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朋慧 劉佳
摘 要:社會高速發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與日俱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已然成為大學生職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它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自我認知,了解社會,確立與實現職業目標。文章先就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必要性加以闡述,然后就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面臨的問題和原因進行分析,最后探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求職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伴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的問題越來越普遍,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里就顯得格外重要。在此形勢下,如何幫助大學生在認識自我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職業方向并制定相應的計劃,為個人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幫助,這是高校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必要性所在。
(一)激勵大學生認識自我,了解社會
對于生涯規劃而言,大學生的想法也是見仁見智。有些同學對自己生涯的規劃顯得自信滿滿,他們會在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提高不斷進步,為了理想中的目標不斷奮進;相反有些同學從高中緊繃的環境中一下子放松起來,失去了目標,有些開始迷茫,不知道如何準備,有些甚至等待家庭的安排。出現這種情況最大的問題在于大學生對自己沒有充分的認識。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可以使同學認識到自己的個性特征,對自己進行優勢劣勢的分析,深入剖析自己的長處短處,培養自己特定的職業特質,及時進行職業準備,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和人生理想。
(二)幫助大學生確立和實現職業目標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職業生涯規劃也是一樣,它是建立在知己知彼的概念上延伸起來的。有了知己知彼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確立職業目標,并且開始行動和實現的過程。一張完美的職業藍圖,必須有清晰的職業目標。“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你一開始就善于規劃,善于努力提升自己,那么你的命運總會被你自己把握住。
(三)降低求職成本,提高求職效率
在求職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明確的規劃和目標,沒有針對性的去尋找,就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尋找和收集多方面的就業信息。在復雜的就業環境下,大學生需要考慮太多問題,比如自己適合哪種工作,這種工作是否適合自己的發展、自己能不能做好這份工作等問題。只要做好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了明確的規劃和目標,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有目標性的去尋找,就會大大降低求職過程中的盲目性。
因此,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在幫助大學生增強主體意識、明確目標、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多種能力,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結合社會需要開拓美好前程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面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缺乏自我認識,職業規劃意識淡薄
主觀不努力,客觀找原因,這是很多大學生如今的真實寫照。度過了剛入校的新鮮期,興奮期,大學生往往呈現出一種漫無目的的學習和生活狀態,一方面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另一方面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不適合做什么,還有的不知道哪種職業適合自己,哪種不適合自己。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沒有目的。如何避免這種尷尬的窘境,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大學生活更有意義,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客觀理性的認識和評價自己。
全面審視自己,審視環境,不僅要認識到自己的優勢,也要認識自己的不足,不僅要認識到自己擅長的,也要認識自己不擅長的。在自我評估中,評估過高,沒有認識到自身的缺點,會使得自己對就業期望值比較高;評估過低,沒有認識到自身的長處優勢,這也會對自身的才能充分發揮有著影響[1]。除此之外,大學生畢業后是靠專業技能工作,因此在大部分的大學生都只關注本專業的學習情況,而忽略了職業生涯的規劃。有的學生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解比較片面,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是工作后的事情,現在沒必要花費時間做規劃。正是因為就業目標的模糊,規劃的時候也沒有認清自己的優缺點,由于在職業生涯規劃理念上的缺失,這就必然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發展。
(二)職業規劃課程內容不合時宜
職業生涯規劃到的課程是作為大學的必修課程之一,其充當的角色和重要性顯而易見。沒有規劃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樹立正確規劃關是每個大學生在大學里應該完成的必修課。對于這門課程而言,一些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認為,通過課堂上的師生互動與理論教育、思想疏導和引領就能夠使大學生建立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自己的教學計劃也就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事實證明,這樣做是遠遠不夠的。僅僅對大學生開展書本知識的教育和經驗的灌輸,而不告訴大學生這樣做的道理和原因,以及在實際生活中如何靈活運用這些理論知識,都會導致大學生產生似懂非懂、霧里看花的感覺,必然會缺乏規劃職業生涯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其實并不清楚“學什么”“為何學”“學何用”,也不清楚本課程與其他的通識選修或必修有何差異和關聯,由此必然導致課程效果不佳[2]。
(三)缺乏專業性的職業生涯指導
目前高校中從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任教老師,大部分是學校的行政人員,很少有老師是有職業生涯規劃師證書或者與職業生涯規劃相關專業畢業的,甚至有些只是代課的老師,這就會導致很多問題,比如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偏向灌輸式教育,學生因此缺乏課堂和激情,課堂效果不好;教育者本身也不明確職業生涯的重要性,這就很難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真正意義。由此可說明,在高校中缺乏專業性較強的生涯指導。正是由于學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和指導隊伍的專業性,組織的完善性不夠關注,這就導致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工作中會存在著混亂以及不專業的現象。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的對策分析
(一)注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系統性
從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分析可以表明,高校在進行職業生涯指導的過程中存在指導性不強,缺乏系統性的現象。為了有效解決這種狀況,高校首先應該樹立職業規劃的意識,把職業規劃教學納入教學的重要課程之一。專業的指導隊伍是實現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重要前提,因此高校在引進人才的同時,重視職業規劃方面的能力,培養專業性的教師,要注重打造專兼結合的職業生涯規劃師資團隊,聘請有資深人力資源專家,將校企結合的模式加以應用,為學生了解職業崗位需求打下基礎,同時積極建設專業化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以及完善職業規劃相關的組織。另外,在課堂外的方面,高校應該開設針對性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定期舉辦職業生涯規劃的講座以及提供培訓的平臺等,這些舉措都有利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3]。
(二)強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
高校應當轉變觀念,職業生涯規劃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就業知識普及,應當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念,教會大學生如何認識職業生涯,如何根據個人職業理想來合理安排個人職業生涯規劃過程,最終能夠達到按照規劃進行就業的目標。
而對大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中要正視自身的興趣特點,明確自己的職業能力,積極參加學習活動,將平時的學習生活規劃在職業生涯發展中去。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把興趣和工作結合起來,讓這些成為自己發展的優勢,大學生要能認清自己的優勢和長處,選擇有利于自己優勢發展的職業,還要能夠瞄準社會的需求,遵循擇世所需原則,只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以及強化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才能真正有利于學生未來的就業發展[4]。
(三)轉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傳統課程授課形式
針對職業生涯課堂出現的問題,高校應根據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潮流,及時增添和改進教課內容,運用線上線下的學習增強師生間的互動,增進師生關系,在信息技術和課程教學的深度結合下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當然,線上線下學習只是一種教學媒介,在增強教學實踐活動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的方面,高校大學生規劃課程本著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通過課堂及時反饋,根據學生學習情況以及需求,及時調整課程順序和內容。值得注意的是,紙上得來終覺淺,教師在課堂的教授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實例分析,實例分析是一種拉近師生課堂氛圍的手段,通過相關實例分析的例子,可以啟發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源動力,使得學生能夠清晰認識自我、正確認識職業生涯發展的概念。
參考文獻
[1] 姚琴,徐佳瑩,汪嶸,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5):133-135.
[2] 張躍輝.新工科背景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設計的探索[J].絲路視野,2018(30):1674-7925.
[3] 闞甜.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及其對策[J].安順學院學報,2014(5).
[4] 徐春霞.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解決就業與考研兩年難抉擇問題[J].科技創新導報.2017(35).
作者簡介:吳朋慧(1990.09- ),女,江蘇南通人,碩士,實習研究員,無錫太湖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劉佳(1991.08- ),女,江蘇靖江人,碩士,實習研究員,無錫太湖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