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苑
摘 要:20世紀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社會形態由工業社會發展到了信息社會。社會各領域的發展無不與信息技術有關。網絡技術在英語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網絡以其無可比擬的優勢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了大量的有效資源和多樣化的學習模式,完全顛覆并超越了傳統的英語課堂學習,實現了跨區域、跨時空的資源共享。文章著重分析了傳統商務英語學習模式的弊端以及在網絡環境下商務英語拓展學習模式的優點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并重點討論了幾種網絡學習方法在商務英語學習中的應用,旨在讓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學習效果更加顯著。
關鍵詞:商務英語;網絡環境;拓展學習模式
目前,商務英語的授課方式大多仍然是以單一的課堂教學為主,教師主導整個教學過程,學生被動接受所授內容。教學內容依據專業課程體系重點加強學生語言基本功訓練(如基礎英語、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翻譯、語法、語音等),同時輸入大量而廣泛的商務相關知識,涉及面廣,如營銷、電商、報關、國貿、會計、商法、文秘、外貿函電、單證等,旨在強化學生在商務環境下的語言應用能力(如商務視聽說、商務筆譯,商務口譯、商務閱讀、商務交際等)。課程設置的目標雖然很明確,但因涉及的商務范圍很廣,且在實際操作中(以商務英語專業國際貿易方向教學為例),教師基本上依照書本內容講解多于實際操作,外貿商務流程及其相應的英語語言應用在教學中只能是紙上談兵。職業能力訓練在課堂教學中未能很好體現。此外,要培養復合型應用人才,教師自己必須是復合型應用教師。而目前我國英語教師的商務水平堪憂,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不懂商科知識,商科畢業的教師英語水平又不過關,再加上教師大多數都是碩士、博士畢業后馬上進入高校執教,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對很多國際商務的實際問題缺乏認識,對工作環境中的外貿業務不甚了解,因此教學實效不佳。如何將教學現狀以教師能力為主導向以我們的學生需求為主體的方向轉變,是我們教學體系所關注的目標。
一、商務英語專業特色及就業方向分析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明確提出了培養具有較強的運用英語進行商務貿易、商務談判、適應現代各類經貿活動要求的復合型、應用型外語人才的任務,即把學生培養成既熟練掌握英語聽說讀寫基本技能,同時也兼備商務領域的專業知識,即“英語+商務”的一專多能的人才。經濟全球化形勢下英語的使用范圍很廣,而且國際商務中普遍使用英語作為業務溝通交流中的主要語言,因此就業前景還是很好的,可在各企事業單位從事外經、外貿、旅游、外事等相關的文秘、商務助理、外貿業務員、外貿跟單員、單證員、外貿貿易主管、銷售助理、涉外導游等。目前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形勢的發展對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學生能盡早參與實際工作的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有必要改變當前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利用網絡環境下的創新模式有目的地、針對性地加強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訓練和相關職業能力培養。
二、網絡環境下商務英語學習的優勢
網絡學習是指人們通過計算機互聯網而進行的在線學習活動,學習者在網絡環境下,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和傳統的學習方式相比,網絡相對具有了更多的信息資源、同時也提供了變革性的學習環境。正是這種變革性的學習環境,使網絡學習成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傳統的學習方式相比呈現如下的一些新特征:
(一)有限的課本內容VS無限的共享資源
傳統教學中,英語聽說、讀、寫、譯等各項技能訓練均依照專業教學計劃選定相關教材,教師對教材進行加工整合,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將知識以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教學方法灌輸給學生,學生在老師的組織和引導下按時按量實施教學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學生都是很盲目地被動接受書本知識,學習內容泛而不精,課堂氣氛死板而單調,學習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很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意識。而網絡環境下,實現了內容的多樣化、層次化,涵蓋各行業最豐富完備的資料文獻,最前瞻權威的行業動態,有專業文獻、行業數據、行業分析、客戶數據、企業名錄等。英語專題學習網站比比皆是,為英語愛好者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學習平臺,功能強大的讀、寫、譯技能訓練平臺和專題討論區,在此,學習者可以展開協作學習、交流與探討相關問題、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等,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實現信息共享和課程的有機融合。
