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琴暉 金劍英 朱 健 郭群依
結腸癌為臨床上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化療并發癥發生率高。研究證明,中醫藥輔助化療可減輕化療藥物的損傷,增強機體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1-3]。中醫認為,晚期結腸癌的病因病機較為復雜,總屬“正虛邪實”之證,即正氣虧虛為其本,氣滯血瘀為其標。益氣健脾化積方具有健脾益氣、祛邪消積的治療作用,在輔助治療胃癌上有顯著成效[4-5]。本研究旨在探討益氣健脾化積方對晚期結腸癌的近期臨床療效、免疫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 年1 月—2018 年1 月期間浙江省臺州醫院收治的晚期結腸癌患者80 例,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 例。并記錄患者的性別、年齡、卡氏功能狀態評分(KPS 評分)和病理分期。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所有患者皆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1)參考《中國早期結直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與診治共識》對結腸癌的診斷標準[6],同時經過結腸鏡和病理組織活檢確診為晚期結腸癌;(2)TNM 分期屬于Ⅲ~Ⅳ期 [美國癌癥聯合委員會(AJCC)/國際抗癌聯盟(UICC)結直腸癌TNM 分期系統][7];(3)所納入患者的中醫證候符合氣虛血瘀證,參照文獻[8]中的證候診斷標準[8]。
1.3 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診斷;(2)未經過化學藥物治療或者免疫治療;(3)KPS 評分>60 分[9];(4)未發生遠處轉移;(5)預計生存期可超過3 個月;(6)服從課題安排的患者。
1.4 排除標準(1)對化療藥物過敏;(2)合并臟器功能不全的患者;(3)合并患有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4)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5)放棄、失訪或不配合治療;(6)后天獲得性免疫缺陷患者;(7)對本方中藥物過敏患者。
2.1 治療方法(1)對照組采用FOLFOX6 方案進行化療。奧沙利鉑(賽諾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藥,批號B1301081-B1812011,規格:50mg/支),以85mg/m2的濃度將其溶于500mL 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2~6h,第1 天。亞葉酸鈣(珠海同益制藥有限公司,批號B1302042-B1811121,規格:100mg/支),以400mg/m2的濃度將其溶于250mL 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2h,第1 天。氟尿嘧啶(山西普德藥業有限公司,批號B1304045-B1812101,規格:250mg/支),先以400mg/m2的濃度將其溶于20mL 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推注,第1 天,然后以2400mg/m2劑量,將其配置成容量共230mL 的化療泵中維持泵入46h。該治療方案以每2 周為1 個周期,治療4 個周期。(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益氣健脾化積方顆粒劑治療(北京康仁堂藥業有限公司),益氣健脾化積方組方:黨參、炙黃芪各15g,炒白術10g,石見穿、白花蛇舌草各30g,莪術、三棱、炒白芍、法半夏各10g,陳皮6g,當歸10g,炙甘草5g。從化療前1 周至化療結束連續服用,1 天1 劑,早晚餐后30min 服用。
2.2 觀察指標
2.2.1 免疫功能檢測 患者治療前后,在清晨空腹情況下,分別抽取3mL 靜脈血,一管室溫靜置20min使其凝固,然后以2800r/min,離心20min,以分離血清;另一管利用抗凝管,靜置30min,取血清和下層紅細胞之間的分層處血液500μL,用作分析免疫細胞。分析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M 和IgG)含量,采用速率散射比濁法分析,選取儀器為西門子BNII特種蛋白分析儀。利用BD 公司的流式細胞分析儀,分析血液中的CD4+、CD8+和CD4+/CD8+細胞水平。
2.2.2 生存質量評估 采用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表來評定患者生活質量[10],滿分60 分,得分越高,說明生存質量越好。得分≤20 分為生活質量極差,21~30 分為生活質量差,31~40 分為生活質量一般,41~50 分為生活質量較好,51~60 分為生活質量良好。
2.3 療效標準 于治療后,參照文獻[11],將近期臨床療效分為4 個等級:(1)完全緩解:病灶消失,且維持1 個月以上;(2)部分緩解:病灶總量縮小≥50%,且維持1 個月以上;(3)穩定:病灶總量縮小<50%,或增大≤25%,且維持1 個月以上;(4)進展:病灶增大>25%。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2.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 軟件統計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患者40 例,男23 例(57.50%),女17 例(42.50%),年齡(53.28±1.29)歲,KPS 評分(75.31±5.45)分;TNM 分期:III 期27 例(67.50%),IV 期13 例(32.50%)。觀察組患者40 例,男24 例(60.00%),女16 例(40.00%),年齡(52.81±1.71)歲,KPS 評分(74.81±5.48)分;TNM 分期:III 期28 例(70.00%),IV 期12 例(30.00%)。