確定好重點關注對象,報學院心理咨詢中心備案。心理問題非常復雜,當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同學時,單靠輔導員和同學的幫助能力有限,需要學校專門的心理咨詢中心對問題學生進行及時專業的指導和建議。
(二)加強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教育,學生進行合理自我調節
同伴關系對于人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良好的同伴關系有助于心理異常的學生盡早恢復健康。因此,在大學生中,要針對抑郁癥患者及其周邊同學進行教育,一方面鼓勵抑郁癥患者能夠主動尋求同伴的幫助,另一方面也鼓勵其周圍的人能夠主動走進他們的世界,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從而更好地維護心理健康。對于抑郁癥患者而言,自己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排除不良情緒。如可以及時向親友、同學、輔導員傾訴心里的煩惱,安撫受挫的心靈。要學會面對現實,清楚自己的優缺點,設定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做力所能及的事。最后,要主動轉換自己的生活狀態,融入身邊的環境。多參加社交活動,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開朗的性格,提升自己的交往能力,培養良好的綜合素質。
(三)及時與該生的家長進行溝通
與家長保持聯系,全面了解情況。一方面希望該生的家長可以穩定情緒,接受現實;另一方面也希望他們可以給予該生足夠的精神支持與鼓勵,陪伴該生共同渡過難關。筆者告訴家長,現在該生最需要的就是他們的理解與正確引導,建議家長多與該生談心,傾聽她內心深處的聲音,幫助她釋放心中的壓力,同時還要鼓勵該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培養她的興趣愛好,以此分散她的不良情緒與注意力。
(四)多方面共同努力
治療心理疾病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需要多方面一起協調努力。家庭方面,家長對孩子的關心、關愛以及親情的支持;學校方面,教師和同學的關心幫助,心理咨詢中心積極干預疏導;醫院方面,專業的診斷治療;通過家庭、學校、醫院三位一體作用才能發揮最佳治療效果。
(五)專人看護,防止復發
經過治療返校的抑郁癥患者,需要家長提供醫院證明。由于抑郁癥發病原因復雜,治療周期較長,且容易復發,接受治療后申請返校的學生一定要經過醫療部門鑒定,醫療部門確定該生可以返校學習后才能返校,同時建議有條件的學生走讀。另外,輔導員也要做好跟蹤監控,防止抑郁癥復發。同時,安排專人看護。一方面要監督用藥,臨床病歷證明,堅持服藥是治療抑郁癥的最好方法,而擅自給患者停藥,則會大大提高復發概率。另一方面要密切觀察,抑郁癥患者是出現事故案件的不穩定“元素”,更是自殺的高危人群。研究顯示,抑郁癥首次發作后5年內有半數以上會復發。所以,無論病患外表看上去多么正常,都不能掉以輕心,要始終確保患者身邊有人陪護,盡量不讓其獨處。
經過一年多的藥物和心理治療,在醫生、家長、教師和同學們持續不斷的關心和鼓勵下,李某的病情終于得到好轉。她也漸漸地打開了心扉,能及時向家長、朋友和教師傾訴她的負面情緒和想法。消極的觀點在逐漸改變中,學習成績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目前正在專升本備考中。
參考文獻:
[1]穆穎超.大學生抑郁癥的成因、干預及預防探究[J].創新教育,2018(6).
[2]韓婷.大學生抑郁癥個案分析及應對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11).
[3]吳玲玲.大學生抑郁癥的心理分析及調控對策[J].管理師資育人,2018(8).
[4]邵兵華.對一例因抑郁癥有自殺傾向的案例分析[J].人間觀察,2016(9).
[5]劉興.探索大學生抑郁癥的防范與處置[J].長江叢刊,2018(10).
作者簡介:程婷婷(1983—),女,漢族,四川自貢人,輔導員、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