(二)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VS自主掌控的網絡空間
傳統教學中,老師在三尺講臺充分發揮著教師的主導作用,從教學內容、思維模式、授課方法、課后作業等方面不無體現。久而久之,學生也就習慣于聽之任之,無言談學生在思維和認知等方面的創新性和自主性。自從有了多媒體的運用,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全部被激活,增強了主動參與意識。以英語寫作為例,過去學生完成一篇英文寫作,上交老師批改,通常學生要等數日老師才能進行講評,這樣不利于對學生學習的及時反饋。而網絡環境下,很多軟件開發公司和學校都有合作,學生可以免費登錄自動評分軟件為寫好的作文及時打分,隨時進行修改,系統會再次迅速給出反饋,通過反復修改,學生最終會提交一份比較滿意的答卷,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也有一定的自主性和成就感。
(三)相對固定的時間空間VS隨時隨地的在線學習
相比過去傳統的課堂授課,網絡學習模式更具靈活、便捷、生動、直觀,是對課堂單一學習的補充和完善。網絡環境下,通過聽、說、看、練各種方式將枯燥乏味的概念和術語學習過程轉變為生動有趣的積極參與的自主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網絡巨大的信息量不僅保證學生知識面的拓寬,也能夠保證知識的及時更新。比如學生在學習電子商務活動的各個環節與流程時,網絡學習模式更加優于課堂教學,學生通過網絡可以完成網上交易談判、網上支付、在線協調運輸、在線保險、網上通過EDI系統報關、網上申辦原產地證等。通過這一系列實際操作,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英語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并加深他們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三、網絡環境下的拓展學習模式
隨著互聯網和各種技術、工具的逐漸成熟,E-learning(網絡化學習)模式給學習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增強了隨時隨地學習的可行性,從而為自主化的學習提供了可能;借助移動終端及校園互聯網的普及,移動學習模式讓我們最大化地利用智能手機參與到知識的汲取和信息的傳播中,可以是圖文,也可以是視頻。目前網上推廣的拓展學習渠道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互動學習平臺
以UMU為例,UMU科技創建的互動學習平臺致力于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提升傳統教育與培訓的質量與體驗,讓講師可以更好的與學員進行教學互動,讓學員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和效率。UMU以公益的形式服務于我國教育事業,為公立學校的老師可以免費提供服務,使互聯網和傳統教育相結合,建立學習群,瞬間互動,答疑解惑,把學習內容和心得及時進行分享。
(二)中國大學MOOC學習平臺
中國大學MOOC學習平臺提供幾乎涵蓋了各個學科的精品課程,很多名校名師的精品課程可以在線免費學習,如英語四、六級、雅思等課程只需微信掃一掃免費參加打卡,這不僅方便學生受益于名校名師的授課,同時也激勵學生在限定時間積極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三)學校專屬在線教學平臺
智慧職教云是學校專屬在線教學平臺,整合國家項目成果與自有資源構建專屬在線課程,提供在線學習模式。學生可以自學在線課程加教師現場互動,過去學生只能看書本,老師面授基于教室口口相傳,部分人面對全班同學因難為情而放棄提問。現在,在線教育可以隨時與老師互動,及時解決問題。
(四)微課(Microlecture)
微課以教學視頻的形式呈現核心內容,具有教學時間短(時長一般為~8分鐘左右)、教學內容精、資源容量小的特點,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營造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學生可以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上實現移動學習。微課是知識傳播的重要載體,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出版社為探索有效的外語數字資源建設和共享機制,搭建外語教師教學經驗交流和教學風采展示平臺,每年承辦“微課”大賽吸引眾多名師參賽,因此,有很多精品“微課”供大家分享。用戶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對不同學科知識點進行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內容,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
當然,網絡學習模式也存在著問題和挑戰,如制作成本高、學習任務完成率低、學生必須具有很強的學習動機和自主學習能力等,但互聯網教育是未來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線上+線下有效混合模式勢在必行,是改革教學手段、優化學習環境,拓展學習視野、滿足學習者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蔣麗萍.基于英語專題學習網站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03).
[2] 楊香玲,姜炳生.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