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KPS 評分和病理分期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3.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免疫球蛋白(IgA、IgM 和Ig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較治療前均升高(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升高更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晚期結腸癌患者治療前后血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晚期結腸癌患者治療前后血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對照組僅給予化療治療;觀察組給予化療聯合益氣健脾化積方治療;IgA:免疫球蛋白A;IgM:免疫球蛋白M;IgG:免疫球蛋白G
3.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免疫細胞相關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血免疫細胞相關指標水平(CD4+、CD8+和CD4+/CD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免疫細胞相關指標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晚期結腸癌患者治療前后血免疫細胞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晚期結腸癌患者治療前后血免疫細胞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對照組僅給予化療治療;觀察組給予化療聯合益氣健脾化積方治療
3.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生存質量評分較治療前均升高(P<0.05),觀察組治療后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晚期結腸癌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評分(分,)

表3 兩組晚期結腸癌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評分(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對照組僅給予化療治療;觀察組給予化療聯合益氣健脾化積方治療
3.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近期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患者完全緩解1 例(2.50%),部分緩解6例(15.00%),穩定11 例(27.50%),進展22 例(55.00%),總有效率17.50%(7/40);觀察組患者完全緩解2 例(5.00%),部分緩解14 例(35.00%),穩定13 例(32.50%),進展11 例(27.50%),總有效率40.00%(16/40),觀察組患者近期臨床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晚期結腸癌患者中醫辨屬正氣虧虛和氣滯血瘀并見之證。中醫認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又為氣機升降的樞紐,當人體患有惡性腫瘤時,人體臟腑不調,使得正氣虧虛。機體正氣虧虛,則氣血運行較差,氣血停滯而為“氣虛瘀血”。此外,化學藥物治療的消化道副反應較大,臨床上表現為惡心嘔吐、不欲飲食和腹痛腹瀉等癥狀。因此,需以“扶正祛邪”為治療原則,扶助正氣,補益氣血,活血解毒,調理臟腑。本研究發現,益氣健脾化積方對晚期結腸癌的近期臨床療效改善顯著,同時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質量。益氣健脾化積方為南京中醫藥大學劉沈林教授的經驗效方,由香砂六君子湯、當歸補血湯和三棱丸化裁而來,由黨參、炙黃芪、炒白術、石見穿、白花蛇舌草、莪術、三棱、炒白芍、法半夏、陳皮、當歸、炙甘草構成,具有健脾益氣、活血、解毒和消積的功效。方中黃芪為君藥,具有益氣健脾、扶正祛邪的功效;黨參和白術為臣藥,二藥可和胃益氣,實脾胃,暖胃消谷,益津液,輔助君藥共奏補中益氣和健脾和胃的功效;當歸、白芍、三棱、陳皮、法半夏、莪術為該方佐藥,當歸和白芍可養血益虛,活血化瘀,三棱、莪術、陳皮和法半夏可破血消積和理氣化痰;石見穿和白花蛇舌草則可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和散結消腫,亦是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具有顯著抗癌作用的藥物,可明顯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12-13]。全方藥物補中有瀉、虛實同治,以補益為主,兼化積消瘀[5,8,14]。
本研究還發現,益氣健脾化積方對晚期結腸癌患者免疫功能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過往研究證明,香砂六君子湯可明顯提高脾臟指數和CD3+、CD4+、CD8+細胞的作用,同時可促進機體免疫應答[15];當歸補血湯,可提高脾臟指數、胸腺指數,促進T 淋巴細胞的增殖,亦可提高NK 細胞的活性,從而全面調節機體免疫功能[16]。三棱丸亦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17]。結合研究結果,推測益氣健脾化積方通過提高脾臟指數、免疫細胞(CD3+、CD4+、CD8+)、胸腺指數和NK 細胞的活性,從而全面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益氣健脾化積方對正氣虧虛和氣滯血瘀并見的晚期結腸癌患者的近期臨床療效、免疫功能和生活質量方面的改善作用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