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學玲
摘要:隨著內部控制在企業經營、管理與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內部控制日益受到關注,社會各界對內部控制建設的研究越來越多,研究成果也在企業實踐中得到有效運用。為提高內部控制實施效果,企業必須認識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要性,并積極探索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有效策略,更好地實現企業的經營效益,促進企業穩定持續發展。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策略
經濟基礎決定著上層建筑,企業也一樣,在當今市場經濟體制越來越完善的時代,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和經營風險在持續增大,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強化內部控制、防范企業運營、財務風險,這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基礎所在,如何加強及完善內部控制建設成為一項有巨大價值的課題。
一、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要性
內部控制是組織為實現一定目標而開展的內部控制活動的過程,它不僅僅是文件化的制度、流程,更是一個目標、制度與執行的整合框架[1]。在快速發展階段,企業家往往只重視銷售額及盈利能力的增長,忽視企業的戰略風險管理,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后,由于控制的缺失導致相關的運營及財務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主要表現為:1.控制活動執行措施缺失:全面預算控制不力;2.內部控制環境不佳:忽視道德建設;3.信息溝通不通暢:缺乏及時有效的溝通;4.未對內部控制系統進行常規、持續的監督檢查。使得企業難以有效防范及控制風險,更難以長久發展下去。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無論是企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還是促進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企業持續發展的迫切性都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針對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是極其重要的。
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策略建議
(一)加強企業全面預算控制
預算控制是最有效的財務內部控制方式之一,企業在內部控制建設中應制定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使預算不局限于形式,更關鍵的是落到實處,動態管理預算。與此同時,加強對企業資金的管理,高效使用資金,體現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得到價值,預防遭受資金利用損失,用最直接的方式降低風險[2]。全面預算管理是對企業戰略規劃和經營目標的一種量化體現,是開展經營活動及績效管理工作的基礎、依據。企業通過細化經營目標,以銷售預算為起點,從下往上在各個層級及各個部門落實各項預算,達到合理分配企業資源,降低公司營運成本,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雖然很多企業都在努力實施全面預算管理,但預算執行不到位、考核不嚴是通病,導致預算流于形式。編制健全、合理的全面預算,并落實保障措施,確保發揮全面預算管理的作用。
財務與業務預算脫節也是預算管理的通病。財務部門通常作為預算編制的執行主體,也因此被認為是預算只是財務部門的事。全面預算是一個動態的、連續的、不斷的滾動及修正并且需要全體部門的參與的過程,在執行預算的過程中,財務部門很難及時取得業務部門不斷變化的數據及掌握的資源來修正預算的數據,容易導致預算的偏離。
資金的預算和管理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通過大企業破產清算的原因來看,資金鏈斷鏈成為企業破產清算的主要原因。2008年10月,中國金屬停牌停產,其2007年實現銷售113億元,凈利4億元,鍍鋅板產量超過鞍山鋼鐵公司,在全國排名第二。而導致企業猝死的根本原因在于運營資金不足導致的財務危機。當企業加速擴張或處于快速增長階段時,更容易引發資金鏈斷鏈風險,資金預算顯得尤為重要。2014年白玉湖登陸新三板,2015年募集2億資金,全部用于擴大生產,2016年,因前期投入資金過大導致白玉湖資金鏈斷鏈,無法清償到期債務。企業處于高速增長階段時經營活動現金流通常為負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是公司經營產生的現金流動情況,決定了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即企業的造血能力,當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長期為負數時,企業需要不斷地籌集更多的資金為企業提供新鮮血液以維持正常的經營活動,企業家以獲取利潤的最大化為目的,通常只關注利潤帶來的收益,忽視了現金流對企業的影響,從而引發資金斷裂的風險。唯有做好有效資金預算計劃,采取有效的資金管理措施,才能夠保證企業的生存和健康發展。
(二)加強內部控制環境建設
控制環境提供了內部控制的基本規則和框架。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涉及面較廣,主要包括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和戰略目標、風險管理理念等,共同構成內部控制環境。為強化內部控制建設,企業就應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積極建設董事會制度,賦予董事會一定的話語權,預防決策過度集中導致企業承擔決策失誤風險[3]。具備條件的企業,可在董事會下設風險管理機構,研究、評估企業風險,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指導并監督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
戰略目標是企業的發展方向,是戰略期內的總任務。戰略目標決定了企業的風險管理基礎。企業風險則是影響戰略目標實現的各種因素。因此應制定合理的戰略目標與內部控制管理系統。企業應對外部及內部環境加以分析,根據企業的優勢和劣勢,結合宏觀、產業、競爭等各種因素合理制定戰略目標。企業可借助大數據的信息收集優勢,高效分析數據和信息,監測企業環境,深入分析、綜合考量,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建立內控機制,優化內部控制環境,確保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
如果說制度是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基礎,那么道德就是其有效補充,是潛在的約束力,可以引導員工從被動遵守制度向自覺行動轉變。公司應制定內部員工管理手冊,落實崗位職責,明確分配職責權限,形成科學有效的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企業員工擁有良好道德標準、職業操守,這是他們做好日常工作、維護企業秩序的關鍵所在。一旦員工道德崩潰,企業道德將蕩然無存,財務風險甚至是災難自然會接踵而至。企業應按照高管人員、中層管理人員、普通員工的職責與權限,結合層級不同的人對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不同影響、要求,分別制定各層級職業操守準則、行為守則,明確監督、獎懲機制,形成全體人員都充分了解并嚴格履行職責的內部控制局面。并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培育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倡導誠實守信、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和團隊協作精神,強化風險意識。
(三)加強內部信息溝通建設
良好的信息溝通體系是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保證,企業應想辦法增進與員工的交流,確保相關人員明確自己在內部控制建設中的權利、責任。企業還要擴大與外部的溝通,更高效地與客戶交流,樹立優良的外部形象,同時提升信息化建設水平,促使員工提高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效益[4]。企業應建立信息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確保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有用性。及時處理企業的舉報與投訴,重點規范反舞弊的舉報調查程序,防范企業的資產被挪用、侵占,相關人員串通舞弊及高管濫用職權的風險。
(四)加強內部控制系統的監督
健全和完善的監督檢查機制,約束、規范并落實了企業的各項內控制度。企業應對內部控制進行常規、持續的檢查,并形成長效監督機制。內部控制審計是監督檢查的重要手段。在現階段,企業內部控制的審計得以落實,但外部審計機構局限于完成任務,各部門也只是為應付審計而準備控制證據,有時候會臨時增補一些控制證據,不能體現內部控制建設的合理性,通常使得審計工作流于形式。為此,企業應進行自我監控,在日常監督過程中,通過查閱、詢問、檢查、觀察、穿行測試等方法檢查內部控制設計及執行的有效性,并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估,定期出具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確保內控和企業戰略目標保持一致。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風險在企業的運營與發展中是客觀存在的、難以避免的,企業必須提高對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視程度,從控制活動、環境、信息溝通和監控等方面加強建設,致力于提升內部控制水平,降低風險,最大限度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韓晨雪.建立和完善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制度[J].中外企業家,2017 (05):50-51.
[2]朱丹,周守華.戰略變革、內部控制與企業績效[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8 (02):53-64.
[3]宋艷霞.企業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現狀及完善對策[J].中國商論,2018 (31):118-119.
[4]龍永琴.如何完善企業財務內部管理控制之我見[J].財經界(學術版),2017 (0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